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西方人類學(xué)中國鄉(xiāng)村研究綜述

    2010-02-09 16:53:04
    關(guān)鍵詞:人類學(xué)研究

    陳 剛

    西方人類學(xué)中國鄉(xiāng)村研究綜述

    陳 剛

    西方對中國社會進行系統(tǒng)的研究是在文藝復(fù)興和工業(yè)革命后,隨著歐洲強國向海外進行殖民擴張后,才逐步展開的,并受到西方各國統(tǒng)治者的鼓勵和支持,成為關(guān)注中國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社會、軍事、地理、哲學(xué)、宗教、語言、歷史及風(fēng)物等領(lǐng)域的研究學(xué)科,跨越自然、社會和人文學(xué)科。文章重點從社會文化人類學(xué)的角度,追述西方對中國鄉(xiāng)村研究的歷程,討論其主要著作、理論、研究方法、最新研究動態(tài)、熱點與爭議及代表性學(xué)者(包括海外華人學(xué)者)。

    西方人類學(xué);中國鄉(xiāng)村研究;社會與文化;理論與方法;歷史與現(xiàn)況

    早期西方人對中國社會與文化的描述,可以從許多古代哲學(xué)家、文學(xué)家、歷史學(xué)家、旅行家和傳教士的作品中找到。但西方對中國社會進行系統(tǒng)的研究是在文藝復(fù)興和工業(yè)革命后,隨著歐洲強國向海外進行殖民擴張后,才逐步展開的,是直接為侵略和掠奪中國的財富建立勢力范圍服務(wù),并受到西方各國統(tǒng)治者鼓勵和支持,成為關(guān)注中國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社會、軍事、地理、哲學(xué)、宗教、語言、歷史及風(fēng)物等領(lǐng)域的研究學(xué)科,跨越自然、社會和人文學(xué)科。中國是個農(nóng)業(yè)大國,農(nóng)村人口至今還占多數(shù),中國的鄉(xiāng)村一直是西方學(xué)者研究的對象。本文重點從社會文化人類學(xué)的角度,追述西方對中國鄉(xiāng)村研究的歷程,討論其主要著作、理論、研究方法、最新研究動態(tài)、熱點與爭議及代表性學(xué)者(包括海外華人學(xué)者)。按時間順序,本文把西方人類學(xué)對中國鄉(xiāng)村的研究,分為三個時期:19世紀(jì)末至20世紀(jì)初時期、20世紀(jì)50至70年代時期、中國改革開放后時期。

    一、第一時期:19世紀(jì)末至20世紀(jì)初

    人類學(xué)是19世紀(jì)中葉,在西方的學(xué)術(shù)界崛起一個新的學(xué)科,專門研究“他者”,即在習(xí)俗和信仰上都與西方人習(xí)以為常的方式不同的人群。早期的人類學(xué)家如斯賓塞、泰勒、摩爾根和弗雷澤等,受達爾文的物種進化論的啟發(fā),認(rèn)為文化與動植物的進化并無二致,從最初的簡單形態(tài)開始,文化越變越復(fù)雜。如果說19世紀(jì)的歐洲文明標(biāo)志著文化進化的最高境界,世界其他地方的許多人種依然生活在前期文化階段。這些人種同歐洲人相比,尚未開始進化,或者以低于先進文化的速率進化,他們是早期文化的幸存者,是人類過去文化的活化石?!爸袊恕币彩撬麄冄芯咳祟惿鐣M化的案例。弗雷澤在其巨著《金枝》中,就把中國當(dāng)作充滿“原始信仰”的社會來渲染。長期在中國從事田野調(diào)查的荷蘭學(xué)者德格魯特(J.J.M.de Groot),也把中國當(dāng)作“異文化”來研究[1]10。

    最早在中國深入鄉(xiāng)村社區(qū)開展調(diào)查的是西方教會社會學(xué)家和在西方學(xué)習(xí)社會學(xué)、人類學(xué)后歸國的中國人,如1899年,美國教會社會學(xué)家阿瑟斯·史密斯(Arthur H.Smith)在紐約出版Village Life in China:A Study in Sociology(《中國村莊的生活:一個社會學(xué)研究》)。1925年,丹尼爾·庫伯(Daniel H.KulpⅡ)在美國發(fā)表Country L ife in South China:The Sociology of Fam ilism(《中國南方農(nóng)村生活:家庭主義社會學(xué)》);1915年,兩位留學(xué)英國的中國學(xué)者,陶孟和與梁宇皋,在倫敦發(fā)表Village and Town L ife in China(《中國的農(nóng)村和城市生活》)。

    1929年,燕京大學(xué)李景漢發(fā)表《北京郊區(qū)農(nóng)莊里的家庭》(Village Fam ilies in the V icinity of Peiping)。1930年,他開展了有名的定縣調(diào)查。調(diào)查覆蓋的人口有378萬,內(nèi)容有17個專題,包括地理、歷史、政府、金融、工業(yè)、商業(yè)、教育、農(nóng)民生活、傳統(tǒng)和風(fēng)俗等。調(diào)查通過問卷、抽樣調(diào)查和其他定量方法,收集到大量的資料,于1933年出版調(diào)查報告,標(biāo)題為《定縣社會概況調(diào)查》。1954年,這次調(diào)查所獲得的基本數(shù)據(jù),由斯德尼·甘博在紐約用英語發(fā)表,其標(biāo)題為《定縣:一個中國北方農(nóng)村社區(qū)》(Ting Hsien,A North China Rural Comm unity)。

    這些中國社會研究主要是用社會調(diào)查方法來進行的,受到很多批評。英國人類學(xué)家弗里德曼在評論這時期的研究時,指出他們是“問卷加人口研究”,直接回答與社會福利有關(guān)的問題,比較松散,也不復(fù)雜[2]107。有人批評這些調(diào)查缺乏科學(xué)方法,“掩蓋了真正社會問題”[3]361。20世紀(jì)30年代,許多中國的社會科學(xué)學(xué)者不喜歡問卷調(diào)查法,認(rèn)為問卷分析分類是強加在中國資料上,而不是從中國文化中提升出來的[4]995。

    20世紀(jì)30年代初到40年代末,許多西方知名的人類學(xué)家來中國講學(xué)。其中,美國芝加哥大學(xué)的羅伯特·帕克(Robert Park)到燕京大學(xué)講學(xué),鼓勵學(xué)生以直接參與法進行田野調(diào)查,他的許多學(xué)生,包括費孝通,后來成為中國民族學(xué)的領(lǐng)頭人[5]36。其他來華講學(xué)的有名西方人類學(xué)者有:拉德克利夫-布朗(A.R.Radcliffe-Brown)、伊利亞特·史密斯(Eliot Smith)、羅伯特·瑞德富爾德(Robert Redfield)和萊斯里·懷特(LeslieWhite)。他們把西方人類學(xué)的前沿理論和方法介紹到中國。當(dāng)時,歷史特殊主義主宰美國人類學(xué)界,而在英國流行的是“功能主義”(functionalism),其主要領(lǐng)軍人物是馬林諾夫斯基(Bronislaw Malinowski)和拉德克利夫-布朗。

    中國鄉(xiāng)村社會也成了功能主義者理解非西方人的生活需求和社會組織方式的實驗場。但最先進入該實驗場,運用嚴(yán)格的社會文化人類學(xué)理論和方法對中國社會進行研究的,不是西方人類學(xué)家,而是從西方學(xué)成歸來的一批年輕的中國本土人類學(xué)者。其代表人物費孝通、林耀華等,在西方系統(tǒng)地學(xué)習(xí)過社會文化人類學(xué),回國后,用功能主義理論、民族志方法研究中國鄉(xiāng)村社會的經(jīng)濟、親屬制度、信仰等。他們用英文在國外發(fā)表了許多有影響的作品,如林耀華1934年出版的A Clan Village in Fukien(1944年改名為The GoldenW ing:A Fam ily Chronicle)(《金翅》)、費孝通1939年出版的Peasants'L ife in China(《江村經(jīng)濟》)、陳達1939年出版的Em igrant Comm unities in South China (《中國南方移民社區(qū)》)、楊懋春1945年出版的A Chinese Village:Taotou,Shantung Province(《山東臺頭:一個中國村莊》)、費孝通1945年出版的Earthbound China(鄉(xiāng)土中國)等。

