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為中國古代文人四雅“琴棋書畫”之首,堪稱古樂器之王。在近3000年的歷史進程中,一直是中國文人修身養(yǎng)性的工具,因而成為中國最具民族精神和審美情趣的傳統(tǒng)樂器。
2003年11月7日,古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zhì)遺產(chǎn)代表作”。2008年8月8日的奧運會開幕式上,中國歷史的神奇畫卷就在古琴的演奏聲中徐徐展開。這兩個事件——特別是后者——為古琴文化在今天的傳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古琴火了,古琴的市場也一定會很火——在許多人眼中,如同其他商業(yè)現(xiàn)象一般,這二者之間是可以劃等號的。而在那次體育盛會上的幾分鐘展示,更像是一次以全世界觀眾為受眾的宣傳廣告,被認為是為古琴市場注入的一針強心劑。
然而,與其他市場有著巨大不同的是,古琴市場受到古琴自身種種特點的限制,盡管與此前相比有一定的升溫,但至少在目前,仍然只能算是不溫不火。
其特殊的精神內(nèi)涵使其傳統(tǒng)的追隨者認為撫琴是文人雅士的專利,希望能保持她的陽春白雪,對他們心目中的種種“媚俗”之舉甚是鄙夷。不同于古箏等傳統(tǒng)器樂的輕表現(xiàn)、重自賞的特質(zhì),也讓古琴在傳統(tǒng)樂器中顯得有些“孤獨”。另外,古琴對材質(zhì)與工藝的較高的要求,使得這種樂器的價格,即便是入門級的練習琴也比其他同等檔次的中式樂器昂貴。再就是,從學習難度上來說,盡管易學難精是所有樂器的共同特點,該特點在古琴上體現(xiàn)得尤為明顯,僅僅打算對樂器淺嘗輒止的人也會因此望而卻步。
特殊的客戶等因素決定了古琴市場的特殊性。時至今日,盡管古琴的知曉者早已甚眾,古琴的市場卻一直是一個小眾市場。
也因為如此,銷售、培訓、以琴會友,這樣三個看似相對獨立的市場現(xiàn)象與文化現(xiàn)象,被古琴市場的許多從業(yè)者合而為一。他們敏感地抓住了這個特殊的潛在客戶群買琴、學琴和尋覓琴友的種種需求,通過整合各種資源為這些人提供了“三位一體”的“一條龍”服務。
能在這個市場中較為穩(wěn)健地立足的,幾乎都匯聚了這個原本就不大的市場中的為數(shù)不多的優(yōu)質(zhì)資源,且各有所長。他們因找到了商業(yè)利益與精神操守之間的融合點,而生存下來;他們因形成了自己明確的定位與鮮明的特色,而在業(yè)界內(nèi)外擁有了良好的口碑,并儼然成為特殊的精神領袖。
鈞天古琴銘王鵬
悠遠的古琴響起,安靜中透著大氣,裊裊琴音仿佛來自遙遠的天際。作為中國古典文化的一個重要元素,古琴等道具的出現(xiàn),讓北京奧運充分彰顯了中國文化的魅力。而這張?zhí)胚z音師曠式古琴,更是讓全世界都知道了一位斫琴師的名字——王鵬。
奧運盛會上的這次聚焦不是一種偶然,而是一種天道酬勤。自小就喜歡音樂的王鵬,畢業(yè)于沈陽音樂學院樂器專業(yè)。被分配到北京民族樂器廠后,出于對古琴的特殊喜愛,王鵬把所有的心思,都傾注在古琴上。經(jīng)過多年的磨礪之后,王鵬的制琴技藝早已出神入化,成為國內(nèi)赫赫有名的斫琴大師。除了2008年的奧運會之外,2006年的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維也納金色大廳的音樂會、中國的音樂晚會用的古琴都是他制作的,去年熱播的電影《赤壁》中的主題曲音樂也是用王鵬制作的古琴演奏的,影片中周瑜、諸葛亮彈奏的古琴也出自王鵬之手。
