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都市里有這么個行當,逢店鋪開張,業(yè)主為圖喜慶,往往會請支三五人的小型樂隊。其中有個“領班”,除當主唱外,還兼說廣告詞,稱之為“唱嫂”,田恭萍就是這么一位。她從工會主席轉做這行,一唱就是八年,還成了三十多人、五支小樂隊的大“領班”。
2002年,田恭萍從一家大企業(yè)下崗后,在菜場覓得攤位,與老公一起當起了“菜販子”??赡苁撬龖B(tài)度熱情,嗓音好聽,一樣價錢的菜,光顧的顧客特別多。一次,一位同事逛到菜場,看她頗有顧客緣,就幫她吹噓道,你們別小看,她原來是我們單位的工會主席,那唱功可了得!顧客都起哄要她來一曲。
為招徠人氣,田恭萍也不怯場,大大方方地清唱了首《南泥灣》,頓時博得滿場喝彩。有人又要他們夫妻合唱,夫妻倆配合默契,一曲《纖夫的愛》還是引來陣陣掌聲。事后,一個大爺開玩笑道:“這么好的條件賣啥菜呀!搞個小樂隊,成本低,給別人開店唱歌助興,靠嘴賺錢,多好?!绷硪粋€太婆也幫腔道:“我兒子的糕點店過幾天開張,我作主請你們去。唱得好,工錢現(xiàn)結。”
當晚,田恭萍和老公分析,干這行投入很小,市面上也沒這個行當,他們決定試著干。他們把演出費定為三百元,沒想到。糕點店的小老板爽快同意了,還要他們過去熟悉場地,并講明要宣傳的賣點。為保成功,他們把會吹小號的弟弟叫來,選定了十幾首新老曲目,田恭萍還即興編了廣告詞。沒想到,這場精心策劃的演唱卻冷場了,老板以樂曲單調、臺詞干澀為由,扣了半數(shù)工錢。
田恭萍開始找病根。先招一名敬業(yè)的男歌手和她“對唱”,迎合顧客通俗市井的口味,老公專奏電子琴,小弟吹小號。再是把各種小店,尤其是食品店和小超市的專業(yè)術語進行收集和整理,使之了然于心。三是用本地話做廣告,穿插些小笑話和有獎猜謎,以貼近顧客,提高趣味性。這樣一改,果然很受歡迎。為了避免“擾民”,田恭萍制定了“行規(guī)”:出再多的錢,開業(yè)演唱促銷只到下午5點,時間不再延長。
田恭萍的小樂隊火了,她趁興在社會上又招了十五名閑散藝人,并著手租辦公地點,在媒體上做廣告。潮起潮落,商海里歇業(yè)開業(yè)很正常,那些新入行的店主就是她們的潛在客戶,生意做得很順手。很快,當?shù)厝思娂姺滦?,拉起臨時班子,拼命壓低價格搶生意。面臨發(fā)展的瓶頸,田恭萍想到的是如何突出重圍。
她首先是主動跑市場,大學城、鬧市區(qū)、開發(fā)區(qū)等時有連片的門面開張,如連在三店以上演唱的給統(tǒng)一的折扣,以擊退競爭對手。然后請專業(yè)聲樂和傳媒學老師上指導課,要求演唱員每月學會一首流行歌。再就是整合資源,與社區(qū)的老年秧歌隊結成松散型的業(yè)務關系,多做機關團體、大型超市和樓盤等處開業(yè)慶典。時逢春節(jié),“唱嫂”田恭萍接的訂單已排到正月十五,在同業(yè)中成了“領頭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