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星星草是生長在鹽漬化土壤上的禾本科牧草,耐鹽耐堿性強,可以作為鹽堿土壤綠化草種,有很好的飼用價值,并且種植星星草可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狀,改良鹽堿土壤,是生物治理和改良鹽堿土壤的優(yōu)良草種。
關鍵詞:星星草;鹽堿土壤;理化性狀
中圖分類號:S151.9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117(2010)04-0076-01
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if lora)又叫星星怪,是禾本科堿茅屬多年生旱生性耐鹽草本植物,是生長在鹽漬化土壤堿斑周圍的多年生禾本科牧草,耐鹽耐堿性強。種植星星草可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狀,改良鹽堿土壤,是生物治理和改良鹽堿土壤的優(yōu)良草種。
一、植物學特征
稈叢生,疏叢型草本植物,須根發(fā)達,入土深1m,多集中于20cm表土層,莖葉鞘光滑或鞘口生長柔毛,葉鞘有脊;葉狹條狀,葉片長約3—7cm,寬5—7mm,葉舌有一圈短纖毛。圓錐花序略開展,長約8—18cm,枝腋間具長柔毛,小穗長圓形,生3—14個小花,穎果紡錘形,種子黃褐色,長約3—8m,寬4—5mm,千粒重約0.56g。
二、生物學特征
星星草適應性較強,該草喜潮濕肥沃的土壤,耐鹽,耐堿性強,耐寒,耐旱。在PH>10以上,表土含鹽5%以上時仍能生長,PH>8的土壤上生長良好,種植3年以上對鹽堿地改良作用明顯,能顯著改善鹽堿化土壤的理化性狀,是改良土壤的優(yōu)良牧草。在山東5月上旬出苗,下旬出現(xiàn)第一次出苗高峰,8-10月果實成熟后整株死亡。種子成熟整齊飽滿,不易落籽,結實多,采集方便,種子發(fā)芽率高及營養(yǎng)價值高的特點。
三、種植星星草可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狀
1、種植星星草可以降低土壤表層的含鹽量,增加土壤的透氣性,增加土壤孔隙度,改良土壤的物理性狀。研究其原因有:一是種植星星草,可以從土壤中吸收一定的鹽分積累到植物體中,隨著星星草收割而從土壤中轉移走,促進土壤的脫鹽。據研究發(fā)現(xiàn),種植星星草2年后脫鹽率可達32%,種植3年后脫鹽率可達45%以上。另一方面是星星草龐大而致密的須根系,通過對土壤的擠壓和穿插,疏松土壤,增加土壤的通透性,增加土壤的孔隙度,減少土壤的容重,可以促進土壤鹽分向下層淋溶,而當春季干旱時土壤由于有星星草的覆蓋而抑制了返鹽。2、種植星星草還可以改善土壤的機械組成。土壤的機械組成成分主要包括礫石、粗砂、中砂、細砂、粗粉粒、中粉粒、細粉粒和粘粒。據孫國榮研究發(fā)現(xiàn),種植星星草1年后,土壤中的中粉粒、細粉粒明顯上升,并呈逐年上升的趨勢,粘粒逐年下降,種植星星草3年后,土壤中粘粒比堿斑土壤下降14%左右,粗粉和細粉所占比例明顯增大。種植星星草后土壤團粒結構發(fā)生變化,質地疏松,改善土壤結構和滲透性,減少返鹽和積鹽,提高土壤通透性,使土壤的孔隙度增加,容重減小,增加土壤中的空氣含量,改善土壤水分狀況,提高土壤的蓄水保水能力。種植星星草后土壤總孔隙度在10—20cm土壤混合層明顯增加,毛管孔隙度在種植1年后就有提高,種植3年后有明顯提高。
四、星星草對鹽堿土壤化學性質的影響
種植星星草可增加N、P、K及有機質含量,降低土壤的pH值,土壤中的致堿因子CO32-、HCO3-和Na+的含量明顯降低,而利于改善土壤團粒結構的Ca2+和Mg2+含量增加,從而大大改善了土壤的團粒結構。
