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無論職務高低、崗位變遷,每天都要與無數人打交道,但認真總結歸納,終其一生所接觸的無外乎以下“五種人”:一是自己的頂頭上司,二是自己的部下,三是自己的服務對象,四是自己的家人,五是自己。那么怎樣才能與這“五種人”打好交道呢?
怎樣同自己的頂頭上司打好交道
如何與自己的頂頭上司打交道是我們每個人都要面臨的重要課題。筆者的體會是,在與自己的頂頭上司打交道時一定要把握兩點。
一是硬性做事。會做事,做成事,做好事;對領導做到建言無保留、執(zhí)行無商量,做事出彩、分憂擔責;同時,還要注意做事過程中不上交矛盾,不應付了事,不捅漏子,不出亂子。
二是軟性做人。要低調做人,有功莫自大,有才莫自傲,切忌太張揚、過度顯擺。學會低頭,才能出頭。軟性做人是一種修養(yǎng),一種胸襟,一種人生智慧,不僅可以使你融入人群,與人和諧相處,也可以暗蓄力量,在不顯山不露水中成就事業(yè)。
低調做人,你會一次比一次穩(wěn)健;硬性做事,你會一次比一次優(yōu)秀。
怎樣同自己的部下打好交道
作為領導和各級管理者,在同自己的部下打交道時,必須抓住兩個關鍵點:一是要教育部下,將部下團結擰成一股繩;二是要率先垂范,帶領部下完成好本職工作任務。那么,怎樣才能做到上述兩點呢?
一是要正確處理好“教”與“育”的關系。所謂“教”——就是教會,讓部下“知道”。所謂“育”——就是培育,幫助部下成長。
二是要正確把握好“做”與“帶”的關系。所謂“做”——就是做事業(yè);所謂“帶”,就是帶隊伍。要帶出部下的良好作風,要帶出單位的良好機制。管理過松、過軟,紀律不嚴,約束不力,一盤散沙,各自為政,就談不到好作風,自然就不可能干好事。所以,我們應有從嚴帶隊伍的意識,對不良作風要及時遏制,要在全系統(tǒng)形成風清氣正的良好氛圍。
怎樣同自己的服務對象打好交道
每個部門、每個單位都有自己的工作特點,我們從事的就業(yè)工作特點,決定我們的服務對象有兩類。一類是需要求職就業(yè)的人員和失業(yè)人員;另一類是各級就業(yè)管理服務機構、街道社區(qū)、鄉(xiāng)鎮(zhèn)等基層平臺從事就業(yè)工作的人員以及省直管理單位。在與上述服務對象打交道時,要切記一言一行處處代表著黨和政府的形象,我們只有“服務”的義務,沒有“索取”的權力。換句話說,就是只能提供“服務”,不能圖謀“回報”。只要我們一心一意為服務對象辦實事、辦好事,為民者民必記之,惠民者民必感之,樂民者民必愛之。
怎樣同自己的家庭成員打好交道
家庭是社會的重要“細胞”,作為領導干部,我們第一條就是要把握好個人與家庭的“情感線”。要在嚴格約束自己的同時,切實管好自己的家人和親屬,在親情和原則之間,始終牢記黨性要求,常懷律己之心。
中國是這樣,外國同樣如此。西方發(fā)達國家對政治人物的監(jiān)督更是嚴格。美國總統(tǒng)競選成功后第一次公開亮相,就是總統(tǒng)攜全家人與選民們見面,展示其家庭的精神面貌。美國選民認為,一個連自己家庭都治理不好的政治家是不配治理國家的,那些離過婚的人想競選總統(tǒng)更是難上加難。因此,我們每一個人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要處理好與配偶的關系,保持家庭的和睦幸福。只有處理好家庭這個后方基地,才能一門心思地搞好本職工作。
怎樣同自己打好交道
每個人的歷史都是自己寫的,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寫成的。那么怎樣才能同自己打好交道呢?筆者的體會有三點。
一是加強學習,充實自己。英國哲學家培根說:“知識就是力量。”如果不學習,不善于學習,知識會老化,思想會僵化,能力會退化,久而久之,這個人就會庸俗化。一個人要想有作為,要想更好地發(fā)展自己,就必須在自己的“知識鋪子”里不斷“進新貨”,不斷地增加新的知識,防止本領恐慌。
二是從做好每一件小事開始。筆者一直牢記兩句話。一句是“千里之堤,潰于蟻穴”。進行自我道德修養(yǎng),要從小處著手,防微杜漸,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積小善而成大德。一句是“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河”。如果做事不從一點一滴中做起,那就不可能有所成就。一個人要想做大事,就必須從做好每一件小事開始。
三是慎獨,表里如一。即在缺少組織管理和群眾監(jiān)督等外力約束的情況下,在獨處時也能夠潔身自愛,謹慎不茍。要嚴格遵守黨風廉政建設的要求,在物質引誘面前,要拒之決絕,不存半點僥幸心理。
只要你做到了“加強學習、充實自己;做好每一件小事;慎獨、表里如一”這三條,你距成功的平臺就不會太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