從2008年起,王鵬的名字成了一個廣為人知的古琴界的“品牌”;但實際上,早在2006年,他所創(chuàng)立的古琴品牌“鈞天坊”就已經(jīng)在國家商標局正式注冊了,這個商標也已成為他制作古琴的工廠的名稱。2007年8月,前身為始建于2000年北京市大興區(qū)的“鈞天坊古琴工作室”遷入新址大興區(qū)魏善莊前苑上村,并更名為“北京鈞天坊古琴技術研發(fā)中心”,占地面積10000平方米,建筑面積2500平方米。在這個博物館式的工廠中,王鵬立志在此遵循傳統(tǒng),孜孜以求,精心打造傳世之作。
在海淀區(qū)蘇州街這個中關村核心地帶,王鵬和黃文懿共同開辦的文一琴舍,是王氏“鈞天坊”古琴的直銷店。近年來,王鵬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制琴方面,主要由黃文懿主持的聞一琴舍則將側重點放在了培訓與售琴方面。
這個鬧中取靜的琴館裝修古樸、環(huán)境典雅,集中展示了王鵬的古琴制作藝術和他近年來的作品,是王鵬古琴直接面向廣大古琴愛好者的一個窗口。除直接為古琴愛好者提供各種式樣及檔次的古琴之外,還可以根據(jù)個人愛好定制由王鵬親自制作的收藏琴。
文一琴舍之名是館主黃文懿的老師、中國音樂學院的吳文光教授起的,“文一”二字既是“文懿”的諧音,同時,“文”代表著古琴所歸屬的人文、文化、文章、文風、文藝、文采、文靜、文雅,“一”這個最簡單也最復雜的數(shù)字則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法歸一的中國哲學的濃縮。
在黃文懿看來,由于古琴是一種傳統(tǒng)手工藝,目前的古琴制造并沒有一個行業(yè)標準。除了古代流傳下來的長、寬、式樣等少量的硬指標之外,每個制琴師都可以仿照古人留下的古琴去制琴,并且可以加入自己的理解。每個人做的琴都不一樣,都會有細微的差別,很難說誰做的琴是最標準的。有比較就有鑒別,盡管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但與普通的古琴放在一起相比較,就可以看出“鈞天坊”的琴工藝更為精湛。從工藝、到聲音、到使用,無論是用判斷琴的優(yōu)劣的哪一種指標來衡量,這些琴都可稱得上是其中的精品。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是:南方的木頭如果沒有經(jīng)過徹底的干燥處理,拿到北方后制成的古琴幾乎都會開裂,但“鈞天坊”的琴就能夠做到不開裂,制琴時的用心可見一斑。
除了質(zhì)量本身過硬之外,“鈞天坊”的琴還是終身保修的。賣出之后,無論有任何問題,都可以隨時拿回來修理。對于每一個琴人來講,這樣的售后服務都可以讓他們免去后顧之憂。
流傳至今的古琴樣式共有51種,但現(xiàn)代人比較喜愛的、使用且購買得較多的只有其中的仲尼式、神農(nóng)式、伏羲式、落霞式、連珠式等十幾種。由于古琴代表的是人的欣賞取向,有些人喜歡復雜一點的琴,蕉葉式、落霞式等樣式受到他們的青睞;但更多的人喜歡比較簡潔的,仲尼式、神農(nóng)式等樣式簡潔的琴在市場上更受歡迎。
盡管文一琴舍銷售王鵬的琴,但在館主黃文懿心中,“從來沒有把這個東西作為盈利或者說經(jīng)營”,“沒有想到要用市場的手段去大力推廣”,“還是在推廣這個文化”?!傲私夤徘俸唾I琴的人畢竟是比較少的,我們不是像別人似的開店,我們就是一個像會所這樣的地方。如果有買琴的,他們都會跟我們聯(lián)系。同時,我們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宣傳這種文化?!?/p>
