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老太因感冒去藥店買了一盒感冒藥,回家一看說明書,頓時慌了神,這藥那么多的副作用,誰還敢吃!林老師患有多種慢性病,每天要吃好幾種藥。他很疑惑,病要治,藥得吃,副作用該怎么防呢?
每種藥都有副作用每種藥物都會有副作用,只是由于種種內(nèi)在和外在因素的影響,它們的表現(xiàn)不盡相同,也不一定發(fā)生在每個人身上。“副作用”是老百姓經(jīng)常念叨的說法。在藥學上,“副作用”僅僅是“藥品不良反應”中的一種。副作用是指藥物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現(xiàn)的與治療作用無關(guān)的作用,它屬于藥物的固有效應。大多數(shù)藥物都具有一種以上的藥理作用,用于治療目的的一般只是其中的一種或者兩種,其他暫時不需要的作用就變成了副作用。比如,異丙嗪(非那根)具有抗過敏作用和鎮(zhèn)靜作用。在用于抗過敏治療時,它的鎮(zhèn)靜作用所引起的困倦、嗜睡就是副作用;阿托品可以解除胃腸絞痛,但存在口干、視力模糊等副作用。
藥品說明書上羅列的副作用越多,是不是說明該藥品越不安全藥品說明書上羅列的不良反應項目越多,不一定說明這種藥品就越不安全。反之,藥品說明書上列舉的不良反應越少,也不一定說明這種藥品就越安全。醫(yī)學界對藥品不良反應的認識是長期的。有的藥品上市時間長。使用經(jīng)驗較多,對不良反應的認識也較全面,其說明書上羅列的不良反應內(nèi)容也較多;相反,有的藥品上市時間很短,人們對其安全性的認識很有限,其說明書上可能沒有很多內(nèi)容可寫,但并不說明其更安全。需要警惕的是。某些廣告宣稱某藥品“無任何副作用”,絕對是不可信的。
對藥物副作用的防范
選擇副作用小的藥物,避免藥源性反應一種藥物的副作用常用另一種藥物來治療,但這又可能發(fā)生新的藥物副作用。所以,開始用藥時就應當合理選擇,盡量消除或減少開始時的藥物副作用。
注意用藥的時間很多藥物,常規(guī)應用時副作用并不明顯,而長期服用,副作用便顯示出來。因此一定要掌握合適的用藥治療時間。當然,療程未滿而擅自停藥,疾病可能還會反復,有的還會轉(zhuǎn)成慢性。所以一定要聽從醫(yī)生的意見,掌握合適的用藥時間。
用藥種類要簡化服藥品種越多,不良反應就越大,因為它們之間發(fā)生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加大。所以,患有多種疾病的老年人,應根據(jù)病情輕重緩急,慎選主要藥物,以用最少藥物的最低有效量為上策。千萬不可多藥齊下,夢想一日之內(nèi)百病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