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學科重在體現(xiàn)工具性與人文性,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其中,學生是閱讀的主體。新的教學理念強調尊重學生的閱讀方法、閱讀能力及閱讀內容。面向全體學生,教師應由臺前走到幕后,對學生的信息傳遞由顯性轉換為隱性,讓學生在討論、講述、爭辯、表演中進行語言訓練;在自學、自得中感受閱讀的無限樂趣。教師應從低年級學生起就開始培養(yǎng)他們閱讀的主動性,把閱讀的自主權還給學生。在這一點上,筆者初步做了以下嘗試:
一、閱讀內容自己定
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易分散,閱讀的內容要符合他們的心理特點,新穎、有趣、富有吸引力的內容能夠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應盡可能地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閱讀內容。如教學《兩只鳥蛋》一課時,大可不必按教材安排的“取鳥蛋──捧鳥蛋──還鳥蛋”的順序來讀,可以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段落來學習,這樣他們的閱讀態(tài)度會更加積極主動。又如《失物招領》一文中,通過初讀全文,有的學生就會提出:“為什么要把垃圾領回去,垃圾算失物嗎?”的問題,接著我因勢利導,讓他們找到相關的內容來閱讀。這樣,學生閱讀的主動性就被調動了起來。
二、閱讀伙伴自己挑
傳統(tǒng)的課堂組織形式僵化,了無生趣。新課改強調小組合作學習。所以,教師可嘗試在語文課上讓學生自由組合,共同探討問題,給學生選擇合作伙伴和學習方式的自由權,這會使他們感受到被尊重和被信任,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自然會增強。
如教學《美麗的小路》時,我根據(jù)學生對課題的質疑,讓他們自由選擇合作伙伴進行討論,也可以在小組內進行情境表演,說自己想說的話,演自己喜愛的角色。有的學生說:“我喜歡鴨先生,我和同桌一起表演怎樣把美麗的小路找回來的這部分。”有的說:“老師,我們小組都愿意讀描寫小路很美的這一段,讓我們一起讀吧!”……課堂氣氛寬松、和諧,使學生真正在“合作閱讀中學會了合作”。
三、閱讀方法自己選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可鼓勵學生選擇適合他們自己的閱讀方法。新課學習伊始,我都會提醒學生們:“你們都有哪些好辦法讀課文呀?”學生的思維立即被激活了:有的說把不認識的字圈出來,問爸爸、媽媽或查字典;有的說把不認識的詞語畫出來,問老師和同學;有的說不明白的句子可以多讀幾遍……
在感悟課文內容的同時,更要注意方法的多樣化。低年級學生在敘述學習方法時,組織語言不一定恰當,教師要給予適當?shù)狞c撥與提示,引導他們逐漸根據(jù)自己的意愿去探究,如學習《春雨的色彩》中的幾只小鳥爭論春雨顏色這部分時,我試探著問:“你們想用什么樣的好辦法來讀呢?”經過一番思考,有的學生說:“我要向讀課文讀得棒的同學挑戰(zhàn),比一比究竟誰讀得好”,還有的說:“我準備找?guī)讉€好伙伴演一演這幾個自然段”,也有的說:“老師,我都能想象著畫出春雨的色彩。”一石激起千層浪,一句話解決了問題,課文自然很快就弄懂了??傊?,教師應時時這樣鼓勵學生:“你可以用你喜歡的方法閱讀,盡管不一定完美,但這是屬于你自己的。”
四、閱讀角度多元化
“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萊特”,各人的心境、處境和生活經歷的差異,決定了他們會對同一事物的體驗不盡相同。低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雖然還不強,但同樣也有自己的閱讀角度。我在語文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抓住自己喜歡的語句進行感悟,激活學生的思維。如教學《月亮的心愿》一課時,由學生自主閱讀月亮的兩次不同心愿后,我問學生:“你們覺得月亮的心愿是什么呢?你最喜歡文中的誰呢?”學生立即舉手說:“月亮的心愿是希望每個孩子都去郊游,玩得開心?!薄拔蚁矚g珍珍,她關心媽媽,在她心中,媽媽比去春游還重要?!边@美好生動的表述是老師的講解無法比擬的。
五、閱讀體驗多樣化
語文材料本身就是多義的,它具有豐富的內涵和啟發(fā)性。每個人都曾有過這樣的體驗,當談到感人的文章或情節(jié)時,會禁不住潸然淚下,這是因為他帶著閱讀主體的個性特征,閱讀時融進了獨特的情感,因此我經常激勵學生進行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由于學生的興趣、年齡等方面的差異,閱讀的體驗自然不盡相同,因此教師就要隨機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保持開放的心態(tài),擁有充滿活力、充滿創(chuàng)造的體驗過程。如閱讀了《春雨的色彩》一課后,我鼓勵學生:“你們讀完之后,有什么感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出來吧!”有人唱起了《小雨沙沙》,有人表演了小黃鶯與其他小鳥爭論時的樣子,有人把會背的古詩有感情地背誦了出來,還有人跳起了《春天在哪里》的舞蹈……課堂成了學生主動表現(xiàn)的舞臺。
閱讀教學法不是教師講、學生聽,而是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的實踐活動。教師要有機地引導學生勤思考、多分析,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其獲得成功的體驗,不斷激勵自己、認識自己,為今后的主動學習奠定基礎。
【作者單位: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區(qū)光彩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