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分層教學,是一種教學策略,也是一種教學模式,更是一種教學思想。新課標理念下的初中體育與健康分層教學,主要體現在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針對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實行分層推進,創(chuàng)設一種適應學生自身發(fā)展,努力達到“最近發(fā)展區(qū)”的個性化教學,以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的目的。
關鍵詞:初中體育 分層教學 個體差異 因材施教 個性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1875(2009)07-129-02
一、初中體育分層教學的提出
《體育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體育教學應充分注意到學生在身體條件、興趣愛好和運動技能等方面的個體差異,根據這種差異性確定學習目標和評價方法,并提出相應的教學建議……”。但是,長期以來,體育課的教學與考核,只能在教師的嚴格要求下,按照統(tǒng)一的標準來衡量學生體質狀況,導致基礎好的“鶴立雞群”,基礎差的“望塵莫及”,使得兩極分化更為明顯,嚴重挫傷了學生進一步練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影響了學生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的整體提高。
隨著體育新課程的改革實施,新的課程標準向我們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課標理念下,課堂教學被視作師生生命體交往互動的特有活動方式。教學中,教師和學生構成了相輔相成共同發(fā)展的共同主體,要使師生的交往互動充滿生機和活力,實現師生生命體的自由而充分的發(fā)展,需要努力營造一種富有人文氣息的課堂氛圍。而且因材施教原則和可接受性原則告訴我們,教學只有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從實際出發(fā),才能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并使學生的聰明才智得到充分發(fā)揮,尤其是要處理好一般與個別、集體與個人、點與面的關系,正確對待個別差異,因此,教師應當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采取不同的方法,提出不同的要求。同時,教育心理學又指出,創(chuàng)設積極的課堂氣氛,符合學生的求知欲和心理特點,使師生之間、同學之間關系和諧,使學生產生滿意、愉快、羨慕、互助等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和情感體驗,這樣,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為此,筆者近幾年嘗試在初中體育與健康教學中進行分層教學實踐,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初中體育實施分層教學的理論依據
體育分層教學就是根據學生在學習中表現出的能力、興趣愛好等個性差異,把一個集體分成若干不同層次的組,其中各層組中的學生能力等方面接近。教師根據各組情況,確定層次組學生學習內容、方法和達成課程目標等,使每位學生獲得不同標準下相近程度的技能技術提高。體育分層教學有助于學生適當地進行自我評價,并能使各層組學生確定自己的下一步適合于自己努力奮斗的目標,促進其個性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
分層教學,既是一種教學策略,也是一種教學模式,更是一種教學思想。它強調了“教師的教要適應學生的學,學生是有個性差異的,不能以犧牲一部分人的發(fā)展來換取另一部分人的發(fā)展。學生的個體差異是一份寶貴的可供開發(fā)的教育資源”。其核心是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充分發(fā)揚學生的主體精神,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潛能,創(chuàng)設一種適應學生自身發(fā)展,努力達到“最近發(fā)展區(qū)”的個性化教學。早在2000多年前,我國古代教育學家、思想家孔子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教學思想原則,主張根據學生的個性與特長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注重補偏救弊,促進學生的正常發(fā)展。體育分層教學正是這種思想的真正貫徹實施體現。
三、初中體育分層教學的實施策略