先后師從余清欣、龔一、吳文光等古琴名家的黃文懿在古琴方面已頗有造詣,但古琴對學生時代的她來講只是一個業(yè)余的愛好。那時的她學的是建筑與EMBA管理,從建筑與管理到古琴,能實現(xiàn)這樣巨大的跨度,將業(yè)余愛好變?yōu)槁殬I(yè),是因為她一直有一個夢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的人了解古琴、喜愛古琴藝術,從而熱愛傳統(tǒng)文化,熱愛孕育這種文化的神奇的土地?!爸挥星俨拍軌蚍Q得上琴學、琴道,沒有任何一樣樂器能夠稱得上道,或者說是一種學問。我們的學生不僅僅是學習古琴,還學習琴曲背后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這就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事了?!?/p>
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黃文懿定期邀請著名古琴大師進行專題講座和舉辦各種形式的學習班,還常舉辦琴人雅集和小型音樂會。平時周末的活動一般能有十幾個人參加,而遇到大型的講座活動時,人數(shù)就會劇增,有一次甚至來了一百多個人。
讓黃文懿感到欣慰的是,這個琴舍“是當代中國文人或者說是知識分子的一個精神的港灣”,來這里學琴的人無論是從事哪種行業(yè)的,個人的文化層次都很高。
如今,在北京提到古琴,很多人都會想到文一琴舍。同時,在全國各地,也有不少這方面的愛好者。但黃文懿目前并沒有在其他城市開設琴舍的計劃:“因為我覺得現(xiàn)在古琴的推廣已經(jīng)很普及了,現(xiàn)在很多省對古琴傳播都非常重視,我們沒有刻意去做這個市場。只要你開店,別人肯定會認為你是為了錢或者是為了什么,而我覺得,我是在這個當中尋找快樂,在生活的同時快樂地生存?!闭f到這里,黃文懿笑了笑:“我們的學生都非??蓯??!?/p>
欲將心事付瑤琴
“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岳飛名句中的“瑤琴”這種用玉裝飾的琴,是古琴的別稱。伯牙子期高山流水的典故,一向被古人視為得遇知音的理想。古往今來,世人常??畤@知音難覓。在時代與環(huán)境已發(fā)生了翻天覆地變化的今天,固守著古老的精神家園的古琴愛好者也多有此嘆。
餐飲與古琴,是兩種看似完全屬于不同領域的事物。然而,今人當中的古琴愛好者想要尋覓每天都能聽到古琴的地方時,不少人想到的卻是一家餐廳。這就是一年多以前剛剛誕生的一家名為“瑤琴”的主題文化餐廳,餐飲與古琴在其中找到了一個十分特殊的結合點。
早在十余年前,“瑤琴”餐廳的創(chuàng)建者韓冬暉就已在IT界打拼了。當年,經(jīng)常在外面吃飯的他有時會感慨,很少能找到菜品、服務、環(huán)境等各個方面都讓他覺得不錯的餐廳。有此感觸的不僅是他一個人,一個很普遍的現(xiàn)實是,在經(jīng)濟狀況越來越好的時候,吃的因素會被弱化,環(huán)境、服務等方面的因素則上升到了比菜品更為重要的位置。
因此,當他想轉行做餐廳時,并不想做一個純粹的餐廳,而是打算構建一個環(huán)境、搭建一個平臺,并打算在環(huán)境中裝載一些跟中國文化相關的東西。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在選擇將哪個點裝入其中時,他想到了自己六年前第一次聽到的古琴曲。那支由著名古琴演奏家龔一演奏的曲子,讓他明白了書中所說的“撫”琴的意義,并從此與古琴結下不解之緣,先后結識了王鵬、金蔚、趙家珍等古琴圈中的名家。最終將古琴選作這個點,既是因為古琴還不是很普及,能給人以新鮮感;同時,也因為這個環(huán)境可以促使更多的人了解古琴。
這是一次沒有先例的嘗試,也因為嘗試而不斷在摸索。從開業(yè)時許多事情都與預想有“相當大”的落差,到如今客流量已經(jīng)基本達到了一種增之則多、減之則少的比較適合的狀況,“瑤琴”在客群定位、菜品設置、店內(nèi)陳設甚至店名招牌等方面都在不斷地進行著調(diào)整。