    費孝通的《江村經(jīng)濟》在西方人類學(xué)界影響最大。他的導(dǎo)師馬林諾夫斯基親自為他的書寫序,指出該書不是關(guān)于“一個小的、無足輕重的部落,而是關(guān)于世界上最偉大的國家”,“不是由一位外來的尋求奇風(fēng)異俗的人撰寫,而是由當(dāng)?shù)厝酥幸晃划?dāng)?shù)厝俗珜憽?并說該書是“人類學(xué)田野工作和理論發(fā)展中的一座里程碑”,它將促使人類學(xué)從研究簡單的“野蠻社會”走向研究“復(fù)雜的文明社會”,開創(chuàng)本土人類學(xué)研究的新時代,推動人類學(xué)應(yīng)用價值的實現(xiàn)[6]。

    二、第二時期:20世紀(jì)50年代至70年代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下簡稱“二戰(zhàn)”)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災(zāi)難和轉(zhuǎn)變。戰(zhàn)后,世界格局發(fā)生了變化,老牌的帝國,如英國、法國和德國等國,勢力被極大削弱,亞、非、拉地區(qū),許多殖民地獲得了獨立,成為新興的民族國家。西方以對殖民地的民族進行調(diào)查為主的傳統(tǒng)人類學(xué)走到了發(fā)展的十字路口,許多舊的觀點和研究方法已過時,新的形勢迫使西方人類學(xué)界開始探索新的理論與方法。西方人類學(xué)的田野調(diào)查逐漸從與世隔絕的或者文化正在消失的小型社會轉(zhuǎn)移到大型國家社會,各種各樣新的理論和研究方法,如結(jié)構(gòu)主義、新進化論、文化生態(tài)學(xué)、文化唯物主義、象征人類學(xué)、解釋人類學(xué)、認(rèn)知人類學(xué)等理論學(xué)派相繼出現(xiàn)。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受蘇聯(lián)的影響,人類學(xué)和社會學(xué)被看成是資本主義國家的資產(chǎn)階級學(xué)科、社會主義建設(shè)的絆腳石,會給新社會帶來危害,1952年被取消大學(xué)學(xué)科專業(yè)的地位。一些民族學(xué)家不得不改行,另一些幸運的學(xué)者,如費孝通和林耀華,被抽調(diào)去研究少數(shù)民族,投入全國規(guī)模的少數(shù)民族社會歷史調(diào)查。中國也對西方人類學(xué)者關(guān)上了田野調(diào)查的大門,中國境內(nèi)的人類學(xué)研究幾乎停頓。從1949到1978年,一些有志于研究中國鄉(xiāng)村社會與文化的西方人類學(xué)家不得不把田野調(diào)查改在被稱為“中國殘留地”(residue of China)的臺灣、香港或海外中國人社區(qū)進行;另一些學(xué)者坐在椅子上閱讀檔案文獻、訪問“死人”或移居香港和美國的難民[7]413,以獲取資料。從1949年到1979年,幾乎沒有外國人在中國做過人類學(xué)田野工作[8]140。

    在理論和方法上,50年代后,西方人類學(xué)界對功能主義理論的反思和批評給西方人類學(xué)中國研究帶來影響。西方人類學(xué)家開始討論從研究簡單和無文字的部落社會發(fā)展起來的社區(qū)民族志方法,是否適用于研究中國,一個有文字歷史的國家。一些學(xué)者從人類學(xué)方法論的視角出發(fā),他們認(rèn)為漢人是否能代表中國社會現(xiàn)實問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漢人社區(qū)是否能夠提供符合社會人類學(xué)田野調(diào)查與描述的標(biāo)準(zhǔn)[1]30。而另一些學(xué)者持反對意見,認(rèn)為功能主義的社區(qū)研究方法不適合研究中國這樣一個歷史悠久、社會分化嚴(yán)重的文明大國。該派領(lǐng)軍人物弗里德曼先后發(fā)表三篇論文:“中國的和有關(guān)中國的社會學(xué)”(Sociology in and of China,1962);“社會人類學(xué)的中國時代”(A Chinese Phase in SocialAnthropology,1963);“為什么是中國”(W hy China?1970)。他認(rèn)為社區(qū)不是社會的縮影,功能主義的社區(qū)民族志難以反映擁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大國的特征。他指出社會人類學(xué)要出現(xiàn)“一個中國時代”,就必須利用歷史學(xué)家和社會學(xué)家研究文明史和大型社會結(jié)構(gòu)的方法,把社區(qū)放在一個更大的空間和更長的時間中來研究[9]10-11。

    在研究內(nèi)容上,西方人類學(xué)中國鄉(xiāng)村研究,也深受西方人類學(xué)發(fā)展潮流的影響。“二戰(zhàn)”后,西方社會人類學(xué)的研究領(lǐng)域從家庭、宗教和生活方式轉(zhuǎn)向政治和親屬制度[10]97。20世紀(jì)60年代后期,象征主義人類學(xué)成為西方人類學(xué)研究主流,符號和象征體系成為西方人類學(xué)家關(guān)注的重點。在這一主流的推動下,西方人類學(xué)對中國鄉(xiāng)村研究的重點也轉(zhuǎn)向“漢人民間宗教”的研究上,力圖從中國人的信仰、儀式與象征體系中發(fā)掘中國文明與社會結(jié)構(gòu)的模式[1]18。喬丹(David Jordan)[11],武雅士(Arthur Wolf)[12],芮馬丁(Emily M.Ahern)[13],王斯福(Stephan Feucht wang)[14],郝瑞(Stevan C.Harrell)[15]等在70年代發(fā)表的相關(guān)作品正是這一潮流的表現(xiàn)。70年代,西方人類學(xué)界重新重視田野調(diào)查,重新啟用民族志方法。而此時中國大陸并沒有對西方人類學(xué)家開放,從事中國社會和文化研究的人類學(xué)家紛紛到臺灣(喬丹、芮馬丁、郝瑞等)和香港(波特、裴達禮、華生)做田野調(diào)查,同時也帶動了臺灣、香港本土人類學(xué)的發(fā)展,他們的許多研究成果在80年代初獲得發(fā)表。

    從20世紀(jì)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西方有影響的研究中國鄉(xiāng)村的作品有:弗里德(M.Fried)的《中國人社會的網(wǎng)絡(luò):一個縣城社會生活的研究》(Fabric of Chinese Society:A Study of the Social Life of a Country Seat)(1953);楊慶堃(C.K.Yang)的《共產(chǎn)主義轉(zhuǎn)型初期的一個中國村莊》(A ChineseV illage in Early Comm unist Transition)(1959)和《中國人社會的宗教》(Religion in Chinese Society)(1961);柯魯克夫婦(Isabel&David Crook)的《中國一個村莊:十里莊發(fā)生的革命》(Revolution in a Chinese Village,Ten M ile Inn)(1959)和《揚義公社的頭幾年》(The First Years of Yangyi Comm une)(1966);弗里德曼(Maurice Freedman)的《中國東南的宗族組織》(L ineage O rganization inSoutheastern China)(1958)和《中國的宗族和社會:福建和廣東》(Chinese L ineage and Society:Fukien and Kwangtung)(1966);施堅雅(G.W illiams Skinner)的《中國農(nóng)村的集市和社會結(jié)構(gòu)》(M arketing and Social Structure in Rural China)(1964—1965);奧斯古德(CorneliusOsgood)的《舊中國的村莊生活:云南高姚一個社區(qū)的調(diào)查》(V illage L ife in O ld China:A Comm unity Study of Kao Yao, Yunnan)(1963);戈德斯(David W illiam Geddes)的《共產(chǎn)主義中國的農(nóng)民生活》(Peasant L ife in Comm unist China)(1963);米達爾(JanMyrda)的《來自一個中國村莊的報告》(Report from a Chinese Village)(1965);嘉偉德(Shahid Javed)的《1965年,一個中國人民公社的研究調(diào)查》(A Study of Chinese Comm unes,1965)(1969);葛柏拉(Bernard Gallin)的《臺灣新星,一個變化中的中國村莊》(Hsin Hsing,Taiwan;a Chinese village in Change)(1966);亨頓(W illiam Hinton)的《翻身:一個中國村子革命的紀(jì)實》(Fanshen:A Docum entary of Revolution in a Chinese V illage)(1966);裴達禮(Hugh Baker)的《一個中國宗族村》(A Chinese Lineage V illage:Sheung Shui)(1968);波特(Jack Potter)的《資本主義和中國農(nóng)民:一個香港村莊的社會和經(jīng)濟變遷》(Capitalism and the Chinese Peasant:Social and Econom ic Change in a Hong Kong V illage)(1968);喬丹(David Jordon)的《神、鬼與祖先:一個臺灣村莊的民間宗教》(Gods,Ghosts and Ancestors:the Folk Religion of a Taiwanese V illage) (1972);盧蕙馨(MargeryWolf)的《臺灣農(nóng)村的婦女和家庭》(W om en and the Fam ily in Rural Taiwan)(1972);戴爾蒙德(Norma Joyce Diamond)的《昆申:一個臺灣村子》(Kun Shen:a Taiwan Village)(1969);芮馬丁(EmilyMartin)的《一個中國村莊的死人信仰》(The Cult of the Dead in a Chinese V illage)(1973);普林茨和斯登樂(Peggy Printz&Paul Steinle)的《公社:中國農(nóng)村的生活》(Comm une:L ife in Rural China)(1973);懷默霆(Martin Whyte)的《中國的小社區(qū)和政治儀式》(Sm all Groups and Politics Rituals in China)(1974);貝內(nèi)特(Gordon Bennett)的《華東:一個中國人民公社的故事》(Huadong:The Story of a Chinese People’s Comm une)(1978);帕立西和懷默霆(Parish&Martin Whyte)的《當(dāng)代中國的村莊和家庭》(Village and Fam ily in Contem porary China) (1978);阿尼達·陳(A.Chan)、馬德生(R.Madsen)和安格爾(J.Unger)的《陳村:毛澤東時代一個農(nóng)民社區(qū)的現(xiàn)代史》(Chen V illage:the Recent History of A Peasant Comm unity in M ao’s China) (1984);馬德生的《一個中國村落的道德與權(quán)力》(M orality and Power in a Chinese V illage)(1984)。

