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中藥灌腸;慢性盆腔炎;護理
【中圖分類號】 R24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8517 (2010) 02-146-2
我院婦科予2007年3月至2009年3月采用中藥保留灌腸治療慢性盆腔炎80例,效果較好,現(xiàn)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80例中年齡最小23歲,最大64歲,其中20~30歲23例,31~40歲47例,41歲以上10例;病程最短1a,最長12a,平均2.9a。診斷依據(jù):①癥狀:下腹及腰痛,下腹墜脹,腰骶部疼痛,常在勞累、性交后及排便時加重,白帶增多,可伴有低熱、月經(jīng)量多或月經(jīng)紊亂等癥狀、不孕等。②婦科檢查:子宮常見后傾,活動受限或粘連固定,輸卵管發(fā)炎時,在子宮一側(cè)或兩側(cè)可觸及條索狀物并有輕度壓痛,盆腔結(jié)締組織發(fā)炎時,子宮一側(cè)或兩側(cè)有片狀增厚及壓痛,或在盆腔一側(cè)或兩側(cè)捫及包塊。③B超檢查:附件增厚,炎性包塊或少量盆腔積液。④實驗室檢查:白細胞正?;蛏愿?。
2治療方法
2.1中藥煎制及用法取敗醬草、毛冬青、蒲公英各30g,紅藤、紫花地丁、紅花、連翹,丹參、黃柏、桃仁、皂角刺、兩面針各15g。每日1劑,浸泡于800ml清水中20min后濃煎至150~200ml,冷卻至38~40℃裝灌腸袋內(nèi)待用。
2.2操作方法操作前囑病人排盡大小便,必要時作清潔灌腸,以利于吸收藥液。先囑病人取左側(cè)臥位,屈雙腿,將涂有凡士林的肛管輕輕插入肛門15~20cm,灌腸袋距床邊高40cm,60~80滴/min的速度滴入(大約15min左右滴完),灌完藥液后,將肛管徐徐拔出,用紗布塊輕壓肛門片刻,協(xié)助病人采取相應體位,即膝胸臥位15min,臀部抬高20min左右,再改右側(cè)臥0.5~1h,每晚1次,15次為1個療程。
3療效判定標準[1]
顯效:臨床癥狀明顯減輕,B超檢查包塊縮小>2/3;有效:臨床癥狀消失或顯著減輕,B超檢查示包塊縮小≥1/2;無效:臨床癥狀及體征未減或加重。
4治療結(jié)果
80例中,治愈61例,好轉(zhuǎn)12例,無效7例??傆行蔬_91.2%。
5護理體會
5.1心理護理盆腔炎病情頑固易復發(fā),病情長,治療效果不明顯,常令患者及家屬情緒低落、煩惱。還有一些農(nóng)村患者一般是在苦不堪言時才就醫(yī),因病程久,體質(zhì)衰弱,精神負擔較大,尤其是不孕癥患者。因此,在進行灌腸操作時要針對病人潛在的或存在的心理問題、心理需要、心理狀況,護士應運用心理學知識和技術給病人以關懷、支持和幫助。同時要注意避免不利言行對病人的影響,體貼患者,消除患者的恐懼與緊張情緒,增強其治療信心,使患者能積極接受和配合治療。
5.2灌腸護理進行灌腸時如插管受阻,則應囑病人深呼吸,稍等片刻再繼續(xù)插,切忌暴力蠻插,避免損傷直腸黏膜。灌入藥液速度宜慢而均勻,如病人有便意,囑其作深呼吸放松腹肌,減輕腹壓,同時降低灌腸筒以減輕壓力。操作時動作輕柔、細致,盡量減輕病人痛苦。同時密切觀察病人的神志變化及全身有無不適情況,如心慌、胸悶、惡心、嘔吐、腹痛、面色蒼白等。治療后主動巡視病人,了解病人所需,協(xié)助護理,避免因護理不周造成病人不必要的活動,以防加速排便,降低療效。
5.3健康教育耐心向患者講述中藥治療慢性盆腔炎的作用和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以及中藥灌腸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項,使其了解灌腸宜在晚睡前、排空大便后進行的好處,治療期間禁食生、冷、刺激性食物,以免腸蠕動增強,影響中藥在腸內(nèi)停留。注意衛(wèi)生,保持外陰清潔,多做縮肛運動,從而減輕導管刺激,提高治療效果。告知患者要保持充足的休息時問,充足睡眠,保持機體處于較佳狀態(tài);在飲食上以清淡為主,忌酸辣、煎炸等刺激性食物,戒酒,鼓勵患者進食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以提高機體抵抗力。
6討論
盆腔炎是指女性內(nèi)生殖器及其周圍結(jié)締組織、盆腔腹膜炎癥的總稱。炎癥可局限于一個部位,也可同時累及幾個部位,或延至整個盆腔臟器及腹膜。其病理改變包括子宮內(nèi)膜炎、子宮肌炎、輸卵管卵巢炎、盆腔結(jié)締組織及盆腔腹膜炎。盆腔炎按其發(fā)病過程、臨床表現(xiàn)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期未徹底治愈,則轉(zhuǎn)為慢性盆腔炎,往往久治不愈,反復發(fā)作,給患者生活和工作帶來極大的影響。中醫(yī)認為慢性盆腔炎多為邪熱余毒殘留,與沖任之氣血相搏凝集不去日久難愈,耗傷氣血,虛實錯雜,使本病反復纏綿[2]。治則以活血化瘀,解毒軟堅為主。中藥紅藤、紅花、丹參、桃仁活血化瘀;毛冬青、蒲公英、紫花地丁、兩面針、敗醬草、黃柏、連翹清熱解毒利濕;皂角刺軟堅散結(jié)。采用保留灌腸直腸給藥,能使藥物直接作用于病變部位,在腸道內(nèi)保留時間長,利于快速吸收,達到活血化瘀、軟堅散結(jié)、行氣止痛的目的。中藥保留灌腸是一個比較好的給藥途徑,主要是通過腸壁的半透膜的滲透性被迅速吸收,既有疏通局部血液循環(huán),加速癥狀緩解,又可促進炎癥消散、包塊吸收??筛纳凭植垦貉h(huán),加速淋巴回流,增加組織代謝和白細胞的吞噬能力,加強局部營養(yǎng),且有解痙、止痛、炎癥消散等作用,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樂杰.婦產(chǎn)科學(第4版)[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9:340.
[2] 張玉珍.中醫(yī)婦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2:316—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