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教學大綱是根據(jù)大學英語的培養(yǎng)目標和教學計劃制定的,是英語教學的指導性文件,它以綱要的形式具體規(guī)定了英語學科知識和技能的范圍、深度、總課時及英語教學的一般進度和對教學方法的基本要求。筆者通過對Gairns 與 Redman提出的自然英語課程大綱(Natural English Syllabus)的分析,研究了其課堂中的不同教學大綱設置原則。
一、教學組織原則
教學中,對于一堂課的組織,首先必須確定其教學內容和材料一定要與課程目標和教學目的相一致,并且整節(jié)課的結構一定要清晰明了。Gairns 與 Redman曾提出過自然英語課堂,這種課堂通常是由單元,模塊標準或者獨立的課程組織起來的,其中包括一個完整的內容和整個單元的子集合。他們提出,對于大綱設置來說,首先要確定學生的年齡層次,其次要了解在這個年齡段的學生的英語水平。因此,必須首先通過一系列的活動來發(fā)現(xiàn)學生的需求,以確定整個教學大綱的單元,模塊和標準。在這之后,教師們需要采用一系列有效的方法來組織課程,例如:如何實現(xiàn)真實環(huán)境下的課堂教學,如何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如何明確課堂目標,如何擴大學生的詞匯量和如何引導他們廣泛應用英語。同時在課程中要注意如何設計語法知識結構,和通過不同的話題設計不同的課堂活動。
二、課程大綱設計
Breen 曾提出,課程大綱是對教與學所獲得成果的一個計劃。同時,教師們需要根據(jù)大綱選擇合適的內容來讓學生完成所有任務。由此可以看出,課程大綱的設置一定要遵循教學原則,因為,教學方法在語言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它鑒定了教學內容如何在教師與學生中起作用。在教學的最后階段,評估是考驗學習成果和評判教學內容適合度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偟膩碚f,課程大綱的設置必須考慮到教與學雙方的配合,最后通過評估來考察雙方獲得的成效。
三、任務型大綱設計
任務型大綱主要是通過一系列的任務,按照學生所需要和想要獲得的語言知識建立起來的綱要。這些任務都被定義成有目的的活動而不是純粹的語言學習。語言學習是對任務表現(xiàn)的一個輔助,當學生需要提升他們的語言能力時,老師需要給出一個任務讓學生們表現(xiàn)出來,從而自然地學習語言知識。與適合度為基礎的教學法不同的是,任務型教學有一個明確的目標,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來完成任務,這些任務建立在特殊的英語用法中,將語言和其他技能完整化。例如:對于課程的設置,一般是按照單元來的,而每一單元必須有一個固定的話題,通過話題要求學生在學習中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來掌握語言的技巧。例如,如果學習的主題是科技。學生們首先被要求看一段電影片段,理解電影中人物的對話,然后進行討論,最后將討論的內容記錄下來組合成完整的文章。又例如,對于科技的主題來說,電子郵件的使用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這個主題環(huán)節(jié)中,也同樣要求學生能讀能寫電子郵件。
Tarey提出,沒有一種單一的內容形式適用于所有的教學安排,并且每一個安排的需求和狀況都是很不同的,因此,有些人提出要將大綱結合在一起,其實這種做法是沒有必要的。Gairns與Redman提出的自然英語教學大綱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能在自然環(huán)境中更好地掌握語言技巧。因此,他們提倡有母語為英語的本土人來進行教學,在教學中,本土老師會將自己的語言經歷和教學內容解釋給學生聽。學生在純粹的語言學習氛圍中吸收和掌握所學的知識。很多人提出,要想學好一門外語,去那個國家就可以了,由此可見,語言環(huán)境是非常重要的。英語口語熟練的本土人與第二語言習者進行教學上的配合,會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語言的自然用法。并且老師們也需要引導學生進入更高階段的學習,在頻繁地使用自然英語大綱的情況下,自然語言學習會使學生的第二語言框架更完整。
參考文獻:
[1]Breen, MP 2001. Syllabus design. In R. Carter D. Nunan (Eds.), The Cambridge guide to teaching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pp.151-159).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Graves, K 2000. Designing language courses: A guide for teachers (pp.123-148). Boston, MA: Heinle Heinle.
[3]Gairns, R Redman, S 2003. Natural English: Upper intermediate student’s book (pp.2-5, 44-55, 158-159).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Richards, J. C Renandya, W. A 2002. Methodology in Language Teaching: An Anthology of Current Practic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5]Tarey, R 1988. Approaches to Foreign Language Syllabus Design, Retrieved August 21, 2007,
(作者單位:武漢科技大學中南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