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萬物復蘇,春天是人體新陳代謝活動日趨活躍的季節(jié)。根據傳統(tǒng)醫(yī)學的理論,春季養(yǎng)生“當需食補”,如果能夠抓住時機適當進補,對人的身體健康很有益處。養(yǎng)生專家建議,春季進補應遵循下列原則。
1.飲食結構要合理調配。營養(yǎng)構成應以高熱量為主,除谷類制品外,還應選用豆類、芝麻、花生、核桃等食物,以便及時補充能量。要養(yǎng)成在一天較早的時候攝取大部分熱量的習慣,理想的安排是早餐攝入熱量多,中餐次之,晚餐最少。
2.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和含鉀的食物。春季容易使人感到疲乏,即所謂的“春困”。而蛋白質中的酪氨酸是人腦內產生警覺的化學物質的主要成分??啥鄶z入魚、肉、雞、低脂奶制品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同時應適當多攝入富含鉀的食物,如水果、豆類、海帶、紫菜、瓜子等,因鉀具有維持細胞水分、增強機體活力的功能。
3.攝取足夠維生素。春天氣候由寒轉暖,溫度變化大。細菌、病毒等微生物開始繁殖,容易侵犯人體而致病。因此,應多攝取富含維生素的蔬菜和水果,如小白菜、油菜、柿子椒、西紅柿、胡蘿卜、卷心菜、菜花、柑橘、蘋果等,可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增強人體的抗病能力。
4.保持飲食清淡。油膩的菜肴使人飯后產生疲倦現(xiàn)象,表現(xiàn)為體溫、血糖降低,情緒低落,工作效率下降。春季風多,空氣干燥,人容易上火,口苦咽干。因此,飲食宜清淡適口,忌油膩、生冷及刺激性食物。
5.春季食補要因人而異。一般宜選擇平補食品為宜,如雞肉、雞蛋、瘦豬肉、紅棗等,但對于身體明顯虛弱的人,可選擇適當的滋補品來調養(yǎng),如西洋參、龍眼肉、黨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