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金春 羅棟華
(江西省高安市瑞州醫(yī)院骨科 江西高安 330800)
各種骨折愈合后,常需要把內固定物取出。傳統(tǒng)的方法往往會再次對患者帶來較大的創(chuàng)傷,我院從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用C臂機透視定位2~3枚鋼板螺釘的方法,小切口取出各種鋼板30例,效果良好。報道如下。
病例的選擇:術前攝X線顯示原骨折線消失,達到骨性愈合。螺釘及鋼板無斷裂,鋼板表面無明顯骨質。本組共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齡10~68歲,平均40歲。肥胖5例;一般體型25例;股骨6例;脛骨19例;腓骨1例;橈骨2例;鎖骨2例;限制性加壓鋼板20例;骨端解剖鋼板3例;重建鋼板5例;一般加壓鋼板2例,鈦質鋼板18例。鋼板孔數5~10孔,鋼板固定時間6~9個月5例;9~16個月19例;16~20個月6例。切口數2~5個,切口長度0.8~6cm,平均3cm。
1.2.1 麻醉方法 硬膜外麻醉22例,靜脈全麻4例,臂叢麻醉2例,臂叢+頸淺叢2例。
1.2.2 手術方法 麻醉成功后,在手術消毒之前,先將1枚克氏針垂直于原切口用C臂機透視定位出鋼板上的遠端或近端中間的螺釘位置在皮膚表面的投影,用甲紫液標出此釘在皮膚表面的投釘位置。以130mm7孔限制性加壓鋼板為例,原手術有6枚螺釘,先定位出鋼板遠端倒數第2枚螺釘在皮膚表面上的投影位置,給予標記,再定位出近端第2枚螺釘在皮膚表面上的投影位置,給予標記后,行手術區(qū)消毒,鋪蓋無菌手術巾及手術單,在遠端的定位處用11號尖刀片做小切口,能容入螺絲刀為妥,將螺絲刀垂直進入,觸及鋼板,滑入螺釘帽,先取出倒數第2枚螺釘,再利用此切口沿著鋼板走向取出其它相鄰的2枚螺釘,在近端的第1、2枚螺釘處切開約4cm,利用此切口取出第1、2、3枚螺釘,并從此切口松開鋼板周圍組織并將鋼板抽出體外。這樣主要是利用C臂機準確定位,取出相鄰3枚螺釘,如果相鄰有4枚螺釘需要增加一個小切口。
手術時間20~90min,平均40min;手術出血量10~100mL,平均60mL;住院時間2~7d,平均5d;拆線時間6~12d,平均9d;切口均一期愈合,無切口感染。術后攝X線片檢查未見骨折影,無斷釘。
(1)鋼板廣泛用于長骨骨折,取得較好療效,但鋼板固定待骨折骨性愈合后,易產生應力遮擋,有的患者有異物感及心理不適,故一旦骨折達到骨性愈合,應盡早取出內固定鋼板。傳統(tǒng)的方法是按原切口,全層全切口切開剝離取出鋼板,其損傷大,出血量多,對循環(huán)系統(tǒng)干擾大,住院時間長,病人費用高,且術后易造成肌肉萎縮,肌肉粘連,關節(jié)僵硬及術后再次骨折等不良后果。而有的報道是沒有利用C臂機,這樣帶有一定的盲目性,準確性差,如定位不準確,切口相對要加大,對肥胖患者不適用。有的報道用關節(jié)鏡取鋼板。但一般醫(yī)院不具備這個條件,且費用高,難度大,不易普及。
(2)筆者術前采用C臂機透視定位后,可準確選擇切口,其切口定位準確度高,損傷小,出血量少,對循環(huán)系統(tǒng)干擾小,手術時間短,對肌肉的創(chuàng)傷少,從而不易造成肌肉萎縮和粘連,避免關節(jié)僵硬,尤其適用于老年人、小兒及多結段或多孔鋼板的病人,由于接骨板孔的上下對稱性,所以,切口重點在兩端,利用皮膚及肌肉的彈性沿著鋼板上下移動螺絲刀,可以準確定位內固定物的螺帽位置,并給予取出,在鋼板的任何一端做切口擴大到4cm左右,即可取出螺釘又可抽出鋼板。所以,在原切口上,經過C臂機透視定位出關鍵幾枚螺釘非常重要,這樣可使切口非常小,使取鋼板對患者帶來的創(chuàng)傷最小,從而也可減少術中、術后其它的并發(fā)癥。
(3)由于切口小,骨膜剝離少,骨周圍組織損傷少,這樣能最大限度的保護骨膜及骨組織,也保護好了血運,減少醫(yī)源性損傷和感染。由于保護了骨周圍的軟組織,從而減少了由于取出鋼板后對骨產生的應力傳導,也就減少了術后再次骨折的危險。
(4)由于這種方法損傷小,所以,可縮短住院時間,減輕患者經濟負擔,且恢復快,可早下床活動等優(yōu)點。在沒有C臂機的醫(yī)院可試用床邊攝片機,或先到放射科攝片,按上述方法定位標記后再進手術室。
[1] 趙宏,郭道瑞,劉敏蘭,等.小切口在四肢部分骨內固定鋼板取出術中的應用[J].齊魯醫(yī)學雜志,2005,20:262.
[2] 王成江,林雪林.小切口取股骨接骨板26例[J].骨與關節(jié)損傷雜志,2007,22(1):73.
[3] 楊華清,張衛(wèi)國,徐昕,等.關節(jié)鏡下內固定鋼板取出[J].骨與關節(jié)損傷雜志,2007,22(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