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紅梅
2009年1月至3月,哈爾濱市紅十字中心醫(yī)院對200例患兒進行頭皮靜脈輸液,一針穿刺成功率達98%,年齡在0~4個月74例,5~12個月60例,1~3歲55例。其中缺氧缺血性腦病38例,小兒上呼吸道感染22例,小兒秋季腹瀉27例,小兒肺炎89例,其他13例。治療時間最長12d,最短2d,平均靜脈穿刺天數(shù)6d。
①穿刺前應根據(jù)小兒靜脈特點及靜脈情況選擇適當?shù)尼橆^。②正確區(qū)別頭皮靜脈和動脈,根據(jù)動脈、靜脈的外觀、手指觸摸感及抽回血和推注藥液幾個方面進行區(qū)別。③根據(jù)頭皮靜脈分布部位不同采取不同的進針角度。角度過大則容易進針過深進入脂肪層,針頭在血管下運行或扎穿,過淺則針頭在皮內造成穿刺阻力,致使穿刺失敗,增加患兒痛苦,如額正中靜脈:針頭與皮膚呈15°角進針;顳靜脈:針頭與皮膚呈20°角進針;頭皮深靜脈:針與皮膚呈30~40°角進針。④進針手法:頭皮要繃緊,進針要快,進血管要穩(wěn)、準,由淺入深。握鋤式進針容易進針過深。用拇食指縱向握針柄,進針效果較好。看準血管后退0.3cm進皮,拇指輕輕前推,沿血管方向平行進針,注意控制行針速度以便觀察回血,見回血即停止進針,視行過程即能產生送針距離,達到滿意效果。⑤穿刺要領:一看,看清楚血管走向。二摸,憑手的感覺摸清靜脈的彈性。三屏氣穿刺,進針時要屏住呼吸,這樣就可以避免因呼吸運動而使握針的手震動,影響穿刺效果。
200例患兒穿刺成功率為98%,其中缺氧缺血性腦病38例,小兒上呼吸道感染22例,小兒秋季腹瀉27例,小兒肺炎89例,其他13例。治療時間最長12d,最短2d,平均靜脈穿刺天數(shù)6d。
按壓目標區(qū)靜脈8~10s[1,2]。按壓靜脈后人為地阻斷了回心的血液,使血液在阻斷處積聚,按壓處壓力降低,積聚處壓力增大。停止按壓后,積聚的血液快速向低壓處流動,沖擊血管,使血管明顯擴張,降低了因靜脈不清晰而造成的穿刺困難。
3.2.1 血管的選擇
區(qū)分頭皮靜脈與動脈。靜脈外觀呈微藍色,管壁薄、固定、無搏動,用手指按壓血管時,血管在短時間內可消失。動脈外觀呈紫紅色,管壁厚、易滑動、有搏動,按壓局部時不易消失。如注射時誤入動脈,管腔內壓力較高,且局部呈蒼白樹枝狀,患兒可出現(xiàn)痛苦表情或尖叫。現(xiàn)在肥胖患兒較多,有些患兒的血管模糊不清,這時護士要熟知靜脈解剖位置,在額正中靜脈、顳前靜脈、耳后靜脈等血管的相應部位,即手指橫向觸摸時,可觸及“凹陷”感,確定靜脈的走向及深淺;小兒頭顱沿額縫、冠縫、矢狀縫、人字縫均有靜脈走行,穿刺時摸清骨縫,查看靜脈走向[3]。
3.2.2 正確的穿刺方法[4]
小兒頭皮靜脈一般采用逆行輸液法,因為頭皮靜脈呈樹枝狀分布,無靜脈瓣,所以,不易造成阻力,同樣可通過側支循環(huán)而回流到心臟。穿刺時動作要穩(wěn)、準、輕、快,力求一針見血。穿刺前將被穿刺部位的毛發(fā)剃凈,頭皮血管往往看上去是一條彎曲的青線,用手指觸摸有一淺溝并有輕微彈性感,穿刺時針尖斜面向上,快速、直刺皮下,針尖與皮膚角度要小,幾乎平行,沿靜脈走行,邊進針邊看有無回血,見回血即停。
綜上所述,要提高頭皮靜脈穿刺水平,護士必須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不要緊張,不要膽怯,不要被患兒家屬的不理解而影響情緒[5]。小兒頭皮靜脈輸液是兒科護士最常用的基本護理技術,快速、安全、準確地進行小兒頭皮靜脈穿刺,有利于順利進行臨床診治,也有利于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有效地與患兒及家屬進行溝通,平時利用床頭交接班時間、巡回病房時間多逗逗小孩、摸摸患兒手,表揚與鼓勵患兒,以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熟練掌握頭皮靜脈解剖知識,以及部分骨性標志選擇穿刺部位,才能提高頭皮靜脈穿刺成功率。
[1]王林娟,牟靈英,董秀紅,等.指壓法在小兒靜脈穿刺中的作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5,21(7):11.
[2]王玉紅,王洪平.輸液拔針后按壓部位與按壓時間的觀察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6,22(5):35-36.
[3]馬曉軍,周萍.靜脈穿刺新方法[J].中華護理雜志,1996,31(4):236.
[4]殷富蘭,周永紅.患兒頭皮靜脈穿刺方法[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6,22(1):45.
[5]崔焱.兒科護理學[M].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