北大的一個國際MBA班曾經(jīng)就“瑤琴”的客戶構成情況做過專門的調(diào)查。調(diào)查結果是,來這里的客人首先以文化圈內(nèi)的人偏多,包括影視、音樂等在內(nèi)的人們通常說的文化產(chǎn)業(yè)的從事者占的比例比較大;再就是IT的從業(yè)者比較多,這一點與韓冬暉在IT圈子里待過十多年不無關系。
從方方面面的反饋來看,顧客對環(huán)境的關注與贊譽超過了本應被食客極為關注的菜品。作為以古琴為主題的特色餐廳,古琴的元素從大門就已開始展示了。在獨木搭成的門梁下,古色古香的門板上刻有從故宮所藏的古琴譜中摘錄的琴曲《遠落平沙》。門內(nèi)的一幅鴻鵠展翅的壁畫,是對門外這首琴曲的意境展示。二層的入口處是一座按傳統(tǒng)規(guī)格搭建的青磚影壁,正面磚雕為“竹林七賢”,畫面的中心有阮籍撫琴的形象。繞過影壁,大廳右側的中央是一個舞臺,竹簡式的背板上刻有從古籍中摘錄的關于古琴的論述,并懸掛著數(shù)張王鵬制作的古琴。舞臺中央是一張古色古香的琴桌,上面擺放著一張年代久遠的古琴。顧客用餐時,可以看到專人在紗幔圍起的舞臺上撫琴。除此之外,“瑤琴”還會時不時地增添一些與整體風格保持一致的新物件,讓很多老顧客也能常感到一些新意。
除了在這些背景陳設上下過一番功夫之外,韓冬暉坦言,在“瑤琴”剛開業(yè)的時候,把心思更多地花在了怎樣生存下去這樣一個最核心的問題上,在琴的方面沒有做太多的工作。盡管每天都有古琴表演,也做過幾次活動——其中包括一些大型的完全開放的演出,但韓冬暉對此并不滿足。
這種席間的古琴表演更像一種伴宴,既難以讓顧客對古琴有更深入的了解,也遭到了圈內(nèi)的一些人“高雅藝術庸俗化”的詬病。盡管古琴并不是種喧鬧的樂器,不會對正常的吃飯談事形成很大的干擾,也從來沒有碰到客人對這種樂器表示不滿的情況,但韓冬暉還是在考慮該如何做得更好。
從去年6月起,“瑤琴”在古琴的推廣普及方式上,有了不小的調(diào)整。不僅成立了古琴大師趙家珍領銜授課的古琴培訓班,并且現(xiàn)在已經(jīng)能夠做到每周固定的時間都有免費的雅集,作為古琴的展示與交流的平臺。
“瑤琴”曾舉辦過一次趙家珍與其學生時寒冰合作的音樂會。一個是當今國內(nèi)的頂級演奏名家,另一個是在古琴方面新手上路的財經(jīng)界知名人士,這對于臺下的觀眾判斷自己究竟能學到怎樣的程度有著很好的示范作用。
從這些措施的實際效果看,來到“瑤琴”的顧客中,有因為來這里而知道古琴的,有因此而對古琴感興趣的,也有來到這里之后知道這里可以學琴并在這里參加培訓的。與餐廳的客戶群相一致的是,來這里學琴的都是成年人,他們大多把學琴作為一種業(yè)余愛好,更多的是在享受一個過程。
在最初的課程設置中,一個班都要持續(xù)半年,后來由于感覺時間過長,縮短到了三個月。作為初學者,一期大班結束時,就可以彈《陽關三疊》等一些比較簡單的曲子了。如果是小班,進度還能更快一些。在這個培訓班,包括琴和琴桌在內(nèi)的學琴用具都是王鵬無償提供的。王鵬的琴質(zhì)量如何,這些學員都眼見為實。因此,開班以來的半年中,六七十個學員里大約有百分之三十的人通過這里買了王鵬的琴。
當被問及這種“餐飲+古琴”的特殊模式是否可能被競爭對手效仿時,韓冬暉表示:倘若對古琴有著真正的熱愛,希望為推動這個東西做一點事情,倒并非不可能,就像他開辦“瑤琴”餐廳這樣,更多的是在考慮去做一些推廣普及的工作,比較少地把古琴跟利益掛鉤,因為真的將其作為一種文化來推廣的話,利益的因素就會被弱化。但僅對古琴而言,想靠古琴掙錢則是個不現(xiàn)實的問題。假如一個事物能帶來巨大的經(jīng)濟利益,一定會有人去模仿,然而,通過古琴這個噱頭讓餐廳的生意更好,這個概率是很低的。因為古琴是很小眾的,即便是對古琴感興趣的人,也有很多不會去買很貴的琴或是參加名家的培訓,用這種小眾的東西讓核心生意獲得更大的利益,顯然是件不容易的事。
