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6071 濟南軍區(qū)青島第一療養(yǎng)院第一療養(yǎng)區(qū) 初楠
多發(fā)性抽搐,又稱抽動-穢語綜合征,是一種以運動、言語和抽搐為特點的綜合征,臨床發(fā)病有增多趨勢。近幾年,我院門診收治該患者60例,用滋陰柔肝方進行治療,療效顯著,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60例中,男38例,女22例;年齡6~19歲,平均9歲。癥狀以眨眼、縮鼻、點頭、撅嘴、聳肩、搖身、踢腿、喉中出現(xiàn)輕咳、吭吭聲為主。60例中眨眼、縮鼻25例,聳肩、抬臂10例,搖身、挺胸12例,踢腿5例,喉中吭吭聲8例。全部病例符合《中醫(yī)兒科學》及《實用兒科學》之多
發(fā)性抽搐診斷標準。
1.2 方法 滋陰柔肝方組成:柴胡8 g、當歸10 g、白芍40 g、天麻8 g、鉤藤15 g、黃連6 g、辛夷5 g、甘草10 g、半夏15 g、全蝎5 g、菊花10 g、板藍根15 g、桔梗15 g,加水適量,將上藥水煎成200 mL,3次/d,口服。
2.1 療效標準 顯效:癥狀消失;好轉:癥狀減少;無效:癥狀無改善或加重。
2.2 結果 顯效33例,好轉24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5%。
多發(fā)性抽搐屬于祖國醫(yī)學“肝風”、“筋惕肉潤”等范疇?!端貑枴り庩枒蟠笳摗罚骸瓣庫o陽躁”、“陰在內,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由于小兒陽常有余,陰常不足,肝常有余。肝主風,體陰而用陽,易出現(xiàn)陽亢動風之象。祖國醫(yī)學認為,其因系臟氣不平,內風隱伏,臟氣動所致。通過臨床觀察,患該病者多數(shù)性格內向,脾氣急躁,故我們選方用藥本著滋陰柔肝、平肝,以靜制動為原則,方中:柴胡、當歸、白芍,養(yǎng)血柔肝、舒肝;天麻、鉤藤、全蝎,平肝熄風以制身動;菊花、黃連,清熱明目;辛夷,通竅;半夏、桔梗、板藍根、甘草,清熱利咽,以控制異常發(fā)生。另外,調攝精神,避免不良刺激,對本病的康復是很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