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敦煌文書中曾多次出現(xiàn)“素像”,對“素像”的考釋極為鮮見。本文對敦煌文書中幾處“素像”的分析認為:“素像”應該有兩種指代:其一指我們常說的“塑像”,其二指繪于生帛或白紙之上的素描形象。在區(qū)分其指代的過程中,我們應該以“素”字的具體含意和詞性為其主要依據(jù)。
關鍵詞:“素像”;塑像;畫像
中圖分類號:G256.1文獻標識碼:A文獻編號:1000-4106(2010)04-00109-04
敦煌文書P.2005、P.5034、P.3532、s.367、
P.2991背、P.4640、S.530、P.3608、P.4638、s.4860背、
S.21135v、S.6203等文書中多次出現(xiàn)關于“素像”
的內容,茲錄文如下。
1.《沙州都督府圖經(jīng)》(P.2005)
州學
右在城內,在州西三百步,其學院內
東廂有先圣太師廟,堂內有素先圣及先
師顏子之像,春秋二時奠祭。
縣學
右在州學西,連院,其院中東廂有先
圣太師廟,堂內有素先圣及先師顏子之
報,2008(2):91-110
像,春秋二時奠祭。
2.《沙州地志》(P.5034)
一所縣學
右在縣城內,在西南五十步,其
堂,堂內有素先圣及先師[顏子之
像]
3.《沙州伊州地志》(S.367)
火祆廟,中有素書形像無數(shù)。
4.《張氏修功德記》(s.6161、3329、6973,
P.2762)
更欲鐫龕一所……龕內素釋迦牟尼
像并事(侍)從一鋪,四壁圖諸經(jīng)變相一
十六鋪。
5.《慧超往五天竺國傳》(P.3532)
彼五俱輪,見素形像,在于塔中(下
缺)。
6.《燉煌社人平詘子一十人創(chuàng)于宕泉建窟一
所功德記》(P.2991背)
于是,龕內素釋迦佛一軀,二上足,
二菩薩,蓮臺拂師子之金毛,闥牖鈴音,
徹微風而響振,諸壁上變相悉像維城,侍
從龍?zhí)旖砸婪ㄖ啤?/p>
7.《報恩吉祥窟記》(P.2991)
其龕化成粉壁,斯就富場,素毗盧像
一軀,并八大菩薩,以充侍衛(wèi)。
8.《沙州釋門索法律窟銘》(P.4640)
內素并小龕□□周遍。
9.《張潛建和尚修龕功德記》(P.4640)
不逾數(shù)稔,良工斯就,內素并畢。
……鐫龕圖素,罄設云練。
10.《索法律和尚義辯窟銘》(S.530)
內龕素某佛某佛某佛,素畫周遍。
11.《大唐隴西李氏莫高窟修功德記》
(P.3608)
素涅槃像一鋪,如意輪菩薩、不空胃
索菩薩各一鋪,畫西方凈土、東方藥師、
彌勒上生下生、天請問、涅槃、報恩、如意
輪、不空罥索、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等變
各一鋪。
12.《大番故敦煌郡莫高窟陰處士公修功德
記》(P.4638)
龕內素釋迦牟(尼)像并聲聞菩薩
神等共七軀。帳門兩面畫文珠(殊)普賢
菩薩并侍從。南墻畫西方凈土、法花、天
請問、寶(報)恩變各一鋪。北墻藥師、凈
土、花嚴、彌勒、維摩變各一鋪。
13.《創(chuàng)建伽藍功德記并序》(S.4860背)
蘭若內素釋迦牟尼尊佛并侍從。
14.《唐沙州龍興寺上座德勝宕泉創(chuàng)修功德
記》(S.21135V)
遂舍房資,于北大像南邊創(chuàng)造新龕
一所,內素釋迦如來并諸侍從,四壁繪諸
