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shù)學是一門邏輯性強、比較抽象的學科,而小學生正處在由形象思維為主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認知階段。無可非議,數(shù)學的抽象性與小學生思維的形象性是一對矛盾;另外,從教學過程看,既要減輕負擔,又要提高教學質量,這似乎也是一對矛盾。面對這些矛盾,我深深地體會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是促進學生學好數(shù)學的必要保證,喚起學生的興趣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條件。在教學實踐中,我努力做到“寓教于樂”、“教學有方”、“開竅有術”,從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fā),注意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寓學習于游戲之中,以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比較持久的注意力。
一、引導動手,誘發(fā)求知欲望
動手能力就是實際操作能力。俗話說:“眼過百遍,不如手做一遍。”據(jù)心理學研究,人的大腦里有一些特殊的、最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區(qū)域,但平時當雙手做一些精細的、靈巧的動作時,就能把這些區(qū)域的活力激發(fā)起來。處于“沉睡”狀態(tài),可見,雙手的動作對于發(fā)展智力有積極參與的作用?,F(xiàn)代社會需要手腦并用的人,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手腦并用的操作活動十分必要。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每學一個新知識,我都充分運用直觀手段,使學生的感知材料豐富,讓他們的眼、耳、口、手、腦等多種感官都“參加”到學習活動中來。在引導動手操作的活動中,我都創(chuàng)設情景,誘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啟發(fā)思維,使學生感到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如為了建立有余數(shù)除法的概念,我為每個學生準備了9個紙盤和蘋果,課上做分蘋果游戲。
第一步,讓學生把9個蘋果都放在盤子里,每盤放幾個自己決定。要求每盤里放的蘋果要同樣多,看可以分幾盤?
學生順利地分完了,有分9個盤的,每盤放1個;有分3盤的,每盤放3個;還有把9個蘋果都放在一個盤子里。
第二步,分組進行每盤放2個、4個、5個和6個幾種不同的分法。
在操作過程中,學生產生了許多新的想法、新的問題,思維非?;钴S。當出現(xiàn)剩余蘋果時,有的學生把剩余的蘋果放在一邊;有的不知如何處理,拿著剩下的蘋果瞧著老師,希望老師出點主意;有個別學生,索性把剩下的蘋果放在了一個盤子里。這時,我抓住時機組織學生討論,先請一位學生到前面演示:有9個蘋果,每盤放2個,這位學生放了4盤,還剩下1個。我問:“為什么剩下1個呢?”學生答:“您要求每盤放2個,這1個不夠放一盤了,應該剩下?!痹趯W生發(fā)現(xiàn)了“分不完”的情況時,我指出:“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分一些東西,不一定能分完,分不完的情況是大量存在的?!贝藭r,這樣的情景創(chuàng)設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有余數(shù)除法”的求知欲,為下面的學習討論作了鋪墊。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動手能誘發(fā)求知欲望,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成為課堂學習的小主人;通過動手能調動多種感官,既輕松愉快地學會新知識,又促進大腦的思維,推動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心理學家指出:“智慧在手指尖上?!边@一論斷在教學中得到了充分印證。
二、設計練習,促使積極參與
要把知識變?yōu)榧寄?,需要反復練習。根?jù)巴甫洛夫學說,在學習活動中,如果有多種分析器參加,可以提高大腦皮層的興奮性,促進暫時聯(lián)系的形成;如果僅有一種分析器連續(xù)地進行活動,大腦皮層則容易產生內抑制過程。所以在組織課堂練習時,我注意避免單調重復的練習,設計形式多樣的練習,把個體的活動變?yōu)槿鄬W生的活動,使每個學生的手、腦、口、眼、耳等多種感官都參與教學活動,不斷提高大腦皮層的興奮性,使注意力保持持久,極大地提高了課堂練習的效率。
