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1875(2009)10-102-01
以下談談有關中學政治哲學知識部分教學中“形象教學法”運用的幾點思考。
一、必要性
一本教材加上一番空洞的說教,往往成了現(xiàn)階段中學政治課堂教學千篇一律的面孔?!叭狈盍εc生氣,提不起興趣”,是許多學生對該科目課堂教學普遍的反映。課堂教學改革已然成為教育界的共識,其呼聲一浪高過一浪。雖然教無定法,但是課堂教學如果不遵循教育教學規(guī)律,不遵循學生學習認知規(guī)律,即使教師流盡全身汗水,其效果也總是不盡如人意的。
在教學過程中,適當選用學生身邊的、熟悉的成語、俗語與故事,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為基點,遵循“現(xiàn)象——本質”的認知規(guī)律,將還課堂教學一份純樸與清新,將不斷提高學生透過現(xiàn)象認識本質,把社會實際歸結并上升為理論的能力。
二、實效性
“形象教學法”最大的優(yōu)勢在于它創(chuàng)設的教學實踐情景寬松而活潑的,呈現(xiàn)的材料深刻而典型的;學生的學習是興致盎然與積極主動的,思考分析是深入持久而又富有激情與創(chuàng)新的。所以它能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全面地鍛煉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貼近實際,它是可信的。
事物因聯(lián)系而存在。校園的小課堂,只有融入社會大課堂才是富有生機和活力的。成語俗語積淀了千年文化的精神,實例濃縮大千世界種種現(xiàn)實。它們或早已為學生耳熟能詳,或曾不經(jīng)意在學生現(xiàn)實生活里徜徉。所以,它們內容的真實性或代表的典型性,是學生不會也不能懷疑的?!拔飿O必反”、“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失敗乃成功之母”、“滿招損,謙受益”等等成語俗語歷經(jīng)時間的檢驗,對學生形成“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的理論認識是很有說服力的,是可信的。
激發(fā)興趣,它是親切的。
照本宣科或用理論去闡述理論,那么課堂教學就可能枯燥乏味。聽者如同嚼蠟,學習的積極性是無法調動起來的。而將成語、俗語與故事引進課堂,則它們親切的面容可使教學事半功倍。一方面,成語、俗語的饒有興味與故事情節(jié)的一波三折或出人意料,都將牢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添學習興趣。另一方面,材料的呈現(xiàn)與探討交流,不經(jīng)意間在營造一種輕松民主的和諧氛圍。膽大學生可以縱橫馳騁,暢快地張揚一番個性;膽小學生也能不時插上幾句,展現(xiàn)自己深藏不露的風采。
加深理解,它是純樸的。
學習科學要用科學的方法與思維。知識與能力的習得,既取決于學習者基礎、態(tài)度等內在因素,又在很大程度上與學習環(huán)境、方法手段等外在因素密切相關。講授法,給學生的僅僅是現(xiàn)成的理論知識。它一如漁夫送給自己兒子已經(jīng)捕獲的魚蝦,他終究沒有掌握捕魚的技能。因為這種知識的習得,并沒經(jīng)由“感性——理性”的科學認知途徑,是易逝的、不牢固的。“形象教學法”則是將完全純樸的感性材料呈現(xiàn)出來,須學習者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經(jīng)過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等抽象思維,最終發(fā)現(xiàn)并牢固掌握其內在實質。這樣習得的知識因其理解的相對深刻,而將更清晰、更牢固、更持久。
培養(yǎng)能力,它是包容的。
成語、俗語與故事引入課堂,只是起點。學生積極的參與,并在討論、辯析和探究中掌握知識鍛煉能力才是根本。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是從感性的此岸通往理性彼岸的風帆,搏擊風浪的他們將收獲的是科學真理與能力技巧。在這里,因為討論,閃耀著觀察分析問題能力的光芒;因為辯析,“百家爭鳴”的意蘊頗為濃厚,語言組織與表達能力的信鴿將飛翔藍天;因為探究,展開了學生思維的翅膀,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種子生根發(fā)芽便有了肥沃的土壤。
三、條件性
讓成語、俗語與故事走進課堂,開展好“形象教學”,應把握好幾個方面的度,否則有可能是“畫虎不成反類犬”,從而遺笑于大方之家。
數(shù)量要適中。如果引用材料過多,課堂變成它們的倉庫,教學中無法消化,反成了累贅。俗語說“過猶不及”就是這個意思。
質量有保證。一是價值取向要正確,即選用材料堅持正面。要弘揚正氣,謳歌正義;要激勵先進,支持發(fā)展;要尊重科學,鼓勵創(chuàng)新?!皶凶杂蓄伻缬?,書中自有黃金屋”顯然不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更能激勵學生注重自身修養(yǎng)積極進取。二是材料內涵有深度?!疤┥讲蛔屚寥?,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深”“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逼渲卸及笆挛锏淖兓l(fā)展”“質變與量變”等深刻的哲理。三是材料指向有針結性。應圍繞知識進行精選,寧缺勿濫,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我想,倡導“形象教學法”實質上就是倡導探究性學習,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動力,挖掘其學習潛力。讓我們打開那塵封已久的窗欞,多一份靈動,少一些呆板,還課堂一份純樸與清新。如是,經(jīng)我們親手栽種并精心澆灌的千萬桃李,必將盡吐芬芳,必將碩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