聚賢雅集總關情
無論是文一琴舍,還是“瑤琴”,都會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辦雅集活動。從字面看,所謂雅集,就是風雅之集會,指的是一種文人雅士的聚會。最有名的雅集是西園雅集,元祐元年,蘇軾兄弟、黃庭堅、米芾、蔡襄等十六學士,在駙馬王詵的西園里聚會。此次雅集留下了李公麟所繪的《西園雅集圖》和米芾撰寫的《西園雅集圖記》,被后人視為雅集的一種典范。
從性質(zhì)來看,雅集這種聚會活動本身似乎與市場二字之間關系甚遠。然而,今天的一些專為古琴而舉辦的雅集,卻與古琴市場中的銷售及培訓有著一種互促的關系。
古琴的特質(zhì)決定了喜愛古琴者大多文化層次較高,購買古琴并在不斷修習琴藝的他們,有通過雅集以琴會友的愿望與需求;而物以類聚的雅集則能吸引更多的同道中人加入古琴的學習者與購買者的行列??梢?,雅集的舉辦首先需要兩大要素,一是與之相匹配的環(huán)境,二是有此偏好的風雅之人。其中的前者是舉辦雅集的基礎。而這樣的場所,同樣適宜作為普及古琴的場所。因此,一些具備此類條件的、文化底蘊深厚的場所,其經(jīng)營者也成為古琴市場中的一個特殊的組成部分,他們往往在舉辦雅集以琴會友的同時,用培訓等方式來凝聚并壯大這個隊伍。
嘉和信會館是舉辦雅集的會所之一。它地處歷史悠久的馬連道,經(jīng)營面積1000平方米,將收藏文化與現(xiàn)代休閑文化和商業(yè)文化融為一體,是集私人休閑、文化展覽、鑒賞培訓、藝術研討等多種功能于一身的高檔文化沙龍,以考究的裝修、完善的設施、齊全的功能和貼心的服務在熙攘的都市中為精英人士營構了一座靜謐恬適的文化精舍,打造了一葉寄情山水的心靈扁舟。既是放松娛樂的理想之地,也是聚親會友的上佳場所,更是商務休閑的多功能俱樂部。館內(nèi)有收藏玉雕的展廳國玉堂,有典藏紫檀家具的鴻古齋,有達到專業(yè)演播標準的多種功能廳,還有剛剛舉辦過引起業(yè)界關注的大明青花瓷器展的展覽廳,這種設施完備、古韻悠然的場所甚是適宜品茗賞玉會友聽琴。
今人中的名人高士,大多或謀聞達于仕途,或求顯赫于商場。常日里,總需殫精竭慮、謹慎行事,不敢稍有怠慢閃失。這些人需要一個讓終日奔波勞頓的身心得以放松的精神家園,一種可做寄托的放松方式。但他們往往又因為過于繁忙勞碌,難以通過頻繁練習達到精于此道的地步。短期速成即可撫琴會友,成為他們的一大需求。
針對這種需求,嘉和信會館面向這個熱愛中國傳統(tǒng)文化、希望在短期內(nèi)即可撫琴低吟的群體,設置了豐富的課程??梢詮牧汩_始教授,并按每位學員的具體要求進行課程設置。會館聘請的師資團隊擁有專業(yè)的教學背景和多年的行業(yè)經(jīng)驗,已成功開辦了古箏的啟蒙班與專業(yè)班,學員都反映收獲頗豐。2010年元旦期間,嘉和信會館與瀟湘琴館聯(lián)合舉辦了“迎新雅集”活動。此后,會館的古琴課程也即將開辦。
據(jù)趙汝珍的《古玩指南》記載,舊時的北京只有琉璃廠海王村公園內(nèi)之蕉葉山房出售古琴,而且因為主人知音,以前的中國古琴家都托他購買名琴,久而久之,“凡知音者無不與之熟識”,“而中國名琴率出其門”。
今天的古琴市場,盡管早已時過境遷,在市場中的一些領跑者身上,我們依然能看到多年以前的蕉葉山房這種特殊的市場模式的影子。這大概是因為,在數(shù)千年的流傳過程中,古琴演奏已從一種技能變成一種具有文化內(nèi)涵的標志,古琴的角色已從一種樂器發(fā)展成一種文人墨客閑情雅致的精神象征,古琴的市場也已在以錢易物的經(jīng)營模式與遷客騷人的自娛自樂中找到了一個特殊的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