1、種植星星草對鹽堿土壤N、P、K的影響。據研究發(fā)現(xiàn),種植星星草3年后鹽堿土壤的全N增加64.5%,速效磷增加114.5%,鉀增加26.6%。星星草在鹽堿土壤上生長2—3年,土壤全氮含量、堿解氮含量、氨化強度和固氮強度都有所增加。土壤全N百分含量,堿解N含量在星星草生長2年后就有所增加。同時鹽堿土壤的氨化強度(土壤含氮有機物分解為NH3的過程,一般土壤有機N難被植物吸收,需通過微生物分解為NH3的形式,才能為植物所利用,土壤的氨化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供N能力)和固N強度在星星草生長3年后增加明顯,說明種植星星草對鹽堿土壤營養(yǎng)有改良作用。2、種植星星草對鹽堿土壤有機質的影響。據研究發(fā)現(xiàn),種植星星草2年后鹽堿土壤的有機質比種植前能增加59.7%,同時有機質的增加有利于提高植物對土壤中鐵和錳元素的利用率。種植星星草后,由于星星草的更新和枯死,星星草的落葉及殘留在土壤中的根系腐爛分解,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機質和無機養(yǎng)分,并且可以促進土壤中微生物數量的增加,利于分解土壤中的有機質,增加土壤養(yǎng)分。星星草對土壤的影響主要集中在星星草根系分布最多的土層0—30cm以內,30—40cm影響較少,60cm以下基本沒有影響。3、種植星星草對鹽堿土壤中Na+、CO32-、HCO3-等的影響。鹽堿土壤中主要鹽分是Na+、CO32-、HCO3-、Cl-、SO42-等,種植星星草3年的鹽堿土壤中可溶性鹽的各種離子含量,隨著生長年限的延長,鹽堿土壤中的致堿因子Na+、CO32-、HCO3含量逐年減少,降低土壤的pH值。土壤中的Ca2+和Mg2+含量逐漸升高,有利于土壤中較大粒級的穩(wěn)定團聚體增加,改善土壤的結構性。
結語:在星星草生長期間,從土壤中吸收一部分鹽分,并促進鹽分向下層的淋溶作用僅是改良作用的一個方面。星星草的覆蓋抑制土壤的返鹽過程,星星草的更新而使枯死的部分存留在土壤中,以及根系的分泌作用,改變了土壤的化學性質,增加鹽堿土壤中N、P、K及有機質含量,而致堿因子CO32-、HCO3-和Na+的含量和pH值明顯降低,加之Ca2+和Mg2+含量的增加對于土壤物理結構的改良作用等因素,可能是星星草改良堿化土壤作用的重要方面。種植星星草結合其他鹽堿土壤改良措施,徹底改良鹽堿土壤,使鹽堿地恢復綠色植被。
作者單位: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生命學院
作者簡介:張靜(1980.11— )女,漢,山東東營人,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生命學院生態(tài)學專業(yè)在讀高校教師在職碩士;現(xiàn)任職東營職業(yè)學院農業(yè)工程系的講師,研究方向:園林。
參考文獻:
[1]孫國榮,閻秀峰,李晶,余政哲.星星草對堿化土壤化學性質的影響[J].草地學報.2002.(9).
[2]李艷波.星星草對堿化土壤理化性質的影響[J].河北農業(yè)科學.2008.(12) .
[3]孫國榮,閻秀峰,李晶.星星草對堿化土壤物理性質的影響[J].草地學報.2002.(6).
[4]周波,許志丹.星星草對鹽堿地的適應性及改良作用的研究現(xiàn)狀[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2005.(5).
[5]丁海榮,洪立州,王茂文,楊智青.星星草耐鹽機制及改良鹽堿土壤研究進展[J].安徽農學通報.2007.13(16).
[6]岳中輝,于東.種植星星草對鹽堿土壤氮素和磷素含量的影響[J].東北農業(yè)大學學報.2003.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