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閱讀課堂實現(xiàn)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間依托文本的平等對話、互動交流。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能力與習慣。
關鍵詞:閱讀教學 互動交流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1875(2009)10-120-02
《基礎教育新課程學科課程標準》強調:“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薄皩W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薄伴喿x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實踐告訴我,要真正實現(xiàn)閱讀教學課堂的互動交流,至少需解決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如何讓學生對閱讀內容擁有自己的理解、體驗、感悟?這是互動交流的前提;二是如何實施閱讀課堂師與生、生與生之間的互動交流?這是核心。本文謹以《凡卡》教學為例,就上述兩個問題談談自己在教改
實踐中行之有效的一些做法。
一、互動交流的構建
互動交流的構建過程實質上是師生雙方對閱讀內容充分的準備過程。
1、教師的準備過程
(1)理解教材
閱讀是一種很個性化的行為。同一閱讀內容,由于閱歷不同,知識儲備不同,理解能力不同,情感體驗不同,不同的人都會有不同的見解。如教學《凡卡》一文,教師首先應對“圣誕節(jié)前夜凡卡趁老板、老板娘和伙計們去教堂做禮拜的機會,偷偷地給爺爺寫信;在信中向爺爺傾訴自己在鞋鋪當學徒遭受的令人難以忍受的悲慘生活,再三哀求爺爺帶他回到鄉(xiāng)下;回憶與爺爺在一起的生活情景;凡卡沒有把收信人的地址寫清楚就把信塞到了郵筒里,在甜蜜的夢中看見爺爺正在念他的信?!边@些內容有全面細致的把握。而后深入品味文章內容,領悟文章情感——對沙皇制下俄國社會窮苦兒童悲慘命運的同情。其次品悟文章的表達?!斗部ā芬晃牡谋磉_特色有兩個方面:一是講凡卡的悲慘遭遇,由作者的敘述、凡卡信的內容和凡卡的回憶穿插起來,相互映襯。二是采用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如凡卡在信中傾訴當學徒所受的虐待欺凌,基調是“苦”;回憶在鄉(xiāng)下與爺爺?shù)纳睿{是“樂”。訴苦為主,以樂反襯。對凡卡寫信環(huán)境、動作、神態(tài)的描寫,使人深刻地感受到凡卡內心的“痛”。
(2)分析教材
《凡卡》一文篇幅較長,內容和形式都比較復雜,社會背景去學生生活實際較遠。將理解的重點放在理清課文線索,感受凡卡生活悲慘和內心痛苦上;難點放在體會作者思想情感,領悟文章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上是恰當?shù)?。知識點、能力點則應在自學提綱中細化顯示。
(3)擬定自學提綱
在教學《凡卡》一文時,我在充分理解教材、分析教材的基礎上,擬定了如下自學提綱:1.搜集沙皇統(tǒng)治和契訶夫的相關資料;2.借助工具書或結合上下文理解吸收文中生字、新詞;3.理清課文線索,分清作者敘述、信的內容、凡卡的回憶;4.理解品悟內容(凡卡寫信時的動作、神態(tài),信中的遭遇,回憶的部分,結尾的夢),梳理感悟,做好批注;5.領悟文章表達特色;6.感情朗讀課文。
2、學生的準備過程
(1)課前準備。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搜集沙皇統(tǒng)治和契訶夫的相關資料。
(2)自學準備。留給學生一節(jié)課的時間,引導學生依托自學提綱充分自學,將自己的理解、感知、體驗詳加批注,標記疑難未解之處,以備課上交流。教師幫助自學有困難的學生完成自學。
(3)課余準備。在課堂自學的基礎上,學生利用課余繼續(xù)品悟課文,查閱資料,相互交流,釋疑解難,加深認
識。
二、互動交流的實施
教師不僅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更多時候是交流活動的一分子,是平等對話中的首席。教學《凡卡》一文時,由于師生雙方對課文的理解認知都很充分,課堂互動交流就進行得有聲有色。以下是截選的部分課堂實錄:
師:同學們,又到咱們的交流時間了。從你們的自學情況看,同學們讀書是越來越認真了,批注也越發(fā)的細致了,看來你們是越來越會讀書了。說說看,讀了《凡卡》這篇小說,你們都有哪些收獲?有什么疑問?提出來咱們一塊兒解決。
生:我從凡卡給他爺爺寫的信中感受到了他在鞋店當學徒時的悲慘生活。這樣的生活連豬狗都不如。由此可見,沙皇統(tǒng)治下的社會很黑暗。凡卡的不幸遭遇令人同情。
師:你不但把握住了文章的主要內容,而且領悟準了文章的思想情感。尤其是形容凡卡的生活用“豬狗不如”一詞,真是入木三分,很不簡單!還有沒有具體一點的理解?
生:“在寫第一個字以前他擔心地朝門口和窗戶看了幾眼”。從“擔心”可以看出凡卡經常挨打挨罵,他被老板和老板娘他們打怕了。他寫信時心都可能提到嗓子眼了。
生:“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頓打,因為我給他們的小崽子搖搖籃的時候睡著了?!狈部刻焱砩隙妓缓糜X,隨時都會挨打,日子過得真苦??!
生:“這個禮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條青魚。我從尾巴上弄起,她就撈起那條青魚,拿魚嘴直戳我的臉?!崩习迥镎鏇]人性,是個黑心腸的婦人。凡卡只有九歲,老板娘啥活都讓他干,干不好時還要挨打。凡卡真可憐!
生:“早晨吃一點兒面包;午飯是稀粥;晚上又是一點兒面包。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他們叫我睡過道里——”凡卡吃不飽,睡不好,生活真的連豬狗都不如。
……
師:同學們對凡卡悲慘生活的具體描寫抓得真準!還有其它的發(fā)現(xiàn)嗎?