在組織學生做口算練習時,我設計了“打手勢”和“悄悄算”兩種練習方法。
“打手勢”——在學習0—10各數(shù)的認識時,學生學會如何用手勢表示這些數(shù),用打手勢的方法做10以內數(shù)的組成及加減法的口算練習。
“悄悄算”——每出示一道口算題,先讓單號組學生趴在同桌同學的耳邊輕聲地把算出的結果告訴對方。聽者負責檢查,同意就點點頭,不同意則搖搖頭。口算的學生發(fā)現(xiàn)對方搖頭,可重算一次,對方仍不同意,再舉手向教師報告,經過討論得出正確答案。練幾道題后,進行交換,雙號學生把口算結果悄悄告訴單號同學,單號學生判斷正確與否。
心理學家認為:“人的大腦左半球指揮著右手,右半球指揮著左手,左右腦交替使用,有利于智力的發(fā)展?!薄叭绻麑砂肽X中‘未開墾處’給予刺激,激發(fā)它積極配合另一半腦的作用,結果大腦的總能力和效率會成倍提高。”我想,如果把左右手都用上,左右腦就交替使用了,大腦進一步得到開發(fā),學生智力必將有所提高。我從讓學生只用右手“打手勢”,發(fā)展到用雙手表示100以內的數(shù)。在做加減乘除口算練習時,只要得數(shù)在100以內,都可以用“打手勢”的方法表示計算結果。
“悄悄算”和“打手勢”具有以下優(yōu)勢:(1)形式活躍新穎,易于吸引低年級學生。(2)方法簡單易行,教師隨時可用。(3)使全班學生都參加到教學活動中來,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4)課堂上能及時得到反饋信息,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糾正。(5)課堂安靜,便于學生思維。(6)練習密度大,速度快,效率高。(7)久而久之,學生手指靈活,有利于智力發(fā)展。
從以上實例可以看出,這些練習方式能促使全班每個學生積極參與,最大限度地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精心設計課堂練習,學生學得輕松、學得靈活、學得生動,能使課堂練習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組織游戲,激發(fā)學習熱情
兒童注意的特點是無意注意占優(yōu)勢,容易為一些新奇刺激所吸引。新穎的、活動的、直觀的形象和刺激物,最容易引起兒童大腦皮層有關部位的興奮,形成優(yōu)勢和興奮劑,從而使兒童更好地建立暫時聯(lián)系。低年級兒童往往繼續(xù)表現(xiàn)出學前兒童所具有的那種對游戲的興趣和運動的要求,他們能一連幾個小時地玩,卻不能長時間地、一動不動地坐在一個地方。一般情況下,低年級學生只能連續(xù)集中注意15分鐘左右。在教學中,如果組織學生通過靈活多變的游戲活動來學習數(shù)學知識,他們就會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把注意力長時間地穩(wěn)定在學習對象上來,使教學收到良好的效果。
我經常采用的游戲活動有小小運動會、打數(shù)學撲克、評選優(yōu)秀郵遞員、貓捉老鼠、奪紅旗、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數(shù)學醫(yī)院、放風箏、摘蘋果、開火車、接力賽等。為了使游戲更有趣味性,我制作了十幾種小動物頭飾,做游戲時,讓學生戴在頭上,增強了練習的趣味性,使學生興趣盎然,爭先恐后地做數(shù)學游戲。
為了使學生保持比較持久的注意力,設計情節(jié)有趣的練習是非常必要的。例如:為了鞏固“倍”的概念,我和學生一起做拍手游戲,首先拍了2下,然后拍了4個2下,讓學生回答:“第二次是第一次的幾倍?”接著,按要求師生對拍,進而同桌互拍。這樣的教學過程,學生始終精神集中,情緒高漲,很少出錯。這種簡單易行的游戲深受學生喜愛。在數(shù)學課上,為了加深學生對“倍”的概念的理解,我?guī)е鴮W生一起“逛動物園”。一幅畫著許多動物的畫卷展開了,學生頓時被畫面上的小動物吸引住了,爭先恐后地發(fā)言,根據(jù)畫上各種動物的只數(shù),準確地表述了兩種數(shù)量之間的倍數(shù)關系。從學生的回答可以看出他們已初步建立了倍的概念,達到了預期的目的。以后學習倍數(shù)關系應用題時,教師無需多講,學生便會獨立地學會。
多年來,我進行了課堂教學趣味性的研究。在實踐中,我深深體會到: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就會使學生不僅愛學、會學,而且學得生動活潑,學得積極主動,即使學生由“要我學”變?yōu)椤拔乙獙W”。由于課堂教學效率明顯提高,我基本不留家庭作業(yè),從而減輕了學生過重的課業(yè)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