    這一時期,西方人類學(xué)研究中國社會最杰出的代表當(dāng)屬英國人類學(xué)家弗里德曼和美國人類學(xué)家施堅雅。弗里德曼1920年生于英國倫敦一個猶太人家里。1956年于倫敦經(jīng)濟和政治科學(xué)學(xué)院獲博士學(xué)位,1951年至1965年間任倫敦大學(xué)講師和高級講師,1962—1963年在新加坡、香港和澳門從事田野調(diào)查,1965—1970年任倫敦經(jīng)濟政治學(xué)院教授,1970—1975年任牛津大學(xué)人類學(xué)系教授,1975年去世。弗里德曼對中國鄉(xiāng)村社會研究主要有兩個貢獻:其一是對中國東南的宗族研究;其二是對中國民間宗教的研究。前者主要研究成果是:《中國東南地區(qū)的宗族組織》(1958年),《中國宗族的與社會:福建與廣東》(1966年)。書中解釋中國東南地區(qū)宗族存在的內(nèi)因是共同的祖先認(rèn)同和祖產(chǎn)的維護,外因是水稻種植和水利工程,以及抵御來自海上和陸地的強盜,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相互合作。經(jīng)濟基礎(chǔ)是宗族形成和分支的基礎(chǔ)[16]129-131。弗里德曼的理論架構(gòu)的缺陷是過分注重經(jīng)濟因素,過度夸大共同財產(chǎn)的重要性,忽略掉缺乏祖產(chǎn)與祠堂的宗族的存在,沒有充分認(rèn)識漢人社會構(gòu)成的復(fù)雜性。

    弗里德曼的另一個貢獻在于他對中國民間宗教研究。他于1974年發(fā)表了一篇論文:《中國社會中的宗教和儀式》。他認(rèn)為,盡管中國民間信仰和儀式看起來相當(dāng)散漫,但在表現(xiàn)現(xiàn)象之下,存在著一個“宗教秩序”,因此可以說存在著“一個中國宗教”[17]20-21。盡管這一假說存在著許多問題,但給漢學(xué)人類學(xué)的研究帶來了新的思考與挑戰(zhàn)??傃灾?弗里德曼的主要貢獻,在于他試圖用中國這個“文明社會”來說明,從“無文字社會”或“簡單社會”中發(fā)展出來的一般人類學(xué)理論模式并不適用于向中國這樣的大國,他為人類學(xué)研究中國社會開創(chuàng)新的道路,提供新的研究范式,影響深遠(yuǎn)[18]429。在他死后二三十年里,有學(xué)者企圖驗證其理論,如裴達禮(Hugh Baker,1968)[19]、波特(Jack Potter,1970)[20]、華生(JamesWatson,1975)[21]等;有的學(xué)者企圖批評或修改他的理論,如巴博德(Burton Pastemak,1972)[22]、黃樹民(Huang Shu-min,1981)[23]、莊英章(1985)[24]等。

    這一時期,另一位代表人物施堅雅,1925年2月出生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奧克蘭市,1954年于美國康奈爾大學(xué)獲人類學(xué)博士學(xué)位,1965年起任斯坦福大學(xué)人類學(xué)教授,1990年任加州大學(xué)戴維斯分校人類學(xué)教授,曾在墨西哥、泰國、印度尼西亞、日本等地進行田野考察,1950—1951年曾到中國四川考察,1977年曾考察中國城市市場。1980年當(dāng)選為美國科學(xué)院院士,2001年獲香港大學(xué)名譽法學(xué)博士。著有《東南亞華人》(1951),《兩個世界間的中國城市》(1974),《中華帝國晚期的城市》(1979)等,并發(fā)表大量研究中國社會、經(jīng)濟結(jié)構(gòu)、社會科學(xué)、農(nóng)村和農(nóng)民、人口、民族、海外華人的論文,包括著名的《中國農(nóng)村的市場和社會結(jié)構(gòu)》。

    施堅雅以研究中國的城鎮(zhèn)而聞名于世。他利用中心地區(qū)理論(Central Place Theory)來研究分析四川盆地的市場體系,提出中國所有的中心地區(qū)可以根據(jù)不同的經(jīng)濟功能,分屬八個不同的等級,從下往上分別為:標(biāo)準(zhǔn)集市(standard market town)、中間集市(intermediate market town)、核心集市(centralmarket town)、地方性城市(local city)、較大城市(greater city)、區(qū)域性城市(regional city)、區(qū)域都市(regionalmetropolis)、核心大都市(central metropolis),而全中國分為以河流為主要交通通道的九大區(qū)域。在這等級制度中,公路把所有城市和集市連接在一起,構(gòu)成一網(wǎng)絡(luò),上級城市為下級城市提供商品和服務(wù)。施堅雅提出,標(biāo)準(zhǔn)城市不僅是商品交換和行政中心,也是促進當(dāng)?shù)匚幕涣鞯闹行?它把商人和小販從不同的地方,集中到集市中心,它是農(nóng)民與當(dāng)?shù)厥思澛?lián)絡(luò)之地,是中國社會之基本單位。透過一系列市場體系的運作以及農(nóng)民、地主、仕紳與商人之居間參與,它將中國社會連結(jié)為一個整體[25]39。

    施堅雅的市場模式有很大缺陷,一些學(xué)者批評他劃分的宏觀區(qū)域間的界線不準(zhǔn)確[26]671;另一些學(xué)者認(rèn)為其理論架構(gòu)中有關(guān)宏觀區(qū)域具有的獨特性,以及城鄉(xiāng)社會經(jīng)濟體系的一體化等二項基本假設(shè)經(jīng)不起實證材料的驗證[27]737;還有學(xué)者批評他忽略了政治過程中的經(jīng)濟力量[28]64。但他為人類學(xué)探索中國社會構(gòu)成提供了另一途徑,經(jīng)濟區(qū)域的分析模式提醒我們關(guān)注地理與人文環(huán)境間復(fù)雜的互動關(guān)系,尤其是像中國這樣地域遼闊、歷史悠久,并有中央政權(quán)統(tǒng)治的文明社會,從區(qū)域體系的角度來了解其內(nèi)部運作原則及其對外關(guān)系有其必要性[29]19。施堅雅對人類學(xué)中國社會研究的貢獻還在于他用翔實的歷史資料、經(jīng)濟人類學(xué)與地理學(xué)模型,挑戰(zhàn)了中國學(xué)無理論傾向,提出在中國國家和社會不是對立的,而是在社會空間上兼容并存的觀點[1]98。

