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權力 瘋癲 死亡
摘 要:小說《黃壁紙》中女主人公的故事和《時時刻刻》中伍爾夫的故事存在著諸多指涉關系。本文嘗試從兩個文本的互文性入手,運用??略捳Z權力理論,并結合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探尋兩部作品體現(xiàn)的父權社會中男性強加于女性的規(guī)訓力量,以及女性為沖破牢籠所進行的特殊形式的反抗。
互文性(Intertexuality)是后現(xiàn)代主義的重要文本理論概念,最初由法國文學理論家、女權主義批評家克里斯蒂娃提出,“任何作品的文本都由行文的鑲嵌品構成”{1}。在此基礎上,索萊爾斯進一步闡釋了互文性:任何文本都處在若干文本的交匯處,都是對這些文本的“重讀、更新、濃縮、移位和深化”{2}。學術界把互文性通常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互文性和后結構主義聯(lián)系在一起,認為任何文本與賦予該文本意義的知識、符碼和表意實踐之間都存在著互文關系。狹義的觀點以熱奈特和法特爾為代表,從結構主義路徑出發(fā),用互文性來指稱一個具體文本與其他文本之間的關系,是對特定文本的有意改寫。無論是廣義還是狹義的互文性, 其基本含義都是指 “一個文本把其他文本納入自身的現(xiàn)象,是一個文本與其他文本之間發(fā)生關系的特性”{3}。
《黃壁紙》(以下簡稱《黃》)是美國著名作家、社會學家、女權運動先驅夏洛特·吉爾曼(Gilman,1860—1935)的代表作。該小說以第一人稱的敘事視角講述了“我”,一個患上產(chǎn)后抑郁癥的中產(chǎn)階級婦女,被丈夫囚禁在鄉(xiāng)間別墅進行休息治療,最終發(fā)瘋的故事。吉爾曼借助女性的瘋癲批判和控訴父權社會對女性的統(tǒng)治和壓迫,試圖喚醒女性爭取自由和獨立的強烈愿望。《時時刻刻》(以下簡稱《時》)是當代美國男性作家邁克爾·坎寧安(Cunningham,1952- )的著名小說,描寫了生活在不同時代、不同地點的三個女人各自生活的一天,演繹了現(xiàn)代女性的精神狀態(tài)和心理訴求。
《黃》和《時》兩個文本,存在著諸多聯(lián)系。從小說背后的原型人物到小說塑造的主要人物,從故事的情節(jié)、主題、象征,都有不同程度的指涉關系。本文嘗試從互文性入手,運用??碌臋嗔υ捳Z理論,并結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探尋兩部作品共同體現(xiàn)的父權社會中主流意識形態(tài)強加于女性的話語、規(guī)訓力量,以及女性為沖破牢籠所進行的特殊形式的反抗。
1.小說的原型人物吉爾曼與伍爾夫
吉爾曼和伍爾夫生活在同一個時代的歐美社會,一個用男性標準支配生活,尤其是支配女性生活的時代。作為女性,她們既是天才作家,又是女權主義運動的理論家和活動家。吉爾曼是美國女權主義的早期杰出代表。她倡導女性自由獨立,提出婦女應走出家庭,經(jīng)濟獨立,不依附于男人等一系列的進步言論。她從事寫作事業(yè),努力實現(xiàn)作為女性的自我價值。《黃》是吉爾曼最著名的小說,也是其女權主義思想的代表作。伍爾夫是西方婦女解放運動和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的先驅,在世界文壇占有重要位置。她發(fā)表了大量關于婦女的論著及小說,旨在瓦解男權主義壓制,實現(xiàn)建構女性意識、身份、話語權的愿望。她大力提倡婦女經(jīng)濟自主,呼吁要殺死“房間里的天使”,鼓勵婦女“成為自己”。她提出著名的“雙性同體”觀,主張消除男女二元對立的性別意識,力主男女兩性互為主體,實現(xiàn)和諧平等的兩性關系。
