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的國際組織中,除了聯(lián)合國,鮮有其他國際組織能像奧運會那樣激起全人類的熱情;在奧林匹克的歷史上。除了其創(chuàng)始人顧拜旦,亦鮮有人能像薩馬蘭奇這樣在21年的時間里讓這個昔日并不起眼的國際組織發(fā)生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
靈活的外交手段、敏銳的智慧、充沛的精力和溫和的人格魅力,將這位地地道道的體育衛(wèi)士塑造成了天生的奧運舵手。當南北朝鮮運動員共同走進悉尼奧運會開幕式會場時,我們明白薩翁的天空遠甚于一個單純的運動會。
奧運——薩翁不需要王冠
“結束所謂業(yè)余體育運動的虛偽性,實現奧林匹克運動的團結,得到經濟界的支持,吸收婦女進八國際奧委會,創(chuàng)建奧林匹克團結委員會,實行改革,保護環(huán)境,開展人道主義活動。建立奧林匹克博物館,建立維迪堡會址,實現‘奧林匹克休戰(zhàn)’……這些都是薩翁王冠上熠熘閃光的珍珠。”
——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
對體育的熱愛,經商、從政以及外交經歷都是薩馬蘭奇成就奧運大業(yè)不可或缺的歷練。
在北京奧運會中美排球賽上,87歲高齡的薩翁在觀眾席上依然談笑風生,儼然信步賽場的強者。薩翁對體育的熱愛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20年代,年輕的薩馬蘭奇練過拳擊,還曾癡迷于旱冰球運動,1951年,薩馬蘭奇率西班牙旱冰球隊獲得世界杯冠軍。這些經歷是他一直維系體育事業(yè)最深層的精神動力,使他在面臨著經商或從政等多次人生抉擇時毅然選擇了體育。
實踐證明,他的選擇沒錯。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絢麗多姿和空前規(guī)模再次將這個人類盛事推向高潮。時光回溯到1980年,經過三年西班牙駐蘇聯(lián)外交大使生涯的積累和準備,薩馬蘭奇在莫斯科取得了國際奧委會主席的職位。那天,前任主席基拉寧將接力棒放心地交到老薩手中。在此之前,他們已經在國際奧委會共事多年,薩馬蘭奇對體育的熱情以及他超乎尋常的政治斡旋能力給基拉寧留下了深刻印象。其實,早在薩馬蘭奇剛進入國際奧委會的1966年,時任主席布倫戴奇在和他一起去覲見教皇保羅六世的路上就對他說“我之所以支持你進入國際奧委會,是因為有朝一日你將成為國際奧委會的主席?!?/p>
然而,薩馬蘭奇在后來的歲月里給國際奧委會帶來的巨大變化確是布倫戴奇沒有預料到的。接過奧委會主席的接力棒,薩馬蘭奇并沒有走前任的老路,他是一位積極的變革者。在1981年的巴登巴登大會上,《奧林匹克憲章》中對運動員“業(yè)余化”的限制被廢除。從那以后,人類不斷挑戰(zhàn)運動極限,高水平的運動員如潮般涌現。此外,夏季奧運會和冬季奧運會被分開舉行,既減輕了舉辦國的負擔,又極大增強了冬奧會的影響力。之后是將奧運商業(yè)化,這使得昔日貧窮且飽受爭議的奧運會成為各國積極爭取的香餑餑,廣告費、贊助費,電視轉播費等滾滾而來。最后,薩翁在位期間所創(chuàng)造的奧林匹克博物館、研究中心,全球反興奮劑中心等極大地傳播了奧運文化,凈化了奧運精神。2001年薩馬蘭奇卸任之時,國際奧委會不僅物質上富裕,更獲得了極大的國際影響力。
收藏——因奧運生輝
“奧運集郵不只是收集郵票,同時也需要對歷史上與奧林匹克運動有直接或間接關聯(lián)的重要事件有深入的調研。這些調研使人們能更好地了解奧運會并解釋奧運在歷經戰(zhàn)爭、干擾與抵制的情況下能夠繼續(xù)生存的原因。因此,我們的郵票收藏家們也成了奧運歷史學家、奧運精神的宣傳家。”——薩馬蘭奇
加泰羅尼亞1979年首版的大百科全書對薩馬蘭奇的介紹中,除了學歷和擔任過的體育、政治職務之外,還有一句話:藝術品收藏家。
