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0600 陜西省工人療養(yǎng)院 劉金玲
腦梗死多發(fā)于中老年人,該病起病急驟,致殘率高,許多病人雖經(jīng)搶救存活下來但常留有肢體癱瘓、語言障礙、大小便不能自控、生活不能自理等后遺癥。往往給患者造成悲觀情緒,對自身疾病產(chǎn)生種種憂慮,喪失生活和治療信心。加之久病臥床,容易產(chǎn)生急躁情緒而不能和醫(yī)務人員合作,甚至拒絕接受治療。因此腦梗死患者恢復期的護理對患者后遺癥的恢復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我院自2003年3月—2005年12月共收治該類患者89例,其中50歲以上72例(占81%)?,F(xiàn)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保持房間整潔、安靜、空氣新鮮,觀察體溫、脈搏、呼吸和血壓的變化,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與主管醫(yī)生聯(lián)系。病情較輕的患者鼓勵其自己起床、穿衣、洗漱,按時大小便。重癥患者由護士及家屬協(xié)助每1~2 h翻身、拍背、按摩受壓部位??捎眉t花油按摩,改善局部循環(huán),防止褥瘡的發(fā)生。勤換床單、衣褲,保持床單清潔、干燥。由于患者患側(cè)肢體感覺遲鈍,對冷熱的反應不敏感,所以要注意保暖,防止受涼,防止燙傷的發(fā)生。
飲食應注意給予易消化、低鹽、低脂、高維生素、高蛋白飲食。烹調(diào)時不用動物油而用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適量增加蛋白質(zhì)如食用瘦肉、魚類、豆腐、豆干等。食鹽每天不超過3 g,少食精制糖和含糖類的食物如點心、糖果和飲料。多飲水(尤其在清晨和晚間)可以稀釋血液防止血栓的形成。忌食辛辣食物,戒煙酒,避免暴飲、暴食、偏食。對伴有飲食發(fā)嗆、吞咽功能障礙者,一般先選擇膠凍樣如糊狀食物,逐漸過渡到普通飲食和水。
來我院治療康復的患者都已脫離危險期,但大多數(shù)為突然發(fā)病,患者對后遺癥難以接受,產(chǎn)生厭世、悲觀失望和急躁情緒,對自身疾病產(chǎn)生種種憂慮而喪失治療信心。例如某患者,男,53歲,機關干部。以左側(cè)肢體活動不靈并語言不利來我院康復治療,有一保姆陪護,住院后護理人員發(fā)現(xiàn)此患者情緒低落,平日不與人交談。護理人員及時了解患者的家庭背景和心理狀態(tài),主動與其談心,才知道患者由于妻子及子女不經(jīng)常來看他、陪護他,以為家人嫌棄他而產(chǎn)生厭世、悲觀失望情緒,我們及時與其家人聯(lián)系,說明情況,使其家人輪流照看,患者情緒大為好轉(zhuǎn),主動配合醫(yī)務人員進行治療訓練,5月后肢體功能恢復,語言清楚出院。
當腦梗死患者生命體征平穩(wěn)、病情相對穩(wěn)定、無嚴重的并發(fā)癥時,早期肢體活動可預防靜脈血栓,改善血液循環(huán),消除腫脹,緩解疼痛,利于功能的恢復。來我們療養(yǎng)院的患者大多都已到恢復期。要對入院患者進行全面檢查,病情評估,制定康復計劃。護士要指導患者進行病房延續(xù)訓練,協(xié)助家屬對患者肢體進行按摩、推拿及被動活動關節(jié),鼓勵其樹立信心,盡量主動活動。每天在家屬陪護下讓患者扶拐到戶外活動,步行時,一定要保持水平向前出腳,不要向外畫圈出腳。在扶持患者立位時患腿前后擺動、踏步、伸髖練習,注意左右腳著地時限一致。初由家人或護士陪護,慢慢過渡到患者自己獨自行走。鼓勵患者自己活動如拍球、寫字、用筷、梳頭、揀花生米、洗漱、穿衣、進食等,可鍛煉手指的靈活度,對手部精細動作的恢復起到重要作用。
對失語病人的護理應盡快幫助病人恢復表達及其理解能力,以便恢復起碼的社會交往,使病人有自信心[1]。護理人員要態(tài)度和藹,指導家屬加強非語言溝通,每日上下午借助手勢和口型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患者關心的問題,給患者聽收音機,使患者有講話的意愿,再從熟悉的單音、數(shù)字、短語開始反復訓練和矯正發(fā)音口型,配合面部針灸和理療,每2~3 d檢查一次效果,經(jīng)過這種語言訓練后言語功能可恢復50%~60%[2]。
腦梗死恢復期的護理是病人體力、智力和社會活動能力在不同程度上逐漸恢復的過程。護理人員以高度的責任心,耐心細致地指導患者進行各種功能鍛煉,改變病人悲觀失望、急躁厭世情緒,讓病人正確認識該病的特點,精神振作起來,積極配合治療護理,使其早日康復,回歸社會,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1]李曉波,李晶,王玉芬.腦梗塞恢復期的護理[J].中華實用護理雜志,2007,9(2):134-136.
[2]李偉.腦卒中病人早期肢體功能鍛煉的觀察[J].中華實用護理雜志,2003,3(1):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