吉爾曼和伍爾夫豐厚的人生經(jīng)歷,成為其寫作的寶貴素材,同時她們也書寫自己的人生。吉爾曼的第一段婚姻并不幸福。女兒出生后,她患上了產(chǎn)后憂郁癥,接受了當時流行的“休息治療法”,一個月后卻瀕臨崩潰邊緣。后來她放棄了治療,擺脫了婚姻束縛,全身心投入到女權運動中,并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歷寫下了《黃》。伍爾夫40年來殫精竭慮地寫作,挑戰(zhàn)男性話語,探尋女性重建自我的道路。寫作主導著她的生活,也帶給她間歇性的精神抑郁與亢奮。身受作為作家和女人的雙重壓力,伍爾夫蓬勃的生命力受到抑制,最終模仿自己作品中的女性人物,義無返顧奔向死亡。
2.小說的主人公:“我”和伍爾夫
《黃》中的“我”和坎寧安筆下的伍爾夫經(jīng)歷著共同被禁錮的生活。她們在醫(yī)生/丈夫的要求下,在與世隔絕的環(huán)境中接受“休息治療法”,并時刻接受監(jiān)督。最終在絕望中她們走向瘋狂和死亡。
(1)話語權力制約下的女人
福柯對于話語與權力的關系極富創(chuàng)見。他認為影響、控制話語運動最根本的因素是權力,話語與權力密不可分。話語不僅是施展權力的工具,也是掌握權力的關鍵。{4}話語成為傳播真理和施展權力的工具,體現(xiàn)在科學、法律、醫(yī)學等各個領域。在西方,醫(yī)生的話語權形成于18世紀末和19世紀初,體現(xiàn)了近代科學理性利用知識權力對人體進行控制。19世紀的醫(yī)生竭力阻止女性走向社會,變成獨立自由的主體,因此他們本著馴服女人的目的,給婦女開出了“休息治療”的處方。
《黃》中女主人公在故事開始時被診斷得了輕度的神經(jīng)衰弱,她那位代表權力與權威的醫(yī)生丈夫租下一座哥特式別墅,采用“休息治療法”對妻子進行強行治療?!拔摇北黄冉顾伎己蛯懽?,被迫遠離社交活動,執(zhí)行著由丈夫制定的精細到小時的作息表,按照丈夫的意志服用藥品和滋補品。在《時》中,伍爾夫被創(chuàng)作的欲望燃燒著,因而被醫(yī)生貼上“精神異?!钡臉撕灒惶枚手刂糜卺t(yī)生權力的控制下,被丈夫嚴格地監(jiān)督著飲食和睡眠。精神疾病同其他臨床學科的不同之處在于它沒有明確的解剖、生化的病理性改變,所以缺乏臨床醫(yī)學的可見性標準,從而其診斷標準負載了大量的人為建構成分。{5}也就是說精神疾病的診斷和分類體現(xiàn)了話語的權力。??掳?9世紀女性身體歸為一個“性化的、病理學的身體”,體現(xiàn)了女性身體在權力/知識機制中的定位。{6}
(2)規(guī)訓權力制約下的女人
??略凇兑?guī)訓與懲罰》{7}一書中提出規(guī)訓性權力。規(guī)訓性權力是對人的肉體、姿勢和行為的精心操縱的權力技術,通過監(jiān)視、規(guī)范化裁決以及檢查來訓練個人,制造出只能按照一定的規(guī)范去行動的馴服的肉體。它不是借助暴力、酷刑使人服從,而是通過規(guī)范化的監(jiān)視、檢查、管理來運作,這種注視性控制,福柯稱其為“權力的眼睛”,一種行之有效的權力計謀?!饵S》中的“我”所住的城堡孤獨幽靜,“我”被安排在頂樓的育兒室居住。育兒室的設計和設施像囚籠,玻璃窗被安裝木柵;墻上掛著金屬環(huán),床用釘子釘牢?!拔摇北唤d在??鹿P下的“全景監(jiān)獄”里,成為被權力規(guī)訓的對象。而“我”的名醫(yī)丈夫,同時也是這一監(jiān)視機制的組織策劃者,則置身“中心望塔內”,扮演著這套監(jiān)視機制的最高監(jiān)視者?!稌r》中的伍爾夫被迫住在倫敦郊外一棟僻靜宅子里。她的房間被安排在樓上,樓下是丈夫和助手的工作間和印刷間。從樓上的臥室到屋外必經(jīng)之地是丈夫的工作間,伍爾夫的一切行為都在丈夫的監(jiān)控之下。這與其說是療養(yǎng)之地,不如說是孤立、囚禁、壓迫女性身心的牢籠。
