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振平
(靖江市高級中學 江蘇 靖江 214500)
中學階段均在慣性參考系中研究問題,通常選大地或相對大地靜止的物體為參考系,但有時問題計算量較大或較難求解,似乎“山窮水盡”;而巧妙地變換一下參考系,將“柳暗花明”,問題一下子簡潔明了.
【例1】飛機做勻加速直線飛行,每隔相等時間拋下一物體(不計空氣阻力),問地面上的人看到的物體在空中如何排列?
解析:這是一道改編題,原題是飛機做勻速直線飛行.本題如選地面為參考系,需要計算方能判定.如巧選飛機為參考系(非慣性系,雖超出中學范圍,但中學生也能理解),則可知物體相對飛機向后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同時豎直方向又做自由落體運動.如圖1,物體相對飛機向后下方做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在空間排列成一條斜直線,故地面上的人看到的物體在空中也成一條傾斜直線,在飛機的后下方.
圖1
圖2
【例2】如圖2所示,A、B兩物體的質(zhì)量分別為m1和m2,中間用一根原長為L0,勁度系數(shù)為k的輕質(zhì)彈簧連接在一起,并置于光滑水平面上,處于自然靜止狀態(tài).某時刻突然給物體A一水平向右的速度v0,同時加一個水平向右的外力F,使物體A保持以v0的速度做勻速運動,運動過程中彈簧始終處于彈性限度內(nèi).試求:
(1)A、B間的最大距離是多少.
(2)從開始運動至A、B間達到最大距離的過程中,外力F做了多少功.
解析:(1)以地面為參考系,外力F做功,所以,系統(tǒng)機械能不守恒.但若取A為參考系,A無位移,故系統(tǒng)機械能守恒.依題意知,B相對A的初速度大小為v0,方向向左.當B相對A的速度為零時,A、B間距離達到最大值.設(shè)A、B間的最大距離為L,則有
末態(tài):B的動能Ek2=0,彈簧的彈性勢能
根據(jù)機械能守恒定律
Ek1+Ep1=Ek2+Ep2
解得
(2)回到地面參考系,則系統(tǒng)機械能的增量即為外力F所做的功.當A、B間距離達到最大值時,A、B對地的速度均為v0,則有
WF=ΔEkB+ΔEp+ΔEkA=
【例3】如圖3所示,有長為l的完全相同的A、B
圖3
兩細直棒.棒A懸在空中,棒B位于棒A的下方豎起放置.若B做初速為v0的豎直上拋運動,且拋出B的同時釋放A,A自由下落.A、B在運動中始終保持豎直方向.問:設(shè)棒A和B在空中擦肩相遇時均未落地,并且A和B擦肩相遇時不碰撞.那么擦肩相遇的時間多長?
解析:如選地面為參考系,該題計算量較大.因A的自由落體運動和B的豎直上拋運動的起始時間相同,而B的豎直上拋運動是由自由落體運動和勻速直線運動疊加而成.因此,可以選運動中的A為參照系,在A參照系中B棒做速度為v0的勻速直線運動.
A和B擦肩而過的相對位移為s=2l,得A和B擦肩相遇的時間為
【例4】保證飛機能安全起飛,航空母艦以一定速度航行.假如中國建造的航空母艦上的戰(zhàn)斗機起飛時的最大加速度是a=5.0 m/s2,速度達v=50 m/s才能起飛,該航空母艦長l=160 m.為使飛機能安全起飛,航空母艦應(yīng)以多大速度v航向什么方向航行?
解析:本題以地面為參考系,可列多式加以求解.在無提示情況下解題,學生錯誤率很高.使用公式2al=vt2-v02時,v0,vt,a是以地面為參考系,l以航母為參考系,犯了同一公式中的物理量沒有相對同一參考系的錯誤.
巧選航母為參考系,一式即可解決問題.
v0=0,vt=v-v航a=5 m/s2l=160 m
因為
2al=vt2-v02
所以
(v-v航)2-02=2al
解得
v航=10 m/s
方向為飛機起飛方向.
不難看出,合理選擇參考系,能將看似難以解決的物理問題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