    三、第三時期:20世紀(jì)70年代末中國改革開放至今

    1978年,中國開始執(zhí)行改革開放政策,西方民族學(xué)、人類學(xué)家被允許到中國作田野調(diào)查和收集資料,進行教學(xué)和學(xué)術(shù)交流。中國的改革開放,不僅在經(jīng)濟上創(chuàng)造了奇跡,也使中國社會特別是農(nóng)村,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中國鄉(xiāng)村社會成為西方人類學(xué)家的研究熱點。自20世紀(jì)80年代初開始,大批西方人類學(xué)家(包括華裔人類學(xué)家)涌進中國,進行田野調(diào)查,用人類學(xué)的一些前沿理論,如象征主義、結(jié)構(gòu)主義、文化生態(tài)學(xué)、新唯物主義、社會生物學(xué)、后現(xiàn)代主義、新馬克思主義和女性人類學(xué)等理論,來解釋和解構(gòu)中國的鄉(xiāng)村社會與文化。從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開始,他們研究中國鄉(xiāng)村的專著陸續(xù)出版。

    這個時期有影響的研究作品(包括以臺灣、香港為研究對象)眾多,20世紀(jì)80年出版的影響較大的著作有:塞繆爾·孔(Samuel S.Kung)的《中國的鄉(xiāng)村生活》(Village L ife in China)(1981);郝瑞(Stevan Harrell)的《犁鏵村:臺灣的文化與背景》(Ploughshare V illage:Culture and Context in Taiwan)(1982);簡·米爾達(JanMyrdal)的《回到中國一個村莊》(Return to a ChineseV illage)(1984);黃宗智(Philip C.Huang)的《中國北方農(nóng)民經(jīng)濟和社會變遷》(Peasant Econom y and Social Change in North China)(1986)和《長江三角洲農(nóng)民家庭和農(nóng)村發(fā)展,1350—1988》(The Peasant Fam ily and Rural Developm ent in the Yangtze Delta,1350—1988)(1990);科大衛(wèi)(David Faure)的《中國農(nóng)村社會結(jié)構(gòu):香港東新界的宗族和村莊》(The Structure of Chinese Rural Society:Lineage and V illage in the Eastern N ew Territories,Hong Kong)(1986);桑高仁(Paul Steven Sangren)的《一個中國社區(qū)的歷史和神秘力量》(History and M agical Power in a Chinese Comm unity)(1987);約翰·伯恩斯(John P Burns)的《中國農(nóng)村的政治參與》(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Rural China)(1988);斯蒂芬·恩第卡特(Stephen Endicott)的《紅土:一個中國農(nóng)村的革命》(Red Earth:Revolution in a Chinese V illage) (1988);杜贊奇(PrasenjitDurara)《文化、權(quán)力和國家:1900—1942年的華北農(nóng)村》(Culture,Power and the State:Rural N orth China,1900—1942);舒繡文(Vivienne Shue)的《國家的控制范圍:中國政治組織描述》(The Reach of the State:Sketches of the ChineseB ody Politics)(1988);黃樹民的《林村的故事:1949年后中國農(nóng)村的變革》(Spiral Road:Change in a Chinese Village through the Eyes of a Comm unist Party Leader)(1989);戴慕珍(Jean Chun Oi)的《在當(dāng)代中國的國家和農(nóng)民:村政府的政治經(jīng)濟》(State and Peasant in Contem porary China:The Political Econom y of Village Governm ent) (1989);蕭鳳霞(Helen F Siu)的《中國南方的代理人和受害者:農(nóng)村革命的同謀》(Agents and V ictim s in South China:Accom plices in Rural Revolution)(1989);丹尼爾·理托(DanielLittle)的《了解中國的農(nóng)民》(Understanding Peasant China)(1989)。

    20世紀(jì)90年出版的影響較大的著作有:海因斯·波特和杰克·波特(Sulamith Heins Potter and JackM.Potter)的《中國農(nóng)民:一場革命的民族志》(China’s Peasants:The Anthropology of a Revolution)(1990);科大衛(wèi)(David Faure)的《中國解放前的農(nóng)村經(jīng)濟:1870—1937年江蘇廣東的貿(mào)易擴張和農(nóng)民的生計》(The Rural Econom y of Pre-Liberation China:Trade Expansion and Peasant Livelihood in Jiangsu and Guangdong,1870 to 1937》(1990);孔邁隆(M.L.Cohen)的《中國北方的宗族組織》(L ineageO rganization in N orth China)(1990)和《現(xiàn)代中國的文化和政治發(fā)明:中國“農(nóng)民”為例》(Cultural and Political Inventions in M odern China:The Case of the Chinese“Peasant”)(1993);杜贊奇(PrasenjitDuara)的《文化、權(quán)力和國家:1900—1942年華北農(nóng)村》(Culture,Power,and the State:Rural N orth China,1900—1942》(1991);弗里德曼(Edward Friedman)和畢克偉(Paul G. Pickowicz)的《中國村莊,社會主義國家》(Chinese V illage,Socialist State)(1991);柯丹青(Daniel Kelliher)的《中國農(nóng)民的力量:農(nóng)村改革時代,1979—1989》(Peasant Power in China:The Era of Rural Refor m,1979—1989)(1992);陳佩華(Anita Chan)、趙文詞(Richard Madsen)和安戈(Jonathan Unger)的《毛鄧領(lǐng)導(dǎo)下的陳家村》(Chen V illage under M ao and Deng)(1992);王斯福(Stephen Feuchtwang)的《帝國的隱喻:中國民間宗教》(The Im perial M etaphor:Popular Religion in China) (1992);路易斯·普特曼(Louis Putter man)的《中國農(nóng)村發(fā)展中的連續(xù)性和變化:觀察集體和改革時代》(Continuity and Change in Chinese Rural Developm ent:Collective and Refor m Eras in Perspective) (1993);朱愛嵐(Ellen Judd)的《中國北方村落的社會性別與權(quán)力》(Gender and Power in RuralN orthChina)(1994);葛希芝(Hill Gates)《中國的動力:一千年的小資本主義》(China'sM otor:A Thousand Years of Petty Capitalism)(1996);景軍(Jing Jun)的《神堂記憶:一個中國鄉(xiāng)村的歷史、權(quán)利與道德》(The Tem ple of M em ories:History,Power,and M orality in a Chinese V illage)(1996);高默波(Gao, Mobo)《高家村:現(xiàn)代中國的農(nóng)村生活》(Gao V illage:Rural L ife in M odern China)(1999);蘇戴瑞(Dorothy J.Solinger)的《挑戰(zhàn)中國城市的居民權(quán):農(nóng)民移民、國家和市場邏輯》(Contesting Citizenship in U rban China:PeasantM igrants,the State,and the Logic of the M arket)(1999);戴慕珍(Jean Chun Oi)的《中國農(nóng)村起飛:經(jīng)濟改革的體制基礎(chǔ)》(Rural China Takes Off:Institutional Foundations of Econom ic Refor m)1999。

