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別名小楊、楊柳,為落葉喬木或灌木。據(jù)載,我國在隋唐時代就已經(jīng)栽種。在寒食節(jié),更有家家門前插柳的習俗。到了宋代時,這種習俗更盛。此時,人們不僅在門前插柳枝,而且還在頭上戴個柳條帽圈,坐著插滿柳條的車子,到郊外踏青游春??梢?,人們對柳是情有獨鐘和喜愛的。
我國古代,還有折柳枝送別親友的習俗,有人說源于《詩經(jīng)》中“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的名句,也有人說因為“柳”和“留”讀音相同,后也常以“折柳”作為贈別或送別的代稱。由此還產(chǎn)生了抒發(fā)游子情思《折柳》曲,李白的詩里就有“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的名句。據(jù)傳,公元605年,隨煬帝楊廣下令開挖通濟渠,并在大堤兩岸栽植柳樹,還御筆親書把自己的姓賜了柳,這樣,柳樹就有了“楊柳”的稱號。
人們愛柳,緣于其具有多種功能和用途。將它栽于河堤,可以護岸防洪;栽于沙灘,可以固沙防風;栽于道旁屋后,可以美化環(huán)境??茖W試驗表明,柳林地的蓄水量比無柳林地多20倍,使土地大大增強了抗旱能力。柳樹能凈化大氣,吸收對人體有害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一畝柳樹,一周內(nèi)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放出的氧氣足夠65人的呼吸需要。柳樹生長很快,一般三五年就可成材,十年左右便成大材。柳木質(zhì)輕而堅韌,可用于建筑及制作家具、農(nóng)具;柳條纖細柔韌,白晰光滑,可編織箕、簍、筐等日用品和工藝美術品;柳樹皮還是造紙的上等材料,也可提煉制膠。
柳除除具有上述的功用外,其藥用價值也很高。柳的各個部位均可入藥。在我國古醫(yī)書中,多有對柳的記載,《本草綱目》論柳:性苦寒無毒,煎服可治黃疸和白濁。用酒煮熨諸腫痛,祛風止痛消腫。特別是柳蕊,《中國藥學大辭典》介紹它有驅(qū)風、聰耳、烏發(fā)、駐顏、堅齒、健力、益壽、輕身壯骨等作用。在兩千多年前,希臘醫(yī)學家希波克拉底建議,可通過咀嚼柳樹皮治療分娩痛和產(chǎn)后熱。1763年,英國斯通產(chǎn)向皇家學會報告說,他發(fā)現(xiàn)柳可治療瘧疾。1800年,科學家果然從柳中提煉出了水楊酸鹽,這就是世界上應用最廣并被稱為“奇妙的藥物”的阿司匹林(APC)的主要成分?,F(xiàn)代藥理分析,柳樹的根、枝、葉都含有豐富的單寧、柳酸和水楊糖苷,有一定的抑菌和收斂作用。
資料介紹,采新鮮柳葉150克,剪成小段,放入藥煲煎煮。第一次煎20分鐘,第二次煎25分鐘,兩煎藥液混合,待溫度稍降后加入適量槐花蜜,攪勻分成兩份,早晚各服一份,連服3劑??芍斡L濕、類風溫性關節(jié)炎、經(jīng)絡疼痛和高血壓等癥狀。重癥者或久患者,可增加一個療程。
取柳枝、桑枝各一小把,用水煎煮30分鐘,趁熱熏洗患處,可治腰腿痛,尤其是由風寒引起的腰痛。據(jù)說這是40年代冀中解放區(qū)應用的方子。
近代研究發(fā)現(xiàn),用柳入藥,防治急性傳染性肝炎、慢性支氣管炎、膀胱結(jié)石、痔瘡、痛風、外傷出血、無名中毒、腳癬等癥狀都有顯著的療效。其用法如下:
治急性傳染性肝炎:①用嫩柳枝100克,白糖適量。先將柳枝水煎,再加糖調(diào)勻,每日1劑,分2次服。②用3cm以內(nèi)的嫩柳枝60克,加水1000毫升,煎至200毫升,每日1劑,分2次服。
治慢性支氣管炎:柳枝120克,洗凈切碎,水煎服。每日1劑,10日為一個療程。
治膀胱結(jié)石:柳葉、赤小豆、玉米須各30克,滑石粉、黃柏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劑。
治痔瘡:柳樹根150克,水煎至沸后加皮硝10克,再煎4~5分鐘,倒入罐中,熏肛門。
治痛風:柳樹花、金銀花、蒲公英、土茯苓、紫花地丁(又名犁頭草)、生大黃各30克。加水適量,煮沸后連續(xù)煎30分鐘,待適溫時浸洗患處。適用于濕熱痹阻型痛風。
治外傷出血:柳樹花適量,焙干研末,撒敷傷口,外用紗布包扎。
治無名腫毒:柳樹根適量,水煎熏洗患處,可治無名腫毒和跌打損傷。
治腳癬:鮮柳葉100克,加水1500毫升,煮沸10分鐘。倒入盆中,待適溫時泡患腳30分鐘,每天1次,一般5~7天見效。
編輯:遲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