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1875(2009)10-118-0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A層)能深刻理解原電池概念、原理、構(gòu)成條件,熟練地判斷原電池的正、負極,正確書寫電極反應及總反應式。(B層)能較好地理解原電池的概念和構(gòu)成條件,會判斷原電池的正、負極,較熟練地書寫電極反應及總反應式。(C層)能理解原電池的概念和構(gòu)成條件,會判斷原電池的正、負極,會書寫簡單的電極反應式及總反應式。
過程與方法:通過歸納與整理,掌握正確的解題方法,并通過同學間的合作與交流,培養(yǎng)培養(yǎng)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結(jié)合生產(chǎn)、生活實際,學習原電池原理在生產(chǎn)、生活中的實際運用,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學重點:原電池的構(gòu)成條件、工作原理,正負極的判斷
教學難點:正、負極電極反應式和電池總反應方程式書寫
教學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總結(jié)歸納法、講練結(jié)合法
復習引入:原電池原理及應用在我們的生活中經(jīng)常用到。如鋰離子電池的應用,利用原電池原理加快鋅與稀硫酸的反應速率。下面,我們就對原電池的有關(guān)知識進行復習。
一、知識要點回顧——原電池
1.定義:將 能轉(zhuǎn)化為 能的裝置稱為原電池。
2.形成條件
3.原電池的工作原理
電子移動方向: 極→ 極;
電流方向: 極→ 極;
電流計指針偏轉(zhuǎn):偏向 極。
4.判斷原電池正、負極的方法
設計意圖:回顧基礎知識,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和概括能力
二、類題演練,分層鞏固
(BC層)1、由鋁、銅、銀和稀硫酸,可以組成原電池的種數(shù)是( )
A. 2種 B.3種 C.4種 D.5種
(BC層)2、銀鋅電池廣泛用作各種電子儀器的電源,它的放電過程可以表示為:
Ag2O+ Zn+ H2O == 2Ag + Zn(OH)2
在此電池放電時,負極上發(fā)生反應的物質(zhì)是( )
A.Ag B.Zn(OH)2 C.Ag2O D.Zn
(A層)3、請根據(jù)反應Fe+Cu2+=Fe2++Cu,設計原電池,你有哪些可行方案?
負極: 正極:電解質(zhì)溶液:
設計意圖:使學生回顧原電池知識在應用過程中的易錯點,通過復習防止錯誤的再現(xiàn)。并引導學生歸納解題的方法。
三、拓展提高(學習小組合作完成)
某高一化學興趣小組為了探究鋁電極在原電池中的作用,設計并進行了以下一系列實驗,實驗結(jié)果記錄如下:
試根據(jù)表中的實驗現(xiàn)象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1、2中Al所作的電極(正極或負極)是否相同(填“是”或“否”)?。
(2)對實驗3完成下列填空:
①電池總反應方程式: 。
②鋁為 極,電極反應式:;
③石墨為極,電極反應式:;
(3)實驗4中鋁作負極還是正極? ,理由是。
(4)解釋實驗5中電流計偏向鋁的原因: 。
(5)根據(jù)實驗結(jié)果總結(jié)出影響鋁在原電池中作正極或負極的因素:
四、課外作業(yè)
(BC層)1、銅片和鋅片用導線相連接后,插入稀硫酸中,鋅片( )
A.是正極B.是負極
C.表面有大量氣泡放出D.發(fā)生還原反應
(BC層)2、鋅錳干電池在放電時,電池總反應方程式可表示為:Zn+2MnO2+2NH4+=== Zn2++Mn2O3+2NH3+H2O
在此電池放電時,正極(碳棒)上發(fā)生反應的物質(zhì)是()
A.Zn B.碳棒 C.MnO2和NH4+ D.Zn2+和NH4+
(AB層)3、把a、b、c、d四塊金屬片浸入稀硫酸中,用導線兩兩相連組成原電池。若a、b相連時,a為負極;c、d相連時,電流由d到c;a、c相連時,c極上產(chǎn)生大量氣泡,b、d相連時,b上有大量氣泡產(chǎn)生,則四種金屬活動順序由強到弱正確的為( )
A.a(chǎn)>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