    21世紀(jì)至今出版的影響較大的著作有:劉新(Xin Liu)的《在自己的陰影里:改革后中國農(nóng)村生存條件的田野報告》(In One’sOwn Shadow:An EthnographicAccount of the Condition of Post refor m Rural China)(2000);白素珊(Susan H.Whiting)的《鄉(xiāng)村中國的權(quán)力與財富-制度變遷的政治經(jīng)濟學(xué)》(Power andW ealth in Rural China:The Political Econom y of Institutional Change)(2001);詹姆斯·海耶斯(James Hayes的《中國南方村莊文化》(South China village culture)(2001);安戈(Jonathan Unger)的《中國農(nóng)村的轉(zhuǎn)變》(The Transfor m ation of Rural China)(2002);寶森(Laurel Bossen)的《中國婦女與農(nóng)村發(fā)展(云南祿村六十年的變遷)》(Chinese W om en and Rural Developm ent:Sixty Years of Change in Lu V illage,Yunnan)(2002);吳斌(Wu Bin)的《中國農(nóng)村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邊遠(yuǎn)地區(qū)農(nóng)民的發(fā)明和自我組織》(Sustainable Developm ent in Rural China:Far m er Innovation and Self-O rganisation in M arginal A reas)(2003);布魯斯·杰理(Bruce Gilley)的《模范造反:中國最富村的興衰》(M odel Rebels:The Rse and Fall of China's R ichestVillage)(2001);韓敏(HanMin)的《回應(yīng)革命與改革:皖北李村的社會變遷與延續(xù)》(Social Change in a Village in Northern Anhui,China:A Response to Revolution and Refor m)(2001);閻云翔(YunxiangYan)的《社會主義下的私生活:一個中國村莊里的愛、親密和家庭變化1949—1999年》(Private L ife under Socialism:Love,Inti m acy,and Fam ily Change in a Chinese Village,1949—1999)(2003);詹姆斯·華生和魯比·華生(James L. Watson,and Rubie S.Watson)的《香港村莊生活:新界的政治、性別和儀式》(V illage L ife in Hong Kong:Politics,Gender,and R itual in the N ew Territories)(2004);弗里德曼(Edward Friedman)、畢克偉(Paul G.Pickowicz)和賽爾登(Mark Selden)的《中國農(nóng)村的革命、對抗和改革》(Revolution,Resistance,and Refor m in V illage China)(2005);孔邁隆(Myron Cohen)的《親戚、契約、社區(qū)和國家:人類學(xué)視角看中國》(Kinship,Contract,Comm unity,and State:Anthropological Perspectives on China) (2005);丁荷生(Kenneth Dean)的《中國東南的道教儀式和民間信仰》(Taoist R itual and Popular Cults of Southeast China)(2006)。

    從這一時期出版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漢學(xué)人類學(xué)研究出現(xiàn)四大潮流:其一是田野調(diào)查的復(fù)興,我國港臺和內(nèi)地改革開放后給西方人類學(xué)家開放了田野調(diào)查的大門;其二是新的理論與方法(如象征人類學(xué))的應(yīng)用,這與西方人類學(xué)界研究理論和方法的變動相呼應(yīng);其三是人類學(xué)與史學(xué)的結(jié)合,人類學(xué)家從史學(xué)文獻和地方志中尋找中國社會與文化特征的淵源;其四是應(yīng)用研究和跨學(xué)科合作研究大量增加,西方人類學(xué)也開始關(guān)注中國鄉(xiāng)村的一些社會問題,如艾滋病、環(huán)境污染、農(nóng)民工、經(jīng)濟發(fā)展與貧困等問題,其研究領(lǐng)域、研究理論和方法呈現(xiàn)多樣化的趨勢。

    這一時期,漢學(xué)人類學(xué)出現(xiàn)了許多有影響的人物,如武雅士、芮馬丁、郝瑞、杜贊奇、蕭鳳霞、華生、孔邁隆、芮馬丁、安戈、黃樹民、王斯福等,他們的作品影響了外國人對中國社會與文化的看法。因篇幅所限,本文僅簡單介紹兩位漢學(xué)人類學(xué):黃樹民和華生。

    美國籍華人黃樹民是最早獲準(zhǔn)在中國作田野調(diào)查的人類學(xué)家之一,也是最早在中國開班培訓(xùn)人類學(xué)者的外籍教授。黃樹民生于1945年,祖籍是廣東潮汕,在臺灣嘉義長大,1967年獲國立臺灣大學(xué)人類學(xué)系學(xué)士,1973年獲美國密執(zhí)安州立大學(xué)人類學(xué)系碩士,1977年獲美國密執(zhí)安州立大學(xué)人類學(xué)系博士,此后一直在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xué)任教,現(xiàn)任中央研究院民族學(xué)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80年代初,黃樹民在廈門大學(xué)開設(shè)了人類學(xué)培訓(xùn)班,其學(xué)生,如王銘銘、范可、鄭曉云等,現(xiàn)今為中國人類學(xué)界的領(lǐng)軍人物。

    黃樹民在國外的影響源自于他的作品:《曲折的路:一個共產(chǎn)黨書記眼中的中國村寨變化》(Spiral Road:Change in a ChineseV illage through the Eyes of a Comm unist Party Leader),出版于1989年,并于1998年修改和增加章節(jié)后再版,兩個中文版分別于1994和2002年出版,定名為《林村的故事——一九四九后的中國農(nóng)村變革》。該書取材于黃樹民在廈門市郊的林村的實地考察,他通過敘述林村一位共產(chǎn)黨村支書的個人生活史的方式,來揭示1949年以來中國農(nóng)村社會生活的變遷歷程。該書是美國大學(xué)講授現(xiàn)代中國社會課程的必讀教材,它為美國學(xué)生提供了中國社會中一個人、一個村莊甚而一個國家成長和轉(zhuǎn)型的具體清晰的歷史鏡像。該書也是中國攻讀人類學(xué)/民族學(xué)學(xué)生的必讀之書,為中國學(xué)生提供了一種新的書寫民族志的方法,即通過“主位”和“客位”的對話,讓讀者不僅了解1949年以來中國社會變遷中的坎坷,而且也看到人類學(xué)家在研究“異文化”中的所做所為和所思所感。這種以對話形式撰寫的田野志,“乃是涉及中國社會的人類學(xué)著作中的首創(chuàng)”[30]104。

    華生(JamesL.Watson)出生于美國中部愛荷華州一個小鎮(zhèn),1965年獲愛荷華大學(xué)中國研究學(xué)士學(xué)位,1972年,獲加利福利亞大學(xué)伯克利分校人類學(xué)博士學(xué)位。畢業(yè)后,先后在美國夏威夷大學(xué)、英國倫敦大學(xué)、美國匹茲堡大學(xué)和哈佛大學(xué)任教。華生是全球知名的漢學(xué)人類學(xué)家,他自60年代末開始在香港新界新田村調(diào)查當(dāng)?shù)氐奈氖霞易?40多年來,他長期在中國南方(廣東、江西、香港等地)作民族志田野調(diào)查,精通粵語和普通話,在中國社會與文化(尤其是漢人的家族、儀式、民間宗教、村落組織、飲食文化、海外移民社區(qū)研究等)及全球化與現(xiàn)代性本土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卓著,他的中國研究興趣和范圍之廣泛,在漢學(xué)人類學(xué)界,無人能與之攀比。華生高度重視田野調(diào)查,他認(rèn)為人類學(xué)家就是要研究他們所調(diào)查的人民所做的事,與他們所研究的對象生活在一起,去他們的研究對象所去的地方,努力成為研究對象生活中的一部分。他總結(jié)自己30年來田野作業(yè)的經(jīng)驗,他就是通過發(fā)生在他的朋友身上的那些變化,來看那個地區(qū)所產(chǎn)生的社會變化,他們所經(jīng)歷的社會變遷,以及社會變遷對他的朋友本身的影響[31]14。

    2004年,華生和他的夫人把他們在香港多年的研究匯編成冊出版,書名是《香港村莊生活:新界的政治、性別和儀式》(V illage L ife in Hong Kong:Politics,Gender,and R itual in the New Territories),該書收錄了華生夫婦基于20世紀(jì)60和70年代在香港新界的田野調(diào)查所撰寫的18篇論文,分置于三個部分:社會組織、性別與婦女、宗教和儀式。該書完全反映華生的研究理念和方法,即田野調(diào)查的個人經(jīng)歷加上地方宗族文獻、地方志和其他檔案材料。全部論文均以史料為基礎(chǔ),審視他們在田野調(diào)查中觀察到的社會結(jié)構(gòu)和文化活動所反映的當(dāng)代現(xiàn)象及其歷史發(fā)展。盡管書中所描繪的村落場景及社會生活已不存在,但書中記載的儀式、性別、宗族和權(quán)力等資料,很多還和今天中國農(nóng)村有關(guān)聯(lián),是西方研究中國漢人社會及文化的必讀書。

    四、結(jié)語

    綜上所述,西方人類學(xué)界對中國鄉(xiāng)村的研究始于19世紀(jì)末葉,迄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其研究領(lǐng)域涉及中國鄉(xiāng)村社會及文化的方方面面,其發(fā)展歷程深受中國文革的影響。在研究內(nèi)容、方法和理論上,受西方人類學(xué)發(fā)展趨勢的影響,與西方人類學(xué)界以及其他社會和自然科學(xué)的發(fā)展動態(tài)息息相連,為西方人了解中國社會與文化的現(xiàn)況和變遷,提供了大量信息。

