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東三件寶,捆蹄卜干和雞糕”,安東即現(xiàn)在的漣水,其地處江淮要中,民風(fēng)淳樸,物產(chǎn)富饒,尤以地方特產(chǎn),層出不窮。豆腐、百葉、捆蹄、卜干、雞糕、曲酒等應(yīng)時而產(chǎn),應(yīng)需而生,因節(jié)而名。提起“安東三寶”,更是聞名遐邇,蜚聲遠(yuǎn)近。
一.粉嫩如酥的雞糕
雞糕又叫“索雞”。相傳當(dāng)年乾隆皇帝下江南路過漣水時,饑腸轆轆,竟問有無素雞可吃。這雞本來就屬葷,天下哪來的素雞?可偏偏漣水城姓姚的師傅絞盡腦汁,真的做出一盤晶瑩透明,粉嫩如酥的“素雞”,吃得皇帝老子頭上都冒出蒸汽來,一邊贊不絕口,一邊大談其“與民同素”之好處,另外漣水雞糕因其口味清雅、色澤鮮明,又因?yàn)槠浞勰廴缢?,?xì)膩上口而出名。
(一)制作雞糕的原料
雞脯肉300 g,凈魚肉50 g,山藥50 g,鮮蝦仁30 g,雞蛋2個,豌豆粉30 g,蔥姜汁15 g,精鹽8 g,紹酒25 g,味精2 g。
(二)制作雞糕工序
(1)把雞脯肉與凈魚肉放在清水里浸泡充分去掉血水。
(2)將泡好的雞脯肉與凈魚肉取出晾干斬成肉泥。取雞蛋清、撲碎的山藥、斬碎的鮮蝦仁、豌豆粉及調(diào)味品一起放入肉泥里,充分?jǐn)嚢杈鶆颍怪蔀檎承暂^強(qiáng)的白色糊狀。
(3)取4/5調(diào)好的肉糊倒入容器中攤平,厚度為3 cm左右,上籠備蒸。同時將備留的1/5肉糊中加入蛋黃使得成為黃色糊狀,再均勻地攤在籠中的肉糊上面,小火蒸熟,時間約20分鐘,取出冷卻即成雞糕。
(三)制作雞糕的關(guān)鍵
做雞糕在配料、用刀、拌工、火候上都十分考究,放多少雞肉、雞蛋、豌豆粉、山藥等輔料以及調(diào)味品的比例對雞糕的成型都有影響,如不能直接放蔥姜汁,否則將影響雞糕的色澤與細(xì)度。刀工是做雞糕的關(guān)鍵,主輔料斬得越細(xì)越好,做好的雞糕口感就越嫩越豐富。至于用火,大小緩急以及用什么燃料,都對雞糕的質(zhì)量有影響,其中奧妙不一而足。
(四)雞糕的特點(diǎn)和吃法
漣水雞糕的特點(diǎn)是嫩、細(xì)、素、鮮、明。它色澤黃白相間,晶瑩透明,味道鮮美,營養(yǎng)精良,清爽雅淡,細(xì)膩如膏,嫩而不化,鮮而不散。它的吃法多種多樣,既可當(dāng)主菜,又可為配料;既可燒、又可以做羹;既可切成片、丁,又可剖成條塊,花色繁多,不拘一格。
二.香甜脆嫩的蘿卜干
漣水縣傳統(tǒng)特產(chǎn),系清末安東縣柴市莊(現(xiàn)朱碼鄉(xiāng)柴市村)的個體農(nóng)戶最早創(chuàng)制,在清光緒元年刊本《安東縣志》(卷一,物產(chǎn))中有記載。安東蘿卜制作有生干、熟干之別。選料和制作工藝不同一般,蘿卜要經(jīng)選料,切條攤曬,鹽腌,翻缸,壓封(拌料裝壇)等步驟加工而成。該產(chǎn)品外形整齊,色澤紫紅,口味鮮美。香甜脆嫩,極受人們喜愛。
(一)制作蘿卜干的原料
紫紅蘿卜2500 g,食鹽750 g,花椒粉1 g,小茴香3 g,甘草2 g,桂皮2.5 g,丁香3 g,曲酒少許。
(二)制作工序(安東蘿卜干制作中有生干與熟干兩類)
1.制作生干工序
(1)選料。精選個形整齊,不凍不空心的紫紅蘿卜。
(2)切條攤曬。將選好的蘿卜削去根須,用水洗凈后,采用滾刀切,切成長5~7 cm、寬2 cm左右的薄長條,使之條塊均勻,刀刀見皮,然后放在蘆席上攤曬2天后,放進(jìn)缸里腌制。
(3)腌制。蘿卜條入缸腌制時,先放一層蘿卜,再放一層鹽,分層次擺放;裝入缸后,上面放上竹片,再壓上石塊。所需要時間大概在5~7天。