生:從“昏暗”這個字眼可以看出凡卡孤獨、無助的心境。
師:為什么呢?
生:因為人們在遇到不幸時,有時會祈求神靈的保佑??蛇B眼前這救苦救難的神像都成昏暗的了,還有誰能救他脫離苦海呢?
師:真好!這一點連老師都沒有注意到。看來我得向你學習,以后讀書應再細致些。
生:我覺得凡卡非常向往鄉(xiāng)下生活,因為他回憶與爺爺在鄉(xiāng)下的日子給人的感覺很美。
師:對這一點誰還有不同看法嗎?
生:我認為凡卡鄉(xiāng)下的生活一點也不美。他在鄉(xiāng)下照樣吃不飽,穿不暖,還跟著爺爺挨凍、受累。只不過他不受別人欺負罷了。
生:這是襯托。凡卡把鄉(xiāng)下吃不飽、穿不暖、挨凍、受累的日子想得很美,是為了襯托他現(xiàn)在生活的悲慘。
師:(在學生就這一問題充分發(fā)表看法以后)我個人認為,寫凡卡回憶的這兩段文字,看起來如童話般美麗,實則飽含苦難。就是這樣苦難的日子,凡卡卻是那么的向往,由此更能襯托出凡卡做學徒時生活的悲慘。這也是本文表達上的一大亮點。
生:“楦頭”是個啥東西?
生:我知道,是做鞋用的。用木頭做成腳的模型,用來撐新鞋的。我媽做鞋就用它。
師:你能留意身邊的事物,真不錯!還有誰有疑問?
生:凡卡生活那么窮苦,他只有九歲,他怎么會寫字呢?
師:你很會想問題。同學們相互討論討論,說說你們的看法。
生:凡卡是跟他爺爺學的。
師:怎么說?
生:文章結尾寫爺爺在讀凡卡的信,說明爺爺識字。凡卡在鄉(xiāng)下可能跟爺爺學過識字、讀書。
師:很有道理。還有其他看法嗎?
生:他可能是自學的。
生:富人家的孩子上課時,凡卡躲在教室外邊偷學的。
師:同學們的觀點都有道理。其實,老師在讀課文時也對此有疑問。我查閱了一些資料,想知道嗎?(學生異口同聲:想?。┱n文是經過編者刪節(jié)的。在《契訶夫文集》第五卷的原文小說,有這樣一段被刪去的話:“當初凡卡的母親彼拉蓋雅還活著,在老爺家里做女仆的時候,奧爾迦?伊格納捷耶芙娜(筆者注:老爺家的小姐)就常給凡卡糖果吃,閑著沒事做便教他念書、寫字,從一數(shù)到一百,甚至教他跳卡德里爾舞??墒堑缺死w雅一死,孤兒凡卡就給送到仆人的廚房去跟祖父住在一起。后來又從廚房給送到莫斯科的鞋匠阿里亞興的鋪子里來了……”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凡卡之所以能寫信,是老爺家小姐教他念書、寫字的結果。至于小姐為什么喜歡他并樂意教他,這又和凡卡的母親曾是小姐寵愛的女仆有關系。怎么樣?這樣解釋是不是更具說服力?
生:課文結尾寫凡卡甜蜜的夢。我認為他的愿望是實現(xiàn)不了的。因為他在信上沒有寫清爺爺?shù)牡刂贰?/p>
師:如果凡卡在信上寫清地址,他的愿望能實現(xiàn)嗎?討論討論,說說看。
生:就算爺爺把他接到鄉(xiāng)下,他的日子也好不到哪兒去。
生:爺爺只是個給富人家守夜的,可能連自己的溫飽都解決不了。凡卡到鄉(xiāng)下免不了忍饑挨餓,弄不好可能會成小叫化子。
生:爺爺根本照顧不了凡卡。要不他怎么會讓九歲的凡卡給人家當學徒,把自己的孫子往火坑里推呢?
師:是啊,在那樣一個黑暗的社會,下層勞動人民美好的愿望也只能像凡卡所做的甜蜜的夢一樣,是根本不可能實現(xiàn)的。作者以凡卡甜蜜的夢結尾,暗示了他愿望的破滅,給人留下深刻的思考,以激起人們對凡卡命運的神奇同情和對黑暗社會現(xiàn)實的憤恨。
學生自由感情朗讀課文,為本課教學畫上圓滿句號。
在互動交流的課堂,學生發(fā)言積極,思維活躍。他們或陳述閱讀所得,或質疑探究,或補充完善理解批注,真正做到了手動、口動、眼動、心動、筆動。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很高。
三、互動交流的延伸
每篇課文結束以后,我總是為學生推薦一些與課文相關的書籍,讓他們用課堂上學到的閱讀技能進行課外閱讀,有意識地將學生的閱讀由課內引向課外。如學完《凡卡》一文后,我為學生推薦了《變色龍》、《套中人》、《農民》、《第六病室》、《小公務員之死》等一些契訶夫的小說作品。學生閱讀的熱情很高。著名教育學家葉圣陶先生曾說:“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薄胺彩呛玫膽B(tài)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為習慣,只有熟練成了習慣,好的態(tài)度和好的方法才能隨時隨地表現(xiàn),好的方法才能隨時隨地應用,好像處于本能,一輩子也用不盡?!敝铝τ谶@樣的教學實踐,旨在通過由扶到放的過程,教學生學會讀書,盡情體驗讀書的樂趣,反復而為,漸成習慣,引領學生邁入閱讀的殿堂。這不正是閱讀教學的精髓所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