    中國的鄉(xiāng)村研究,在西方人類學(xué)中國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郝瑞把人類學(xué)學(xué)者們對變遷中的中國社會和文化的研究,分類為社區(qū)、生活、民族及其組成部分(Nation and Its Component Parts)三大類。社區(qū)又分成鄉(xiāng)村社區(qū)(Village Communities)、大城市社區(qū)(Big City Communities)和這兩者間的區(qū)域(人口流動與鄉(xiāng)村都市化)(The Tertium Quid:Migration and Rural Urbanization)[8]141-146。與中國鄉(xiāng)村相關(guān)的研究占兩類,鄉(xiāng)村社區(qū)是傳統(tǒng)的人類學(xué)研究領(lǐng)域,人口流動與鄉(xiāng)村都市化是中國改革開發(fā)以來,農(nóng)村發(fā)生巨大變化帶來的新的研究課題。

    西方人類學(xué)對中國鄉(xiāng)村的研究,不僅為人類學(xué)研究大型的、擁有悠久歷史和文明的、處于急劇轉(zhuǎn)型期的現(xiàn)代國家社會及文化,作出了巨大貢獻,在人類學(xué)界引發(fā)如何利用傳統(tǒng)的鄉(xiāng)村社區(qū)民族志來研究一個復(fù)雜大型的社會的討論與探索。同時,它也推動了中國本土人類學(xué)的發(fā)展。中國的人類學(xué)正通過從密集的單一村落研究,走向大型的、地區(qū)或跨地區(qū)的合作研究。其中值得提及的是中山大學(xué)的鄉(xiāng)村都市化研究,廈門大學(xué)的福建地方文化和社會變遷研究,以及由王斯福和王銘銘主持的改革中鄉(xiāng)村政治經(jīng)濟的研究[8]155-156??梢韵嘈?隨中西方交流的增加,對中國鄉(xiāng)村社會和文化研究將取得更多更好的成果,弗里德曼在19世紀(jì)60年代所預(yù)言的“社會人類學(xué)的中國時代”必將到來。

    [1] 王銘銘.社會人類學(xué)與中國研究.桂林: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5

    [2] FreedmanM.Sociology in and of China.B 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1962,13(2):106-116

    [3] Wang Y C.The Development ofModern Social Science in China.Pacific Affairs,1938,11(3):345-362

    [4] FriedM H.China∥Rouced J.S.Contem porary Sociology.New York:PhilosophicalLibrary,1958:993-1011

    [5] Arkush D.Fei Xiaotong and Sociology in Revolutionary China.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1:36

    [6] MalinowskiB.Preface∥Fei Xiaotong.Peasant Life in China.London:Routledge and Kegan Paul,1939:xix-xxvi

    [7] FreedmanM.Why China?∥W illiam Skinner G.The Study of Chinese Society:Essays byM aurice Freedman.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79:407-422

    [8] Harrel S.The Anthropology of Reform and the Refor m ofAnthropology:AnthropologicalNarratives of Recovery and Progress in China.Annual Review of Anthropology,2001,30:139-161

    [9] FreedmanM.A Chinese Phase in SocialAnthropology.B 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1963,14(1):1-19

    [10] KuperA.Anthropology and Anthropologists.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83:97

    [11] Jordan D.Gods,Ghosts and Ancestors:The Folk Religion of a TaiwaneseV illage.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72

    [12] WolfA.(Ed.).Religion and Ritual in Chinese Society.Stanford,C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74

    [13] Ahern EM.The Cult of the Dead in a Chinese V illage.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73

    [14] Feuchtwang S.An AnthropologicalAnalysis of Chinese Geom ancy.Vientane:Vithagna,1974

    [15] Harrell C S.The Concept of Soul in Chinese Folk Religion.Journal of Asian Studies,1979,38:519-528

    [16] FreedmanM.Lineage O rganization in Southeastern China.London:Athlone,1958

    [17] FreedmanM.On the Sociological Study of Chinese Religion∥Wolf P.A.Religion and Ritual in Chinese Society. 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74:19-41

    [18] Chun A.The Lineage-Village Complex in Southeastern China.CurrentAnthropology,1996,37(3):429-450

    [19] Baker H R B.A Chinese Lineage V illage:Sheung Shui.Stanford,C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68

    [20] Potter J.Land and Lineage in Traditional China∥FreedmanM.Fam ily and Kinship in Chinese Society.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70:121-138

    [21] Watson J L.Em igration and the Chinese Lineage:the M ans in Hong Kong and London.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75

    [22] Paternak B.Kinship and Comm unity in Two Chinese V illages.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72

    [23] Huang Shu-min.AgriculturalDegradation:ChangingCommunity Systems in Rural Tai wan.Washington,D.C.:U-niversity Press ofAmerica.1981

    [24] 莊英章.臺灣宗族組織的形成及其特性∥喬健.現(xiàn)代化與中國化研討會論文匯編.香港:香港中文大學(xué)社會科學(xué)院,1985:207-220

    [25] Skinner GW.Marketing and Social Structure in Rural China.Journal of Asian Studies,1964,24(1):1-43

    [26] Rozman G.China’s Traditional Cities:A Review Article.Pacific Affairs,1977,50:65-91

    [27] Sands,Barbara andMeyers,Ramon.The SpatialApproach to Chinese History.Journal of Asian Studies,1986,45 (4):721-723

    [28] Gates H.China’sM otor:A Thousand Years of Petty Capitalism.Ithaca,N.Y.:CornellUniversity Press,1996

    [29] 高怡萍.漢學(xué)人類學(xué)之今昔與未來.廣西民族學(xué)院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02,24(5):16-28

    [30] 景軍.評《林村的故事》.開放時代,1997,3:102-104

    [31] 葉濤.JamesL.Watson教授訪談錄.民俗研究,1999,3:13-16

    Abstract The systematic study of Chinese society in the west started after the Renaissance and Industrial Revolution.It came with the colonial expansion of the western powers.Itwas promoted and supported by the rulers of the countries in the west.It has developed into a field of study on China’spolitics,economics,culture,society,military,geography,philosophy,religion,language,history and customs and etc.It involves natural,social and humanity sciences.This paper reviews the study of rural China in the west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socio-cultural anthropology and discusses itsmajor theories,methods,development trends,hot topics and debates,representative scholars(including oversea Chinese scholars) and theirworks.

    Key words Western anthropology;The study of rural China;Society and culture;Theory and method;The history and the present

    (責(zé)任編輯:謝元媛)