在擔任巴塞羅那省議長和加泰羅尼亞銀行主任時,薩馬蘭奇經常抽時間去各大美術展覽上“淘寶”。漸漸地,這家銀行逐漸有了一座美術館。在世界上所有的銀行里,這恐怕是絕無僅有的。如今,這座名為“證明”的美術館不僅是該銀行的驕傲,也為無數收藏家所羨慕。加泰羅尼亞銀行還和馬德里、巴塞羅那及其他幾個西班牙城市的主要美術館簽訂協(xié)議,每年從他們那里購買展品來收藏,用來裝飾銀行總部以及各分行的辦公和文化場所。到目前為止,他們的收藏品總數已經超過了1300件,無論在銀行界還是藝術界,這都是薩馬蘭奇帶來的創(chuàng)舉。
緣于對體育和奧運事業(yè)的熱愛,薩馬蘭奇?zhèn)€人一直鐘情于收集與奧運相關的藏品。作為奧委會主席,他將這個愛好升華并建立了奧林匹克收藏委員會。卸任之后他除了繼續(xù)擔任國際奧委會名譽主席為奧運積極奔走之外,更專注于藝術品的收藏。
走進薩馬蘭奇在巴塞羅那的家中,映入眼簾的是來自世界各地的收藏品,小到獎牌、臂章,大到球拍等琳瑯滿目。這其中也不乏來自中國的收藏品,會客廳中顯眼的位置就擺放著一張中國古式小桌,上面刻有精美的圖案,桌上還擺著一只半米高的中式彩瓷觀音菩薩像。
在眾多的收藏中,郵票毫無疑問是薩馬蘭奇最大的愛好,這源于父親對他的影響。1896年雅典首屆現代奧運會的首批系列紀念郵票就出自薩馬蘭奇父親的收藏。這套珍貴的郵票傳至薩馬蘭奇手中后,他將其捐贈給了奧林匹克博物館。在薩馬蘭奇的支持下,國際奧林匹克集郵聯(lián)合會于1982年進入奧林匹克大家庭,并于1985年舉辦了著名的“奧林匹克集郵展”,使之成為奧運文化展示的一部分。
薩馬蘭奇的奧運藏品絕大多數都已捐給了世界各地的奧運博物館,使之成為近代奧運歷史的見證物,激勵更多的人投身這項運動。收藏對薩翁的意義不僅僅是收集,而是傳播奧運文化的重要方式。
丈夫——愛到敬重
“對瑪麗亞,除了愛,還有深深的敬重?!薄_馬蘭奇
在悉尼奧運會開幕式前的協(xié)調會議上,薩馬蘭奇一反常態(tài),顯得局促而緊張,但他還是有條不紊地安排好了相關工作。會議結束后,他來到澳大利亞總理身旁,輕聲地說妻子瑪麗亞病危,他需要立刻趕回巴塞羅那。總理第一時間給他安排了私人飛機,送他到機場。但是,薩翁還是沒能趕上與妻子的最后一別。在飛機上接到噩耗時,薩馬蘭奇熱淚盈眶,頭腦一片空白,對身邊的助理一直重復說:“對瑪麗亞,除了愛,還有深深的敬重?!?/p>
工作狀態(tài)下,薩馬蘭奇絕大多數時間都在國外,同外交官一樣,常年在世界各地飛來飛去,夫人也經常陪著他在不同的時區(qū)穿梭,在不同膚色的人群里斡旋。但無論工作多忙,無論身處何方,薩馬蘭奇從沒忘記他和妻子頗具戲劇色彩的相遇和相愛。
薩馬蘭奇的夫人瑪麗亞·特雷莎·薩利薩其斯·羅出生于1932年12月26日,精通英語和法語。1955年初次相遇時,熱愛體育、風流倜儻的薩馬蘭奇已是巴塞羅那的名人。兩人一見鐘情,半年后結婚。從那以后,薩馬蘭奇身邊多了一位照顧他飲食起居的賢內助和善于出謀劃策的好幫手。
瑪麗亞大部分時候都陪伴在薩馬蘭奇左右。在分別的日子里,薩馬蘭奇也從未淡忘愛妻。即使站在死神面前,愛妻也依舊是薩馬蘭奇最大的牽掛。1958年的一天,薩馬蘭奇乘機飛往馬德里,中途飛機發(fā)動機出現異常要緊急迫降。乘務員叮囑大家準備應付可能出現的意外,薩馬蘭奇明白其中的含義,他當然不能這樣無聲無息地離開這個世界,但能留下什么呢?他想到了瑪麗亞,從上衣口袋里掏出派克筆,拿出便條開始寫起來。幸運的是,飛機成功迫降。后來,人們在那張宇條上看到了薩馬蘭奇用顫抖的筆跡給瑪麗亞的留言:“親愛的瑪麗亞,我愛你,任何力量都不可能把我們分開……”
2010年4月21日,薩馬蘭奇走完了他傳奇的一生。在他病情惡化并失去意識前,他還在家中觀看蒙特卡洛網球大師賽。據醫(yī)生介紹,看完了網球直播直到昏迷時,薩馬蘭奇的情緒一直不錯。對于這位終身與體育結緣的人而言,這可能是他和這個世界最好的告別方式了。另一個世界,或許不再有體育,不再有奧運,但是有他的愛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