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力力
黑河學院教育系 黑龍江 黑河 164300
信息素養(yǎng)作為終身學習的必備因素,能夠幫助學生增強自我學習能力和定向學習能力,提高學生評價、管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增強學生學習等方面的責任感。因此,高等師范院校培養(yǎng)師范生的信息素養(yǎng)具有普遍和特殊的現(xiàn)實意義。筆者基于多年的師范生教育教學實踐,在分析概括眾多信息素養(yǎng)概念、內涵及培養(yǎng)方法的基礎上,設計師范生信息素養(yǎng)“以興趣為導向,以課程為基礎”的培養(yǎng)策略,并在實際工作中得以實行,取得很好的效果。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在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某種技能,首先要引出學生的興趣。
人的個性差異致使每個人對同樣事物的興趣點有所不同,所以課程開始時有必要找到學生對課程的關注的焦點,而這些焦點又必然建立在對所“教”的東西的了解的基礎上。如此逆推,課程開始時可以是這樣一個脈絡:用盡量生動細膩的方法介紹課程的基本內容、本課程在現(xiàn)在的學習及以后工作中可能起到的作用、本課程的學習方法及評價方式等,先解決學生最為關注的“價值”及“考核”的問題。教學最壞的結果是學生不知教師之所云,所以一定要先給學生一個有關課程學習的“目錄”,讓學生對課程有一個大體的認識。
高校存在的“大班”授課的形式可能會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有一定的影響,所以在課程進行前可以考慮將學生按不同的興趣點分成小組,相同或相近意向的學生一起來完成特定的學習任務。在課程開始前,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大致了解學生對本課程所關心的側面,然后根據(jù)學生的答案將其分成不同的興趣小組,以備后面的學習過程。教師對學生的專業(yè)特征、興趣愛好也要在總體上進行了解與把握,疏通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路線,能夠保證教與學的順利進行。
對學習過程進行觀測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對某項課程的關注可以分為高興趣和低興趣兩種:高興趣可分為能夠獨立學習和能夠聽從教師安排學習兩種;低興趣的學生可分為“根本不關心學什么”等態(tài)度消極的和因其他原因影響本課程學習兩種不同狀況。根據(jù)學生的興趣特點,有兩種不同的分組方式。
1)交叉式。這種分組方式即是按學生的興趣高低分組,將高興趣的學生平均分到每個小組當中,起帶頭促進作用;同樣,興趣低的學生也平均分配,每個小組也是按興趣高低排列。交叉式分組方式的優(yōu)勢在于能夠以高促低,學習過程中教師按每個成員對小組所作的貢獻給出最終的測評成績。為了取得成績,低興趣的學生會在與高興趣學生競爭中獲得發(fā)言的機會,尋找自己能夠得分的點,這樣便在小組內形成競爭機制;遇到不能夠獨立克服的地方,還能夠在組內尋求幫助,以致找到最終的解決方式,這樣便能夠在競爭中互相協(xié)作。
2)平行式。這種分組方式是將學生按共同的興趣特性分到同一個小組當中,即能夠獨立學習的學生一組,如此類推。平行式是一種具有挑戰(zhàn)性的分組方式,在其分組開始直至學習結束都需要嚴密的觀察與控制。信息素養(yǎng)既培養(yǎng)學生的個體素質,也追求他們的協(xié)作能力,對能夠獨立學習的學生小組要鼓勵他們合作互助,對低興趣學生小組要想辦法將其學習目標靠近所要培養(yǎng)的技能方案當中。
課程學習中除了學生的自控以外,教師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如在課程導入時從學生主體狀態(tài)出發(fā),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感受到積極情緒體驗,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學習過程中,利用知識本身所蘊含大量的新異信息,提示更多的問題懸念,激發(fā)學生探索思考,使學生獲得最大的成就感;課程結束時引導學生將所知所學用于實踐生活,使學生自然產(chǎn)生自我發(fā)展的需要,激發(fā)他們的探索欲、成就動機等。教師適當?shù)奶崾九c刺激,能使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技能得到強化,為以后工作中順利遷移打下基礎。
教師往往按照課本進行程式化的教學,這樣的教學完全是流水式工業(yè)化操作,沒有完全照顧到學生的差異性,學生因此學來也毫無興趣。在培養(yǎng)師范生信息素養(yǎng)上,要時刻注意將各學科特色結合起來,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學生學習起來會更自然一些。
以PowerPoint課程為例,如果在講授過程中,將相近的功能結合在一起傳授給學生,再設計相對應的問題情境來強化該知識內容模塊,效果會更好。如在講文本部分的時候,可以考慮將“在占位符中輸入文本”“用文本框插入文本”和“藝術字”結合到一個模塊中,讓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逐漸意識到占位符適合于做文字概述類的工作,文本框則適合于對背景加以說明,藝術字可以用在封面和結尾等需要點綴的地方等各種應用方面的常識性知識。在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時,可以要求俄語班的學生“介紹俄羅斯的文化發(fā)展史”,要求學習化學的學生“介紹石墨和金剛石的空間結構的特點”等。前者可以直接用占位符輸入文本的形式;后者最好的方式便是對圖片用文本框加入文字說明。這樣解決問題,能鍛煉學生的PowerPoint軟件的操作技能,又能使技術應用于現(xiàn)實的學習過程,促進其遷移。
通過自己親自動腦思考得來的東西,絕對要比教師講具體操作的記憶更深刻。更重要的是,他們不是孤立地在學習PowerPoint的基本知識,而是通過結合自己的專業(yè)知識來學,這也就不會枯燥無味,自然而然地達到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目的。
師范生在信息素養(yǎng)培養(yǎng)過程中,學習的資料主要是基于網(wǎng)絡教學與管理支撐平臺的文字、圖形、聲音、動畫等形式的數(shù)字化資源,包括電子教科書、參考書、題庫、案例庫、多媒體素材庫、課件庫等學習資源,這些學習資源使教育的內容豐富多彩、生動逼真[1]。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靈活地加入非理論性的訓練模塊,促使學生興趣的極大發(fā)揮并達到培養(yǎng)技能的目的。例如,熟練運用百度等搜索引擎來搜索自己所需的信息;用網(wǎng)絡軟件下載隱性Flash動畫和隱性視頻文件等。學生充分利用各種網(wǎng)絡資源的學習來解決學習中的實際問題,達到知識的自我更新和自我拓展,自覺地運用道德規(guī)范去識別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自己的行為和發(fā)生在自己身邊的事件,并進行正確的道德評價,這樣對信息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效果也會更好。
[1]張建偉,孫燕青.建構性學習[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24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