    An Overview of Anthropological Studies of Rural China in the W est

    Chen Gang

    2010-05-22

    陳剛,云南財經(jīng)大學(xué)社會與經(jīng)濟行為研究中心,教授,郵編:650221。

    猜你喜歡
    人類學(xué)研究
    Special food from New Zealand
    《審美人類學(xué)》評介
    VR人類學(xué)影像:“在場”的實現(xiàn)與敘事的新變
    FMS與YBT相關(guān)性的實證研究
    2020年國內(nèi)翻譯研究述評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shè)計中的應(yīng)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EMA伺服控制系統(tǒng)研究
    人類學(xué):在行走中發(fā)現(xiàn)
    中華蜂種群急劇萎縮的生態(tài)人類學(xué)探討
    紅土地(2018年7期)2018-09-26 03:07:38
    国产av在哪里看| 成人国语在线视频|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 久久婷婷成人综合色麻豆| 亚洲片人在线观看| 18美女黄网站色大片免费观看| 免费不卡黄色视频| 国产精品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91字幕亚洲| 88av欧美| 别揉我奶头~嗯~啊~动态视频| 午夜久久久久精精品| 少妇熟女aⅴ在线视频| 午夜福利高清视频| 91成年电影在线观看| 精品熟女少妇八av免费久了| 丁香六月欧美| ponron亚洲| 亚洲男人天堂网一区|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电影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欧美在线观看| 欧美 亚洲 国产 日韩一| 久久人人97超碰香蕉20202| 91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一本久久中文字幕| 怎么达到女性高潮| 午夜精品国产一区二区电影| 亚洲无线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欧美98| 在线国产一区二区在线| 欧美日本亚洲视频在线播放| 黑丝袜美女国产一区| 国产极品粉嫩免费观看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 自线自在国产av| 国产精品九九99| 久久香蕉激情| 久久青草综合色| 久久婷婷成人综合色麻豆| 深夜精品福利| 日本一区二区免费在线视频| 午夜久久久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亚洲av麻豆专区| 国产成人免费无遮挡视频| 99久久99久久久精品蜜桃| 久久久久久免费高清国产稀缺|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九九精品影院| 国产激情欧美一区二区| 久久人人97超碰香蕉20202| 久久久久久国产a免费观看| 久久香蕉激情| 91精品国产国语对白视频| 99久久久亚洲精品蜜臀av|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如日韩欧美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久久久久精精品| 黄网站色视频无遮挡免费观看| 国产av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大奶| 欧美一级a爱片免费观看看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网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免费高清国产稀缺| 亚洲久久久国产精品| 两性夫妻黄色片| xxx96com|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av鲁大| 51午夜福利影视在线观看| 欧美黄色淫秽网站| 老司机在亚洲福利影院| 天堂动漫精品| 亚洲欧美激情综合另类| 成年版毛片免费区| 深夜精品福利| 久久香蕉激情| 亚洲自偷自拍图片 自拍| 免费少妇av软件| 狠狠狠狠99中文字幕| 精品午夜福利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久热爱精品视频在线9| 午夜免费观看网址| 可以在线观看的亚洲视频| 一级毛片高清免费大全| 久久国产精品男人的天堂亚洲| 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 日日干狠狠操夜夜爽| 女人被狂操c到高潮| 国产精品亚洲美女久久久| 国产精品影院久久| 99国产精品一区二区蜜桃av| 国产成人av激情在线播放| 黄色 视频免费看| 啦啦啦 在线观看视频| 精品熟女少妇八av免费久了| 亚洲va日本ⅴa欧美va伊人久久| 国产xxxxx性猛交| 日韩av在线大香蕉| 人妻丰满熟妇av一区二区三区| 麻豆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 19禁男女啪啪无遮挡网站| av福利片在线| 欧美日韩瑟瑟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久久 |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19| 亚洲国产欧美网| 精品久久久久久,| 高清黄色对白视频在线免费看| 国产精品久久电影中文字幕| 身体一侧抽搐|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毛片微露脸| 久久久国产成人免费| 色综合婷婷激情| 男女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老鸭窝网址在线观看| 伦理电影免费视频| 久久欧美精品欧美久久欧美| 69av精品久久久久久| 亚洲第一电影网av|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亚洲五| 国产av精品麻豆| 99久久综合精品五月天人人| 国产精品1区2区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青青草原| 日韩有码中文字幕| 无限看片的www在线观看| 久久狼人影院| 在线观看日韩欧美| 曰老女人黄片| 亚洲成av片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久99久视频精品免费| 韩国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国产看品久久| 一级作爱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专区字幕在线| 午夜免费观看网址| 97超级碰碰碰精品色视频在线观看| 老司机深夜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丁香欧美五月| 午夜福利视频1000在线观看 | 日本a在线网址| 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三级| 黑人巨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蜜桃| 国产伦人伦偷精品视频| 久久人妻av系列| 午夜视频精品福利| 国产成人精品无人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不卡| 久久久久亚洲av毛片大全|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黑人| 伦理电影免费视频| 男女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二区二区91| 久久国产精品人妻蜜桃| 日韩精品青青久久久久久| 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久清纯| 看免费av毛片| 国产精品香港三级国产av潘金莲| 午夜免费激情av|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播放高清视频 | 国产av一区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精品国产区一区二| 免费看美女性在线毛片视频|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久久| 精品久久久久久成人av| 嫁个100分男人电影在线观看| 精品午夜福利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欧美绝顶高潮抽搐喷水| 午夜影院日韩av| av有码第一页| 欧美成人性av电影在线观看| 成年女人毛片免费观看观看9| 又黄又粗又硬又大视频| 国产亚洲av高清不卡| 99re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久久中文字幕人妻熟女| 99香蕉大伊视频| 久久影院123| 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高清不卡 | 亚洲五月婷婷丁香| 成人18禁在线播放| 日韩国内少妇激情av| www.自偷自拍.com| 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大型av网站在线播放| 首页视频小说图片口味搜索| 日本三级黄在线观看| 大香蕉久久成人网| 老司机午夜福利在线观看视频| 精品国产乱子伦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在线美女| 黄频高清免费视频| 两个人看的免费小视频| 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成伊人成综合网2020| 国产99白浆流出| 午夜亚洲福利在线播放| 看片在线看免费视频| 国产一区在线观看成人免费| 国产麻豆成人av免费视频| 又黄又爽又免费观看的视频| 久久久国产精品麻豆| 亚洲国产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av中文乱码字幕在线| 日韩大码丰满熟妇| 午夜福利影视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中文av在线| 欧洲精品卡2卡3卡4卡5卡区| 村上凉子中文字幕在线| 18禁黄网站禁片午夜丰满| 亚洲色图av天堂| 女性生殖器流出的白浆|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视频| 国产不卡一卡二| 国产极品粉嫩免费观看在线| 久久精品91蜜桃| 免费女性裸体啪啪无遮挡网站| 国产在线精品亚洲第一网站| 男女下面进入的视频免费午夜 | 一边摸一边抽搐一进一小说| 亚洲av电影不卡..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激情视频| 久久久久久久精品吃奶| 搡老熟女国产l中国老女人| 宅男免费午夜| 热99re8久久精品国产| 亚洲色图av天堂| 视频区欧美日本亚洲| 日韩欧美在线二视频| 亚洲av成人不卡在线观看播放网| 欧美乱妇无乱码| 欧美性长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高清在线观看日韩| 久久人人爽av亚洲精品天堂| 天天躁狠狠躁夜夜躁狠狠躁| 国产麻豆成人av免费视频| 侵犯人妻中文字幕一二三四区|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图片|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不卡| 欧美黑人精品巨大| 亚洲免费av在线视频| 国产99白浆流出| 99国产精品一区二区蜜桃av| 一本大道久久a久久精品| 天堂√8在线中文| 亚洲男人的天堂狠狠| 亚洲全国av大片| 最近最新免费中文字幕在线| 不卡av一区二区三区| 黄色视频不卡|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在线视频| 1024香蕉在线观看| 丰满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不卡| 涩涩av久久男人的天堂|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乱码| 纯流量卡能插随身wifi吗|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吧| 女人爽到高潮嗷嗷叫在线视频| 国产成年人精品一区二区| 校园春色视频在线观看| 一级a爱片免费观看的视频| 精品熟女少妇八av免费久了| 久久婷婷成人综合色麻豆| 亚洲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综合| 欧美性长视频在线观看| 视频区欧美日本亚洲| 黑人欧美特级aaaaaa片| 少妇被粗大的猛进出69影院| 亚洲男人的天堂狠狠| 国产三级在线视频| aaaaa片日本免费| 精品国产亚洲在线| 18禁裸乳无遮挡免费网站照片 | 精品国产超薄肉色丝袜足j| 69av精品久久久久久| 91在线观看av| 亚洲人成77777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av激情在线播放| 日韩欧美一区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精品综合久久99| www.