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佛教徒,職業(yè)是醫(yī)師。作為一個佛教徒,除了懂得佛教的義理之外,更重要的是著
重修行的實踐:以四圣諦,六菠蘿蜜為藍本,精進修行。而六度中排首位的就是布施,亦即幫助
他人。這包括疾病、窮困、災(zāi)難、逼害、受騙,等等。作為一個好的醫(yī)師,其使命不是賺錢,而
足能救苦治病,拯救臨危的生命。這方而我有很深的感受和體會,在這里不遑多贅??墒牵t(yī)師
畢竟有他的局限性。反之,佛教徒的范疇更是開闊。只要自己能力可及,所幫助的小只是人,甚
至是其他的事、物,滅馬行空,沒有止境。布施不在于回報,“三輪空”是最高的布施。能夠驅(qū)
使我持續(xù)地布施,主要是它能使我心境開朗,有兀限的快樂和自在。
佛教源于印度,東傳人漢,沿經(jīng)絲綢之路,即今兩域一帶傳播,而敦煌止是進出中國的第一
站。我對敦煌已向往多年。2007年,有機緣隨李美賢老師首次踏足敦煌。親身見汪并實現(xiàn)多年來
的夙愿。在李老師的悉心導游和講解下,我第一個印象是震撼于整個敦煌石窟的巍峨、宏偉和壯
麗。莫高窟依山而建,矗立在荒僻的大漠上,歷經(jīng)千多年的風風雨雨,見證著歷史的流轉(zhuǎn),人事
的變遼……窟內(nèi)的塑像和壁畫,其工藝簡直是鬼斧神工,看得我眼花繚亂,流連忘返。
經(jīng)過3天的游覽和觀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敦煌在悠悠的歲月中,歷經(jīng)重重浩劫。所
剩下來的有多處可說得上是殘垣敗瓦,但畢竟值得保存的地方仍不少,委實不該由它就此毀滅。
再者,既然1900年王道士在無意中能夠發(fā)現(xiàn)石窟間大量無價的收城,誰敢說將來不會再在別處發(fā)
現(xiàn)更多的寶藏呢?!只不過要恢復和保存它原有甚至近似的而貌是多么艱巨的工作啊。
就在我們參觀臨近尾聲時,有幸得到樊錦詩院長允準我們參觀一個從未公開示眾的洞窟——
第3窟。據(jù)院長說,此洞大約只有八尺丁方,卻面臨崩潰的邊緣。洞窟頂層的石灰?guī)r丌始滲水,
洞里左右墻上兩幅千手千眼觀音像有著很多的毛病——霉菌、起泡、褪色等。因為洞小,我們只
能分小組每次5人入內(nèi)觀賞。當我踏人洞窟時,光線從洞門折射進來,打在右邊金光燦爛的觀音
圣像上,傾時令我日瞪口呆。簡直是我有生以來從未有過的一種奇異感受。久久未能把視線移
開。直到同儕催促我,方才如夢初醒。轉(zhuǎn)身離開時,驟然間看到左面墻卜也有一幅觀音菩薩像,
同樣地活靈活現(xiàn),巧奪天工;所不同的只是黑白色而已。
往后,在歸途上,那兩幅壁畫的影像總是纏著我,離不開我的思念。再想到它們面臨的厄
運,我突然從心里萌生出解救壁畫的決心。經(jīng)過詢問和探討,知道要解救壁畫,得先要解救整個
洞窟,牽涉的費用不少,幸運地,總算是在我能力范圍之內(nèi)。于足我不假思索答應(yīng)捐款。經(jīng)過整
整兩年多時間的維修,終于得聞竣工。心里很感恩慰,巴不得立刻跑去看看它的新而目。更值得
感恩的是,得悉在解救和治理所有毛病的同時,很多新技術(shù)的應(yīng)用都得到預(yù)期的效果,成為解救
其他洞窟同樣毛病的指引和藍本,這才真的是始料不及而彌足珍貴的回報。
我不期然感覺到敦煌的第3窟與我冥冥中有一份莫名的緣分。在機緣巧合下,我們相遇、珍
惜、以至解救,是我畢生難忘的一次經(jīng)歷。我更希望藉著此一小小行動,起到拋磚引玉的效腑,
使更多的善心人,共襄拯救更多的“敦煌病窟”,致力恢復和保護這個歷打史悠久、莊嚴宏偉的文
化遺產(chǎn)。
最后,我謹藉此機會衷心感謝從事這項“解救手術(shù)”的一班同工,他們不辭勞苫,努力不
懈,尋求種種治病的方法,終于醫(yī)好這個“小病人”。他們勞苦功高,實在值得我們飲佩和敬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