對于“我”和伍爾夫而言,同為女作家的感覺和思索使她們擁有較常人更多的痛苦,她們的體驗和心聲在現(xiàn)實社會中無法得到共鳴,她們的孤獨和痛苦無人知曉,也無人傾聽。
(3)走向瘋狂和死亡的女人
弗洛伊德認為,人格結構的主要成分分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氨疚摇奔辛吮灸艿臎_動與原始的欲望,是非理性的;“自我”指通過思維過程能主宰行為的那部分心理,它的作用是按照外部世界的需要協(xié)調“本我”欲念?!俺摇敝干鐣惱?、道德規(guī)范等因素,它使無意識和不自覺的“本我”受到抑制。
權力機制是一種類似于弗洛伊德所說的“超我”的抽象存在?!拔摇焙臀闋柗虻摹氨疚摇倍际艿浆F(xiàn)實條件和“超我”長期的壓制,而“自我”又無法調節(jié)這一矛盾。矛盾引發(fā)了她們本能的抗爭,同時這種抗爭在很大程度也加劇了她們內心世界的混亂,導致了“本我”的無限制釋放。《黃》中女主人公最終瘋癲的結局是偶然事件,也是規(guī)訓性權力機制下的必然。自殺對伍爾夫而言是一種解脫,一種“本我”的釋放,更是一種對窒息的生活的抗爭。
小說中兩位女性既不向社會和男性妥協(xié),也不會成為生活中的演員,她們經(jīng)歷和承受的心理危機無法擺脫,內心深處的痛苦和分裂無人訴說。從這個意義上講,瘋癲或者死亡成為她們尋求自我,獲得獨立的途徑。瘋癲和死亡構成了女性反抗規(guī)訓權力的有力武器。
吉爾曼的《黃》和坎寧安的《時》有著互文關系。在??聶嗔υ捳Z理論的觀照下,我們看到了19世紀到20世紀早期男性在生活領域、意識形態(tài)施加于女性身上的規(guī)訓力量?!拔摇焙臀闋柗螂m各有不幸,但命運卻是相通的,共同淪為規(guī)訓社會的犧牲品。令兩位女性努力追求自由和解放從而義無返顧走向瘋癲和死亡,是規(guī)訓權力所導致的失常,也是女性對壓抑人性的病態(tài)社會做出的反抗。由瘋癲和死亡宣泄出來的抗爭盡管是局限性的、畸形的,但是從她們身上,我們看到女性為擺脫客體成為能動主體的訴求,以及意識的覺醒和自我救贖,這必將帶給讀者巨大的震撼和啟迪。
作者簡介:趙曉囡,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外語系講師,從事語篇分析及文體學研究。
{1}{2}Kristeva,J.“Word,dialogueandnovel”,The KristevaReader.ed.TorilMoi,Oxford:Basil Balckwell,1986:36.
{3} 秦海鷹.互文性理論的緣起與流變.外國文學評論,2004:(3).
{4}{6} 黃華.權力,身體與自我:??屡c女性主義文學批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5} 馬希權.權力、知識和精神病主題——福柯的視角. 醫(yī)學與哲學,2006:(9).
{7}米歇爾·福柯.規(guī)訓與懲罰.劉北成,楊遠嬰譯,上海:三聯(lián)書店,1998.
(責任編輯:水涓)
E-mail:shuijuanby@sina.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