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通過分析足球運動的生理、生化特點,對足球運動的耗能特點提出了新的觀點:足球運動員的非乳酸無氧能力對比賽勝利起了重要的作用;運動員應注重發(fā)展無氧能力,同時相應地發(fā)展有氧能力。
關鍵詞: 足球運動 耗能特點 體力負荷 生理負荷
1.前言
足球運動是以間歇性、高強度的反復沖刺跑,以及在劇烈的拼搶為主要內(nèi)容的混合性運動項目。隨著足球運動的發(fā)展,攻防節(jié)奏快速轉(zhuǎn)變,對抗日趨激烈,對足球運動員體能的要求日益突出。本文試從足球運動體力負荷和生理負荷上對其耗能特點進行探討。
2.足球運動的耗能特點
2.1足球比賽的主要生理特點
從足球比賽的特點看,足球運動是一項由高強度跑動與中小強度跑動組成的間歇性運動,依據(jù)我國足協(xié)1994年在春訓期間對比賽的體力統(tǒng)計表明:足球比賽中高強度快速跑的時間為1—8秒,距離為5—60米,其中1—4秒,距離為5—30米占78%,平均為2.45秒,一次沖刺跑后往往有幾秒至4分鐘以下的間隙,平均值為70.9秒。運動員平均每場比賽的活動沖刺距離為6393±683.01米,快跑次數(shù)為73.26次,快跑距離為1155.4±256.7米,慢跑距離3626.5±489.95米,走距離為1611.98±381.67米。因此現(xiàn)代足球比賽特點決定了足球是以ATP-CP供能為主,乳酸能系統(tǒng)和有氧系統(tǒng)供能系統(tǒng)交替進行的代謝方式。
2.2足球比賽的無氧供能能力
足球比賽中的無氧供能能力是短時間快速運動的能量基礎。這種無氧供能能力不同于一般的周期性速度耐力,重點指非乳酸無氧供能能力。
2.2.1磷酸原系統(tǒng)(ATP-CP)
磷酸原系統(tǒng)是由ATP和CP構成的系統(tǒng),ATP和CP都是貯存在細胞中的高能磷酸化物,當肌肉收縮時,ATP迅速分解,與ATP相偶聯(lián)的CP迅速分解放能,供ADP再合成ATP。ATP-CP的供能特點是:不需氧,分解速度快,不產(chǎn)生乳酸(HL),但是儲量少,持續(xù)時間短。ATP只能維持1—2秒,CP也只能維持3—10秒,它為肌肉收縮提供應急能量。
足球比賽比賽中,快速帶球突破、傳切配合、跳起掙頂球、鏟球、合理沖撞、射門等,完成這些動作大都在10秒以內(nèi),而且強度較大,從時間和動作要求上看,這些動作都是以ATP-CP供能,是足球運動中起主導作用的能量系統(tǒng)。因此,只有提高ATP-CP的供能能力,才能提高運動員的快速爆發(fā)力,這直接影響這比賽的結果,因為速度已成為足球運動員的最主要的素質(zhì)。
2.2.2乳酸能系統(tǒng)
乳酸能是指肌糖元或葡萄糖在無氧分解過程中再合成ATP,它是機體處于供氧不足時的主要供能系統(tǒng)。在大強度劇烈的運動項目中,運動一開始,運動系統(tǒng)立即進入工作狀態(tài),而由于內(nèi)臟器官的惰性,從而使機體的需氧量大于吸氧分解產(chǎn)生中間產(chǎn)物HL,放出少量的能量供機體活動所需要。
HL能供能特點是:在缺氧狀態(tài)下,供能快持續(xù)時間比ATP-CP系統(tǒng)長40秒—1分鐘,此供能不經(jīng)濟,HL供能越多,人體內(nèi)產(chǎn)生的HL越多,它會限制人體的活動能力、動作速度和神經(jīng)興奮性,使得運動員的競技能力下降,難以發(fā)揮水平??茖W資料表明HL能是在足球比賽中起輔導作用的能量系統(tǒng),它與有氧供能系統(tǒng)的供能比例合占10%。
2.3足球比賽的有氧供能能力
從能量代謝的理論來看,凡超過13分鐘以上的持續(xù)運動項目,其能量基本上來源于有氧代謝功能。足球比賽時間長、高強度沖刺快跑占整場比賽時間短的特點,決定了足球比賽大部分時間主要依靠有氧代謝方式供能。
有氧氧化系統(tǒng)是指運動中氧的供應能滿足氧的需要時,運動員所需要的ATP由糖和脂肪的有氧氧化過程再合成。其特點是:需氧,產(chǎn)能量大,持續(xù)時間長,不產(chǎn)生HL,供能經(jīng)濟,但必須有氧體保證,它提供低中強度所需的能量,是長時間的供能方式。在足球比賽中運動員每場比賽的活動沖刺距離為6393±683.01米,因此耐力是足球運動員的基本素質(zhì),提高有氧供能能力即有氧能力,是足球運動員所必需的。因此有氧供能能力的特點決定了足球比賽長時間的高速運動,它是足球運動發(fā)展的基礎。
2.4足球比賽中的體能分配特點
運動員在比賽中的體能分配的特點決定于教練員的戰(zhàn)術和運動員本身的經(jīng)驗、運動能力等因素,它反映了運動員在比賽中的耗能規(guī)律。第十六屆足球世界杯結束后,有人把90分鐘的比賽6等份,每15分鐘為一節(jié),結果發(fā)現(xiàn),最后15分鐘進球比任何時段都多一倍。球員均是世界級球員,體能上不存在問題,一些球員主要是體能分配上的不合理,心理負擔過重,前半段拼勁過足,導致最后的體能下降太多,錯失破門良機。當然,與教練員的戰(zhàn)術上的安排也有關。因此,在充分認識足球運動耗能特點的基礎上,科學地訓練,合理有效地分配體能是比賽取得勝利的關鍵。
3.結論
3.1 ATP供能只能維持1—2秒,CP也只能維持3—10秒。足球比賽的特點是大范圍活動和頻繁換位,完成這些動作大都在10秒以內(nèi),而且強度較大,從時間和動作要求上看,這些動作都是以ATP-CP供能,是足球運動中起主導作用的能量系統(tǒng)。
3.2要保證90分鐘甚至更長時間內(nèi)的能量供應,延緩疲勞的產(chǎn)生,必須提高有氧能力,才能在高強度短時間沖刺迅速氧化體內(nèi)能源物質(zhì),清除乳酸,減少乳酸堆積,迅速恢復ALP-CP的儲備。耐力是足球運動員的基本素質(zhì),運動員必須提高有氧供能能力即有氧能力。
參考文獻:
[1]李保寧.對足球運動員供能特點的探討[M].河南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9.
[2]孔舉寧.足球運動員供能系統(tǒng)的特點和影響因素[M].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0.12.
[3]黃曉林.足球運動供能特點及其訓練手段的探討[M].科技信息,2007.12.
[4]張振峰.對足球運動員主要供能系統(tǒng)的探討[M].貴州體育科技,2004.6.
[5]劉正丹.足球運動員的供能特點與訓練[M].貴州體育科技,1996.2.
[6]任保蓮.淺析足球運動的供能特點[M].武漢體育學院學報,1993.6.
[7]李武緒.足球運動員的有氧能力特征[M].濟南職業(yè)學院學報,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