(4)翻缸。將初步腌制5~7天的蘿卜條撈出,置陽光下曝曬3~5天至六七成干。曬時要勤翻,同時要防止雨淋和灰塵污染。
(5)拌料裝壇。將花椒粉、小茴香、甘草、桂皮、丁香按比例混合成五香粉,再均勻地拌入曬好的蘿卜干中,即可裝壇。裝壇時,每放一層蘿卜干后,再稍許放一點(diǎn)鹽和曲酒。裝好后將壇置于陰涼干燥處,經(jīng)過20~30天,即可食用。
2.制作熟干工序
(1)將紫紅蘿卜洗凈去須,大者縱剖四瓣,小者二瓣。放入籠內(nèi),蒸至八分熟取出曬干。
(2)將晾曬風(fēng)干的蘿卜干放入缸內(nèi),加鹽腌制時間大概在7天,然后取出晾曬,曬時要勤翻,同時要防止雨淋和灰塵污染。
(3)再將蘿卜干放入缸中同時加入調(diào)拌好的花椒粉、丁香、小茴香、甘草、桂皮等香料,也可以將香料熬成汁水加入,然后用泥封口。十?dāng)?shù)日后,即可取出食用。
(三)制作蘿卜干的關(guān)鍵
從選擇原料與刀工處理來講,安東蘿卜干一定要選擇不凍不空的紫紅蘿卜,采取滾刀切,這樣才能在后期的制作過程中體現(xiàn)安東蘿卜干對色澤、口感與刀刀見皮的品質(zhì)要求。其次腌制與存儲過程中用鹽量的掌握,一般原料與蘿卜的比例在6∶1,否則不是過咸就是過淡。存儲過程中要采取密封的方法,防止發(fā)霉變質(zhì)。
(四)蘿卜干的特點(diǎn)和吃法
色澤紅艷,香脆可口。蘿卜含有淀粉酶,蘿卜干同樣有幫助消化,理食順氣的功用。食用時將蘿卜干切成小丁與豬肉炒成小菜配以稀飯別有風(fēng)味,還可以在蘿卜中加入蝦米,使其味道更加鮮美。
三.香醇味美的捆蹄
清代漣水高溝鎮(zhèn)名廚鄭國文所創(chuàng)的捆蹄,至今有百余年歷史。它以選擇瘦七肥三的蹄膀肉、干小腸衣為主料,配以桂皮、丁香、八角等香料和紹酒、白糖、味精、蔥姜、高級醬油等輔料,經(jīng)20余道工序制成。其具有色澤絳紅,香醇味美,鮮嫩可口,食之不膩,營養(yǎng)豐富,食用簡便的特點(diǎn),為漣水縣著名特產(chǎn)。
(一)制作捆蹄的原料
豬蹄膀肉5 000 g,干的豬小腸300 g,八角3 g,桂皮7 g,橙皮5 g,砂仁5 g,豆蔻8 g,花椒5 g,蔥姜10 g,味精5 g,黃酒120 g,麻油15 g,醬油250 g。通常高溝捆蹄多為批量生產(chǎn),我介紹的為十只捆蹄的用料。
(二)制作捆蹄工序
(1)先將豬蹄膀肉切成長條,放入黃酒、醬油和麻油調(diào)成的溶液中浸泡3~4小時。
(2)將浸泡好的豬肉條控去80%的水分,并將調(diào)味料與調(diào)香料放入容器中搗碎成細(xì)小的顆粒與豬肉條混合調(diào)制均勻,放置1~2小時。
(3)用豬小腸衣裹上泡好入味的豬肉條,每只重為500 g,用草繩捆扎緊。
(4)將捆扎好的捆蹄放入泡制豬肉的原液中煮熟即可。
(三)制作捆蹄的關(guān)鍵
(1)豬肉選擇瘦七肥三的豬蹄膀肉,去肉皮。
(2)用小腸衣包卷豬肉時采用螺旋裝包裹方法包裹,一定要包嚴(yán)實(shí),防止在制作與存儲過程中發(fā)生漏餡與變質(zhì)。
(四)捆蹄的特點(diǎn)和吃法
高溝捆蹄色澤醬紅,咸鮮香甜,軟嫩可口,食之不膩,細(xì)嚼慢品回味無窮,為漣水縣高溝鎮(zhèn)特產(chǎn)。自古就流傳著“中秋向后日漸涼,高溝捆蹄相爭嘗,購貨客人如云涌,只惜生產(chǎn)供不上?!钡拿裰{。它的吃法也很多,開袋后改刀成薄片配香醋佐食,也可以改刀成大約0.8 cm的厚片配青菜、肉圓、雞糕等原料燴制成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