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海霞
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是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的關鍵所在,更是深化教學改革,使小學數學教學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需要。學生的主體作用的發(fā)揮,首先應體現在能否最大限度的引導學生參與教學全過程。下面就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談一些粗淺的體會。
一、明確學習目標,為學生參與指引方向
目標是出發(fā)點,也是最終歸宿。教學目標是通過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所要實現的學生行為的變化,是師生共同活動的指向,它對整個教學過程有導向、激勵、評價和調控的功能。學習目標的設計要準確、具體且適度,以便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例如教學“角得分類和畫法”時,我首先出示了這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①知道角的分類,知道直角、平角、周角和銳角、鈍角的特征,能判斷一個角是什么角,最好能在頭腦里建立不同的角的形象。②會用量角器畫角,并且會畫指定度數的角。有了明確的目標,讓學生有一個主攻的方向,學生通過看書、討論、思考,教師的適時引導學生分層參與,共同提高。
二、教學方法得當,為學生創(chuàng)設參與條件
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睆倪@個意義出發(fā),教師在備課和課堂教學時就要處處站在學生的角度來鉆研教材,設計教案,組織教學,指導作業(yè)。要盡量創(chuàng)造條件,讓每個學生都有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動手、動腦、動口,讓全體學生都能自始至終主動地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中。
1.聯(lián)系生活實際,讓學生樂于參與。新課程標準強調:“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卑褦祵W與兒童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可以使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起來自然親切、真實。如在教學“簡單的統(tǒng)計”時,我讓學生課前對班上的興趣小組活動進行調查,做好記錄。教學中針對學生的調查結果進行教學,并讓學生分析本班同學的興趣愛好,從而讓學生明白這些與數學知識有關的實際問題,都發(fā)生在他們身邊,充滿了生活情趣,學生很愛參與。
2.了解學生基礎,讓學生能夠參與。新課程標準強調:“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币箤W生能參與到課堂教學過程中來,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已有知識,為學生學習新知識打好必備的知識基礎,對應具有的能力訓練要到位,否則即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也無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積極性會受到挫傷,學生的潛能得不到充分地發(fā)揮與培養(yǎng)。
3.加強學法指導,讓學生學會參與。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的數學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币虼?,教師教學中既要研究如何改進教學方法,更需要研究如何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而不是由老師牽著學生走。在具體教學實踐中,要貫徹啟發(fā)式教學思想,采用一法為主,多法配合,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改進課堂教學結構,著力在設疑、激疑、質疑、解疑中學習新知。鼓起學生敢于提出問題和讓我“試一試”的勇氣,培養(yǎng)探究能力。
4.激發(fā)成就動機,讓學生善于參與。新課程標準強調:“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泵總€人都有獲得成功的需求和愿望。要承認學生有巨大的智力發(fā)展?jié)撛诹?;要相信他們是能學好的。在課堂教學這種群體活動中,教師要正確對待每一個學生。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給以不同的幫助,使學生樹立自信心,并在參與教學過程中,親自感受到成功的愉悅,使他們善于參與。
三、及時練習反饋,評價學生參與學習的效果
新課程標準強調:“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在教學中,通過練習學生才能將所獲得的知識逐步內化為動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同時也才能評價學生參與學習的效果,維系參與學習的熱情。為激勵學生繼續(xù)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可根據實際變精講多練為巧練精講。
如在教學“兩步計算的應用題”時,我設計了一道選擇題:王大伯家養(yǎng)了34只雞,養(yǎng)的鴨比雞少7只,養(yǎng)的雞和鴨一共多少只?
①34-7+34②34+7+34
學生選擇出正確答案后,立即讓學生給另一答案編一道應用題。這樣的練習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解題能力,促使學生在解題時仔細分析題里的數量關系。另外,設計練習可用觀察性練習、選擇性練習、討論性練習,一題多解、多變等多種行之有效的練習方式進行訓練,及時反饋,及時矯正,及時補救,幫助、鼓勵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學習上獲得成功,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成為學習的主人。
四、讓學生歸納小結,再掀參與熱情
小結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讓學生小結,不僅能及時反饋信息,而且可以培養(yǎng)學生歸納概括的能力。例如,在教學完“乘法分配律”后,我問學生:“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這句話引起了學生對知識的再現回憶。結合課本和板書,有的說:“我學會了什么叫乘法分配律。”有的說:“我知道了乘法分配律的字母公式?!庇械恼f:“我猜想利用乘法分配律也可以進行簡便計算?!边@樣的小結活躍了課堂氣氛,又鞏固了所學知識,比讓學生死記硬背現成的定律要強得多。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時代賦予我們每個教師的重任。我們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引導學生參與教學的全過程,使全體學生都能健康、全面地得到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