經(jīng)變相,門兩頰畫神兩軀,窟檐頂畫千
佛,北壁畫千手千眼菩薩。
15.《大唐李府君修功德碑記》(S.6203)
圖素四剎(?),堂構免墜。
以上記載中出現(xiàn)了10余處與“素像”相關的
內容。那么,“素像”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像呢?這
要從敦煌常見佛像的表現(xiàn)形式人手進行探討。
關于敦煌佛像的表現(xiàn)形式,S.5448,《敦煌錄
一本》說:“其山西壁南北二里,并是鐫鑿高大沙
窟,塑畫佛像?!庇纱丝梢姡鼗退┓畹姆鹣裰饕?/p>
有塑像和畫像兩種(當然,敦煌所見佛像中亦有雕
像,還是以塑像和畫像為主),故我們所要討論的
“素像”也應該在二者的范圍之內。
首先,敦煌文書中所見“素像”多指塑像。《漢
語大字典》“壕”字條說:“(塐)同‘塑’?!稄V韻·暮
韻》:‘壕,捏土容。出《古今奇字》。’《集韻·莫韻》:
‘塑,或從素。’”由此可知,古代“素”、“塑”、“壕”
三字因其在音韻上較為相近,故在用法上也有相
通的習慣,而且后兩者更是同一字的不同寫法而
已。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如果“素”與“塑”或“塐”
相通的話,則其詞性應為動詞。所以,對“素”字在
句子中的詞性判斷,是我們判定敦煌文書中的“素
像”是否應指塑像的主要依據(jù)。以此為準,我們便
不難發(fā)現(xiàn),《張氏修功德記》(S.6161、3329、6973,
P.2762)、《墩煌社人平詘子一十人創(chuàng)于宕泉建窟
一所功德記》(P.2991背)、《報恩吉祥窟記》
(P.2991背)、《沙州釋門索法律窟銘》(P.4640)、
《張潛建和尚修龕功德記》(P.4640)、《索法律和尚
義辯窟銘》(S.530)、《大唐隴西李氏莫高窟修功德
記》(P.3608)、《大番故敦煌郡莫高窟陰處士公修
功德記》(P.4638)、《創(chuàng)建伽藍功德記并序》
(S.4860背)、《唐沙州龍興寺上座德勝宕泉創(chuàng)修
功德記》(S.21135V)、《大唐李府君修功德碑記》
(S.6203)等文書中所見的“素”字中應為“塑”或
“塐”的通用字。為了進一步說明這一問題,我們不
妨再看幾條材料:
1.《翟家碑》(P.640)
內龕朔(塑)諸形像等。
2.《修佛龕記》(P.3979)
龕內塑釋迦牟尼像一……
3.《敦煌鄉(xiāng)信士賢者張安三父子敬造佛堂功
德記》(S.4474背)
上層內塑釋迦牟尼并侍從阿
難、迦葉二菩薩。
4.《莫高窟功德記》(P.3564)
子僧政愿清、法律道琳等念劬勞之
厚德,釋口補之深恩,于宜秋之本莊上創(chuàng)
建浮圖一所,塑畫功畢,又窟上再立題
邈。
從以上幾條材料的句式和內容來看,應該與
我們所列《張氏修功德記》等文書并無異致,但在
用字上卻出現(xiàn)了“素”與“塑”的差異,這充分說明
了二者之間相通的事實。既然二者有相通的用法,
那么,文書中出現(xiàn)的“素像”可以指我們常說的“塑
像”,這應該是沒有什么問題的。另外,P.2991文
書背還有一篇題名為《莫高窟素畫功德贊文》的文
書。這篇文書較短,又處于《燉煌社人平詘子一十
人創(chuàng)于宕泉建窟一所功德記》與《報恩吉祥窟記》
兩篇文書中間,故而少有提及。該文書不僅題目中
帶有“素畫”一詞,內容中也有“素畫真儀”之說。從