自偷自拍.com| 国产国语露脸激情在线看| 黄网站色视频无遮挡免费观看| 亚洲aⅴ乱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 netflix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亚洲av| 日本三级黄在线观看| 天天躁狠狠躁夜夜躁狠狠躁| 欧美黄色淫秽网站| 91成人精品电影| 中文字幕人妻熟女乱码|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噜噜| 日本 欧美在线| 国产精品亚洲美女久久久|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久久久不卡|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大全电影3 | 99国产精品免费福利视频| 国产av一区在线观看免费| 免费少妇av软件| av片东京热男人的天堂| 久久欧美精品欧美久久欧美| 非洲黑人性xxxx精品又粗又长| 国产午夜福利久久久久久|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吧| 欧美激情久久久久久爽电影 | 午夜两性在线视频| 日韩大码丰满熟妇|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毛片| 两个人视频免费观看高清| 91在线观看av| 极品教师在线免费播放| 91在线观看av| 国产精品av久久久久免费| 麻豆一二三区av精品| 天堂动漫精品| 看免费av毛片| 19禁男女啪啪无遮挡网站| 久久人人爽av亚洲精品天堂| 国产精品二区激情视频| 高潮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不卡| 国产一卡二卡三卡精品| 级片在线观看| 国产一卡二卡三卡精品| 两个人看的免费小视频| 精品国产美女av久久久久小说| 欧美一级毛片孕妇| 日本欧美视频一区| 老司机福利观看| 涩涩av久久男人的天堂| 欧美中文日本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国产毛片av蜜桃av| 狂野欧美激情性xxxx| 国产野战对白在线观看| 成人国语在线视频| 日本欧美视频一区| 亚洲avbb在线观看| 亚洲片人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电影网av|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 欧洲精品卡2卡3卡4卡5卡区| 男人舔女人下体高潮全视频|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表现在哪些方面| 99re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啪精品午夜网站| 99re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欧美中文综合在线视频| 免费av毛片视频| 午夜久久久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国内久久婷婷六月综合欲色啪| 欧美黑人精品巨大| 亚洲欧洲精品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 久久国产精品男人的天堂亚洲| 欧美日韩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成人久久性| 青草久久国产| 日本黄色视频三级网站网址| 成人手机av| 国产精品98久久久久久宅男小说| www.www免费av| 一边摸一边做爽爽视频免费| 午夜精品在线福利| 午夜福利高清视频| x7x7x7水蜜桃| 午夜免费成人在线视频| 性欧美人与动物交配| 亚洲少妇的诱惑av| 如日韩欧美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搞女人的毛片| 狠狠狠狠99中文字幕| 日日摸夜夜添夜夜添小说| 亚洲精品久久成人aⅴ小说| www国产在线视频色| 丁香欧美五月| 久久伊人香网站| 少妇被粗大的猛进出69影院| 久久热在线av| 天堂√8在线中文| 亚洲色图综合在线观看| 女性生殖器流出的白浆|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高清黄色对白视频在线免费看| 色老头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色| 国产乱人伦免费视频| 一级,二级,三级黄色视频| 久热爱精品视频在线9| 丝袜人妻中文字幕| 欧美亚洲日本最大视频资源| 女警被强在线播放| 国产三级在线视频| 校园春色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私拍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高潮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不卡|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综合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高清在线视频| 午夜亚洲福利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精品视频观看| 桃红色精品国产亚洲av| 午夜视频精品福利| 欧美色欧美亚洲另类二区 | www.熟女人妻精品国产|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视频| 琪琪午夜伦伦电影理论片6080|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人妻蜜臀av | 日本vs欧美在线观看视频| 村上凉子中文字幕在线| www.精华液| 国产蜜桃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人伦9x9x在线观看| 91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日日爽夜夜爽网站|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男人|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专区|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大全免费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电影网站| 如日韩欧美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一区二区精品小视频在线| 三级毛片av免费| 国产野战对白在线观看|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表现在哪些方面| 精品国产美女av久久久久小说| 亚洲情色 制服丝袜| 欧美日本中文国产一区发布| 色综合婷婷激情| 国产伦人伦偷精品视频| 变态另类成人亚洲欧美熟女 | 村上凉子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精品久久电影中文字幕| 午夜福利,免费看| 中文字幕av电影在线播放| 亚洲第一青青草原|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一二三四区| 精品福利观看| 欧美色视频一区免费| 日韩精品青青久久久久久| 成人国语在线视频| 少妇被粗大的猛进出69影院| 精品国内亚洲2022精品成人| 国产精品精品国产色婷婷| 少妇熟女aⅴ在线视频| 中国美女看黄片| 欧美日韩黄片免|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网站| 成人三级黄色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男人天堂| 免费高清视频大片| 国产亚洲精品av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无人区| 亚洲五月色婷婷综合| 久久香蕉激情| 欧美av亚洲av综合av国产av| 可以在线观看毛片的网站| videosex国产| 久久精品亚洲熟妇少妇任你| 麻豆av在线久日| 免费在线观看影片大全网站| 操美女的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片人在线观看| 50天的宝宝边吃奶边哭怎么回事| or卡值多少钱| 岛国在线观看网站| 午夜福利视频1000在线观看 | 国产激情久久老熟女| 欧美黄色片欧美黄色片|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二区二区免费| 午夜亚洲福利在线播放| 久久国产精品影院| 欧美日韩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成人三级黄色视频| 日韩欧美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日韩av在线免费观看 | a在线观看视频网站| 日本黄色视频三级网站网址| 一边摸一边抽搐一进一小说| 国产精品免费视频内射| 又大又爽又粗| 欧美日韩精品网址| av视频在线观看入口| 又黄又粗又硬又大视频| 亚洲人成77777在线视频| 日韩国内少妇激情av| 日韩大码丰满熟妇| 此物有八面人人有两片| 免费久久久久久久精品成人欧美视频| 亚洲av美国av| 咕卡用的链子| av超薄肉色丝袜交足视频| 欧美日韩黄片免| 女人精品久久久久毛片| 精品国产美女av久久久久小说| 一级毛片精品| 两个人视频免费观看高清| 精品国产超薄肉色丝袜足j| aaaaa片日本免费| 国产高清激情床上av| 免费在线观看日本一区| 午夜亚洲福利在线播放| 亚洲 欧美 日韩 在线 免费| 99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 一区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搡老妇女老女人老熟妇| 国产午夜福利久久久久久| 亚洲成a人片在线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香蕉五月| 人妻丰满熟妇av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男人| 国产精品亚洲一级av第二区| 国产精品秋霞免费鲁丝片| 国产一区在线观看成人免费| 一级毛片女人18水好多|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黑人|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精品久久蜜臀av无| 男女床上黄色一级片免费看| 中文字幕精品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青草久久国产| 亚洲欧美日韩无卡精品|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视频| 19禁男女啪啪无遮挡网站| 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久久久水蜜桃国产精品网| 我的亚洲天堂| 亚洲,欧美精品.| 欧美大码av| 国产精品久久久人人做人人爽| 欧美另类亚洲清纯唯美| 日韩 欧美 亚洲 中文字幕| 精品久久久久久成人av|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99| 国产av一区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激情在线av| 成人18禁高潮啪啪吃奶动态图| 亚洲视频免费观看视频| 精品第一国产精品| 天堂动漫精品| 久久国产亚洲av麻豆专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臀色熟女|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精品在线观看 | 国产不卡一卡二| 欧美国产日韩亚洲一区| 一进一出好大好爽视频|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网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综合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精免费| 变态另类丝袜制服| 黑人操中国人逼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高清一级| 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 狠狠狠狠99中文字幕| 亚洲五月色婷婷综合| 一级作爱视频免费观看| 搡老岳熟女国产| 亚洲情色 制服丝袜| 一个人免费在线观看的高清视频| 9热在线视频观看99| 麻豆国产av国片精品| 国产一区在线观看成人免费| 我的亚洲天堂| 日本免费a在线| 一边摸一边做爽爽视频免费| 国产精品秋霞免费鲁丝片| 国产免费av片在线观看野外av| 可以在线观看毛片的网站|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高清一级|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两人在一起打扑克的视频| 精品人妻在线不人妻| 国产99久久九九免费精品| 久久人妻熟女aⅴ| 精品国产亚洲在线| 可以免费在线观看a视频的电影网站| 91麻豆精品激情在线观看国产| 丝袜美足系列|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吧| www.自偷自拍.com| 久久伊人香网站|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免费在线观看视频国产中文字幕亚洲| 欧美成狂野欧美在线观看| 91成人精品电影|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网在线观看| 日日干狠狠操夜夜爽| 午夜视频精品福利| 色av中文字幕| 欧美日本中文国产一区发布| 欧美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精品| 免费少妇av软件| 啦啦啦观看免费观看视频高清 | 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线第100页| av福利片在线| 亚洲片人在线观看| 91精品国产国语对白视频| 18美女黄网站色大片免费观看| 日韩欧美国产一区二区入口| www.熟女人妻精品国产| 久久中文字幕一级| 999精品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精华液|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亚洲av| 亚洲国产精品合色在线| 久久久国产成人免费| 欧美黑人精品巨大| 热re99久久国产66热| 国产精品 国内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av鲁大| 亚洲精品国产色婷婷电影| 99国产综合亚洲精品| 亚洲电影在线观看av| 少妇的丰满在线观看| www.999成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