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的OS曾經敗給微軟的Windows,而且這個結果直到今天也無法改變。為了蘋果的未來,喬布斯必須另辟蹊徑。我們大致可以這樣推測:蘋果先從廉價的MP3產品開始,通過iPod培養(yǎng)群眾基礎;接著,推廣iPhone,并推出程序商店,進一步綁定消費者和開發(fā)者;再接著,借助iPhone的巨大成功,推廣iPad,并繼續(xù)擴大App Store的影響力和份額。按照這個邏輯,喬布斯將同時通過硬件——iPhone和iPad,通過軟件——App Store上的大量應用程序獲得收益。其實,對喬布斯來說,移動網絡設備是否真的是未來數(shù)字產品的主流趨勢已經不重要,關鍵是這些移動網絡設備必須是蘋果的產品。因為“移動Web”是區(qū)別于微軟傳統(tǒng)的PC概念的核心因素,而這塊領地,還沒有誰能獨占。蘋果無疑很想成為移動設備領域的霸主。
是不是很誘人?現(xiàn)在,這個如意算盤里還有一些障礙需要剔除,比如Adobe的Flash。蘋果需要軟件發(fā)展的速度能夠配合移動Web設備發(fā)展的速度,這樣才能加速形成蘋果移動Web設備的堅固體系,否則,移動Web的游戲規(guī)則就會回到PC Web的游戲規(guī)則,圍繞移動Web的一切競爭很可能會重新上演當年微軟在PC之戰(zhàn)中大獲成功的一幕。
從蘋果與Adobe之間關于Flash的紛爭可以看出,每一個產品或技術的背后,都有一張復雜的利害關系圖。在這一張張圖中,每一個廠商扮演的角色雖然各不相同,但它們都在為自己的未來進行謹慎的選擇。
比如,參與HTML 5標準制定的公司,要么是瀏覽器廠商,要么是富Web應用工具開發(fā)商。只有微軟,二者都是。微軟也將因此進入兩難境地——微軟在開發(fā)工具Silverlight上花了很大力氣,Silverlight團隊存在的意義是增強瀏覽器的性能。如果HTML 5輕易就能實現(xiàn)這些功能,Silverligth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同樣的問題也存在于其他廠商身上,這些廠商已經分別在Web中實現(xiàn)了自己的多媒體技術,而HTML 5最終可能搶去他們的飯碗。
HTML 5標準的合作設計者Ian Hickson表示,HTML 5的目標是將Web從那些非開放性富插件中解放出來,它們是獨立的提供商,不適合開放的Web。Hickson說,使用專門公司的產品對開發(fā)的Web是一種風險,如果這些公司停止開發(fā),或開始收費將怎么辦?就像以前的Windows一樣,如果主要開發(fā)平臺控制在單一的供應商手中,那將是一件非??膳碌氖虑椤?/p>
Mozilla的Firefox瀏覽器主管Vukicevic說,Mozilla希望保持開放,并保證視頻一類的技術不是掌握在某些公司手中,不過HTML 5最終的命運,還取決于開發(fā)者。他認為,IE8不支持HTML 5的一些功能,對開發(fā)者來說是一個問題,鑒于IE瀏覽器的市場份額,開發(fā)者要么使用微軟的API提供額外開發(fā),要么使用Flash一類的技術。
在了解了各個廠商針對移動Web技術的所作所為,并進行各種分析和猜測之后,我們會發(fā)現(xiàn)有一個問題似乎被廠商忽視了——它們會根據(jù)自己的需要選擇站在某個利益陣營里,但是,消費者的真實需求,誰會真的在乎?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概念的時代,各種IT產品的新功能、新特性層出不窮,我們還沒有享受到某種新功能、新特性帶來的便利,便要被迫接受、學習、習慣另一種新的功能和特性。技術造神論在廠商和媒體的不斷炒作中,漸漸成為時代的主流。這其中隱含的是技術更新與實際需求的不對稱,以及廠商的技術競爭策略與真實應用開發(fā)環(huán)境的不對稱。我們對技術的演進感到陌生,這些技術似乎就在眼前,卻無法觸摸?,F(xiàn)在,消費者的應用需求與廠商的商業(yè)競爭策略正在發(fā)生背離:消費者對廠商有很多期望,廠商推出了很多產品和應用,二者之間卻很少能夠發(fā)生重合。
消費者希望某一個開放的標準能夠真正成為主流,而不是被某一家廠商控制。否則,這樣下去,對于該領域的發(fā)展肯定是極為不利的。但是,這將永遠是消費者的一廂情愿——在誘人的市場份額和收益面前,所有有關封閉與開放的討論,都會被永恒的商業(yè)競爭法則所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