李冰茹,關新全
(遼寧省鞍山市長大醫(yī)院,遼寧鞍山 114005)
目前乳腺癌發(fā)病率呈上升勢頭,是我國女性常見惡性腫瘤。應用高頻探頭可以更加清晰地顯示乳腺及腫瘤的細微結構,血流顯像可以提供腫塊內部及周邊的血流情況,更為乳腺惡性腫瘤的早期發(fā)現(xiàn)及鑒別診斷提供了有力依據(jù)。
2005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經超聲診斷為乳腺惡性腫瘤并行手術的患者25例,年齡27~68歲,腫塊直徑2.3~7.2 cm。術前行超聲檢查,術后病理檢驗。
應用HP-4500及GE-LOGIQ7型彩超診斷儀,探頭頻率7.5~12 MHz,囑受檢者仰臥位,暴露雙乳腺及腋窩,以乳頭為中心放射狀全方位多切面掃查,同時掃查雙側腋窩。觀察乳腺腫塊的大小形態(tài),內部回聲情況,邊緣回聲情況,縱徑/橫徑,有無后方回聲衰減,有無鈣化,內部及周邊血流情況及有無腋窩淋巴結轉移等。腫塊內部血流信號分級判定按Adler方法分為四級[1],0級:腫塊內部未發(fā)現(xiàn)血流信號;1級:少量血流,為1~2個點狀或細棒狀血管;2級:中量血流,為3~4個點狀血管或一個較長的血管,其長度可接近或超過腫塊半徑;3級:多量血流,可見5個以上點狀血管或2個較長血管。
25例患者術前超聲提示為乳腺實質性占位 (惡性可能性大),其中術后病理診斷22例為惡性,2例為乳腺纖維腺瘤,1例為乳腺增生結節(jié)。超聲符合率為88%。22例乳腺惡性腫瘤中,乳腺浸潤性導管癌18例 (81.8%),髓樣癌3例(13.6%),乳頭狀導管癌 1例(4.5%)。
典型的乳腺惡性腫瘤二維超聲特點:癌瘤處邊界不整,凹凸不平,無包膜,邊界呈“鋸齒”狀或“蟹足”狀,界限往往不清;內部多呈低回聲、實性衰減暗區(qū),分布不均,少數(shù)呈等回聲或強回聲;癌瘤后壁回聲減低;癌瘤內有微粒樣鈣化點;縱徑/橫徑>1;癌瘤向組織或皮膚呈“蟹足”樣浸潤;彩色超聲多普勒血流(CDFI),癌瘤內血流信號增多,并有新生血管及動靜脈瘺,形成高速高阻及動靜脈混迭現(xiàn)象,有穿支動脈血流[2-3]。本組超聲診斷為乳腺惡性腫瘤病例中乳腺腫塊形態(tài)均為不規(guī)則,內部回聲低,界限欠清晰,其中18例邊緣毛糙呈毛刺狀,14例腫塊縱橫比>1,16例腫塊內可見小強回聲鈣化,周邊有暈者20例,后方衰減10例。CDFI全部可見豐富血流信號,其中周邊及內部均見血流信號19例,僅內部見明顯血流信號6例,均為2級以上。同側腋窩淋巴結轉移12例。
本組25例患者中有22例術后證實是乳腺惡性腫瘤,符合率為88%,說明高頻超聲通過腫瘤二維聲像圖的表現(xiàn)及腫瘤發(fā)生組織與周圍組織的關系,對乳腺惡性腫瘤的診斷完全可以為臨床提供依據(jù),典型的乳腺惡性腫瘤通過超聲診斷較容易,但不是所有患者聲像圖均具備癌瘤特點,同時有些具備癌瘤特點也不是惡性腫瘤,但如果同時有腋窩轉移則為惡性。本組患者中25例患者其聲像圖均可見典型乳腺惡性腫瘤特征,均有兩三點與惡性聲像圖特征符合,因此診斷上不是很困難,遺憾的是本組患者中有3例良性腫瘤誤診為惡性,2例纖維腺瘤患者其中之一腫塊內有鈣化灶,誤診原因是由于缺乏對乳腺腫塊內微小鈣化灶的認識,對所有鈣化都太緊張,認為與惡性疾病有關,微小鈣化與腫瘤細胞的殘片和壞死組織的鈣化,腫瘤上皮細胞的分泌或腫瘤引起的乳腺組織生長代謝異常有關[3];另一例是因其腫瘤邊界欠清晰,腫瘤內及周邊均有血流信號,周邊可見粗大血流信號,其內可見少許血流信號,由于血流較豐富,雖然頻譜不是高速高阻,當時仍然診斷為惡性,沒有注意良性腫瘤的血流多表現(xiàn)為斜行進入腺體,而且血流信號的多少同腫瘤纖維含量有關;術后病理為增生結節(jié)的患者,是因為腫塊較大周邊不規(guī)則,后方有衰減。雖然有誤診,但高頻彩超檢查方便,無損傷,仍然是乳腺腫瘤最好的檢查方法,對術前定性診斷具有實用價值。
[1]楊光林.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研究小乳癌血流動力改變的量化指標探討[J].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2000,16(6):501-503.
[2]周永昌,郭萬學.超聲醫(yī)學[M].5版.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6:156.
[3]張縉熙,姜玉新.淺表器官及組織超聲診斷學[J].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141.
[4]張家庭,李泉水,李征毅,等.乳腺良惡性鈣化與聲像學特征分析[J].中國醫(yī)學超聲雜志,2007,4(4):234-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