文書內容來看,此處的“素”字也應和上文所論相
同,應和“塑”字相通。
王仲犖《慧超<往五天竺國傳)殘卷考釋》引藤
田豐八《慧超(往五天竺國傳>箋釋》亦認為,
P.3532文書中所出現(xiàn)的“素形像”“即泥塑形像。
素通作壕,亦同塑?!辈⒁浴啊斗ㄔ分榱帧啡?,江
陵長沙寺塔中亦安塑像”作為這一觀點的類證。
張毅《慧超往五天竺國傳箋釋》也與王、藤二說相
同,認為“素同塑”?!夺屽确街尽芬噍d:“……又至
梵衍那國……(王)城東三里寺,有涅槃臥素佛,長
千余尺,亦金寶莊之?!狈断橛鹤⒃唬骸八兀吨А繁?/p>
(支那內學院??尽P者注)作塑字。按塑乃
塐之或素字。本字作壕,假借作素。”這是敦煌
文書中“素像”可以理解為塑像的一個有力支持。
但是,問題在于敦煌文書中所見“素”字的詞
性并非全為動詞,其字義也并非均可與“塑”或
“壕”字相通?!渡持荻级礁畧D經(jīng)》(P.2005)、《沙州
地志》(P.5034)、《沙州伊州地志》(S.367)等文書
中有“素先圣及先師顏子之像”、“素書形像”等,其
中的“素”字顯然不能與“塑”相通。故此類文書中
的“素像”自然不能以“塑像”代之,而應該是指一
種畫像。
敦煌的圖畫佛像,我們從敦煌文書中大致可
以見到壁畫佛像、彩繪佛像、白描佛像等。而作為
畫像之一的“素像”,筆者認為應該與白描佛像相
類,亦類似于我現(xiàn)在所說的素描圖畫,只是所用材
料有所不同而已?!墩f文解字》云:“素,白致繒也?!?/p>
段玉裁注曰:“鄭注:《裸記》曰:‘素,生帛也?!粍t
生帛曰素,對涑繒曰練而言,以其色白也?!笨梢?,素
的本意為白色的生帛,北朝樂府《古詩為焦仲卿妻
作》所謂的“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即為此義。
同時,素又可以引申為用作書寫的絲綢或紙張。李
白《化城寺大鐘銘》就有“英骨秀氣,灑落毫素”之
用。敦煌文書《后周應管內釋門僧正賈清和尚邈
影贊并序》(P.3556)也云:“早趨槐市,三冬學富于
丘墳;夙趣杏壇,七步詩成于典素?!薄抖鼗凸袍E二
十詠·墨池詠》(P.3929)亦云:“昔人精篆素,盡妙許
張芝?!庇?,《李克讓修莫高窟佛龕碑》:“且夫立功立
事尚光揚于竹素,何況大慈大悲不宣揚于金冊?”
《索崇恩和尚修功德記》(P.4010、4615)也有“以臨
池余墨,染及素”的用法。這里不管是“毫
素”、“典蘇”、“篆素”,還是“竹素”,都應該是指書
寫或繪畫用的布帛或紙張。正因為如此,“素像”作
為畫像的一種也就不難想見了。當然這種“素像”
應該具有自己的特點,就其名稱和“素”的本義來
說,其特點應有兩種可能:其一,這種畫像所用的
材料應為白色的生帛或紙張;其二,在繪畫技法上
應該較為簡潔,和現(xiàn)代的素描手法相似。具體而
言,一幅“素像”的特點可能居其一,當然也可能兼
而有之。
由以上論述我們便可推知,P.2005、P.5034
文書中所謂的“素先圣及先師顏子之像”以及
S.367文書中的“素書形像”應該是一種形式較為
簡單的素描帛畫。
總之,敦煌文書中所見的“素像”應該有兩種
指代:其一指我們常說的塑像,其二指繪于生帛或
白紙之上的素描形象。在區(qū)分其指代的過程中,
我們應該以“素”字的具體含意和詞性為其主要
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