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一名科學教師,我在教學過程中,由以往的落后的教學觀念轉(zhuǎn)變?yōu)椤耙詫W生發(fā)展為本”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在輕松、愉快、參與的氛圍中,積極探究,思考,交流,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努力使每位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關鍵詞:探究 引導 新課程教學理念
中圖分類號:G6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1875(2009)10-018-01
2001年,大學畢業(yè)的我踏上了教師崗位。這是一份我熱愛的職業(yè),但由于是新教師,非常缺乏經(jīng)驗,總覺得課本上的現(xiàn)成知識很簡單,根本不需要仔細準備,很容易教給學生,所以無論是對于教學過程的探索還是教學方法的研究,都比較模糊草率,往往一個個知識點提出后,為趕進度,蜻蜓點水,淺嘗輒止,學生似懂非懂,我也管不了那么多。
一直進步不快的我,2003年調(diào)進了新的學校,遇到了這場轟轟烈烈的新課程教學改革。要說一開始就馬上自覺接受,并且積極投入,那是不真實的。由于固執(zhí)和惰性,一度無法接受現(xiàn)狀:自己明明是物理專業(yè)畢業(yè)的,卻要去教生物、化學、地理方面的知識,相當郁悶;而骨子里又很驕傲,認為那些基本知識都是小兒科啦,小菜一碟,手到擒來。因此,沒有很深入地系統(tǒng)研究新課標,在教學上仍照老套路來,相對于學生的探究過程,我更重視的是結(jié)果。課本上設計了很多探究過程,我卻能省則省,把結(jié)果對學生講一講,叫學生把結(jié)果背一背就可以了。低水平大面積機械重復,浪費了學生寶貴青春,同時也使教學質(zhì)量持續(xù)低迷。我不得不認真審視,究竟是哪個環(huán)節(jié)出了問題,終于,把眼光聚焦到了自己的教學理念上,原來我一直在用老套的教學觀念,再加上不夠認真,不善于反思,便出現(xiàn)了眾多學生在“題?!背粮?,但所學知識依舊不扎實難鞏固的“瓶頸”。
自從認識了自己的淺薄,我不再驕傲,不再含糊,在教學過程中開始注意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教學探究光合作用需要光的內(nèi)容,在2005年第一次教學時,我先把所有的實驗細節(jié)全部告訴學生,包括實驗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都詳細羅列,學生把要點也都記下來了。但是后來無論是在學生自己做實驗的過程中,還是從練習和考試上反映出來的成績看,許多學生并沒有真正掌握這些內(nèi)容。所以,在2006學年下半學期再次教到這個內(nèi)容時,我更新了教學思路,把以前單方面的灌輸改為設計問題、步步引入?,F(xiàn)將此次教學過程中,我和學生的互動片段摘錄如下:
師:同學們,綠葉是不是在陽光下能制造淀粉?
生:是。
師:怎么樣設計一個實驗來驗證一下呢?
生:取兩盆天竺葵,一盆放在陽光下,一盆擱在暗室里就行了。
師:兩盆?會不會個體差異很大呢?怎么改進一下?
生:那就一盆天竺葵,取不同的葉子,葉子不能摘下來,一些葉子用什么東西遮起來,另一些暴露在陽光下。
生:能不能取同一片葉子,一部分遮住,將暴露部分與遮住部分作對比呢?
師:當然可以,但是比較什么呢?
生:比較它們的生成物淀粉。
師:很好。不過被遮葉子里本來就是有淀粉的呀,怎么辦呢?
生:可以讓它把本來有的淀粉消耗掉。
師:怎么消耗呢?
生:將它在黑暗的地方放幾天就行了。
師:是的,我們做實驗前要把天竺葵放在暗室里2到3天??墒牵覀冇钟袀€問題出來了,怎么知道在陽光下的綠葉制造了淀粉呢?
生:那簡單,檢驗淀粉方法是加碘液,變藍的話,說明有淀粉,不變色的話,就說明沒有淀粉。
師:太聰明了??墒侨~子本來是綠色的,藍色的現(xiàn)象不很明顯,也許根本看不出有什么變化。
生:把綠色去掉。
師:怎么去掉呢?
(生思考,但一時想不出,這時要老師來引導。)
師:這樣吧,我們來做個實驗。
(師演示水浴法,把綠葉浸在酒精里,綠葉慢慢褪色,而酒精顯綠色。)
師:大家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綠色都到酒精里去了。
師:在綠葉中,使綠葉顯綠色的是什么呢?
生:葉綠體。葉綠體都跑到酒精里去了。
師:確切地說,是酒精能溶解葉綠素。
生:在已經(jīng)褪成黃白色的葉子上加碘,看是否變藍就能判斷有沒有淀粉了。
……
經(jīng)過和學生這一系列互動分析后,再指導學生做實驗,我發(fā)現(xiàn),無論是在當場實驗的過程中還是在后來練習和考試中,學生的出錯率大大降低。對于這次教學方法的改良所結(jié)成的碩果,我作了深刻的反思:
第一,充分激發(fā)了學生對自我的肯定。很多時候,我們都急于把正確的答案灌輸給學生,忽略了學生自我生成的能力,學生老是被動地接受,就對知識營養(yǎng)提不起很高的興趣。而當老師只給學生指個方向,讓他們自己去發(fā)現(xiàn),最后找到了正確的路徑,那種自我發(fā)現(xiàn)和自我實現(xiàn)的喜悅是任何老師都無法直接給予的。
第二,課堂的氣氛也活躍了許多。在被動靜止地接受老師的知識時,學生往往是缺乏生氣的;而把合作探究、共同生成還給學生后,課堂氣氛立刻激活。原來,每個學生都是可以變得很優(yōu)秀的,每個學生都愿意思考,都樂意說出自己的想法,都希望得到老師的賞識,即便是那些平時考試成績不怎么樣的學生,也同樣愿意去想去說,而且也能設計出相當優(yōu)秀的實驗,同樣能夠成為學習的主人。
第三,學生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感覺到的東西不一定能立刻理解,而理解了的東西則一定能深刻感覺到(在檢測和考試中呈現(xiàn))。當老師把所有的設計思路都直接灌輸下去時,學生成了被牽著的木偶人,也就喪失了自己的思考(感知和理解),必然印象不深。而當他們經(jīng)過自己思考,感知、領悟到要解決的問題之解法和路徑時,解題思路已經(jīng)深深印在腦中了,理解便相當透徹,印象也就相當深刻。
曾經(jīng)在哲學書上看到過,任何一種價值觀方法論的個人修煉,都有一個由順從、認同再到個體內(nèi)化外顯的過程。新課改與其說是針對學生,不如說是針對老師的,老師只有充分內(nèi)化新課改的教學理念,才能真正在教學中把新課程的思想滲入全過程,讓學生在愉快的課堂氣氛中真正學到學習的方法,在人生的道路上也能用這些方法去及時充電、迎接挑戰(zhàn),讓生命之水流淌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