根據學生在身體素質、運動能力、體育素質及個體心理傾向等方面的差異,我們可以將學生分為A、B、C三個層次(其中A為優(yōu)等生,B為中等生,C為后進生),并分別制定教學目標為創(chuàng)新性目標、發(fā)展性目標和基本性目標。創(chuàng)新目標是指學生在熟練掌握所學內容的基礎上,對大綱范圍能有所拓寬,對教材內容能有所深化;發(fā)展性目標是指學生在掌握所學內容基礎上,對拓寬的內容有大致了解;基本性目標是指學生熟練掌握大綱規(guī)定的基本內容。由于體育課程內容不是唯一的,它設置了多種多樣的學習任務,因而這種分層也不是固定不變的,它要求授課教師上課前要做好充分準備,深入了解學生,認真?zhèn)浜谜n,使課時具有周密的計劃性和顯著的針對性。要做到深入了解學生,研究分析學生學情。由于學生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主體,其能力、興趣、動機、學習方式、接受教學信息的情況均有所不同,更由于教學組織工作是動態(tài)的,組織形式的運用與教學內容、課的類型、場地器材、學生情況等諸多因素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它可隨著其內容的變化而變化。所以教師要隨時隨地注意層次的變化,因人因時制宜,調整教學方法與要求。
不同的教材有不同的教學組織形式,同一教材也有不同的教學分組形式,同一教材新授課和復習課也是不同的,一節(jié)課中一個教材與兩個教材也是不相同的。可先根據上學年體育成績大致分層,然后將本期的各項測驗成績與上學年成績比較,初步認定學生的層次,再根據平時對學生各項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的考察摸底,進行綜合能力評判,最后以動態(tài)的視角來觀察學生所處的層次。具體操作如下:
1、教授同一內容時,根據身體能力差異設計分層組教學形式:
1.1臺階式:明顯地分成優(yōu)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個層組,且每組人數遞減形式設計,教師根據各層組完成任務情況可適時適當改變標準。如在跳高教學中采用此種形式,則對四個層組分別設四個不同跳高區(qū)域高度,如:90厘米、100厘米、110厘米、120厘米,由低到高。教師提出要求凡能跳過90厘米高度的,才能去跳下一個高度,以此類推,連續(xù)三次跳不過去的,回去跳低一級別的高度。這種臨時性的分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積極進取、敢于拼搏的精神,又活躍了課堂氣氛。在使用這種分組過程中,要指導學生學會處理競爭與合作的關系。
1.2 菱形式:不明顯地分成幾個層次組甚至十幾個層次組,學生根據自身的特點和能力,在練習中自我選擇、自我評價定位與教師巡視參評分組相結合。人數以兩頭少、中間多為宜。如在廣播體操和健康舞等教學中,通過采取此種形式進行分層,縮短了教學時間,提高了課堂效率。
2、教授多種內容時,根據學生需要、興趣愛好、性格等設計分層組教學形式:
2.1五環(huán)式:學生分層組后可相互交換練習內容。如在發(fā)展力量素質練習時,提供多種的練習內容讓學生自由選擇后分組進行。即要求分別選擇一種發(fā)展不同部位力量的內容進行循環(huán)練習,中途可以變換內容,拓展了其自主空間,張揚了個性,促進了學習效果。如下圖示:
2.2 條塊式:學生分層組后可不變換練習內容,至練習結束。如在籃球教學時,將學生分為A、B、C、D等幾個層次組,分別進行三人籃球賽(A)、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B)、行進間運球(C)、原地傳接球(D)等練習,直到結束。但采用條塊式分層組,要注意單項活動積極分子的培養(yǎng),教師可穿插于較弱層組。
3、根據教材、教學內容的不同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搞一些臨時性的按體能、技術、心理分組教學。如學習技巧“肩肘倒立”時,學生按原固定的順序練習幾次后,可能出現能獨立完成的、在老師或同學幫助下完成的、完不成的幾種情況,這時教師可采取彈性分組的方法進行教學,按完成的程度分組教學,各層次還可隨時升降,以達到提高教學效益的目的。
四、初中體育分層教學的成效
初中體育實施分層教學可以大面積提高課堂效率。使后進生堂堂學有所得,提高了學習體育的興趣,優(yōu)生堂堂都能吃得飽,增強了自學能力和吸取知識的獨立性。有利于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和適應社會需要的新型人才的培養(yǎng)。其中最為突出的是能更好的發(fā)展學生個性,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積極主動性。通過分層教學,對不同層組教學對象確定不同內容、任務、盡量做到使其通過努力能完成既定目的,一方面可激發(fā)起學生繼續(xù)學習深入學習的需要和動機,對所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另一方面,能充分發(fā)揮每個層次組每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可使每個學生都能積極主動的投入課堂教學中,使身心得到真正意義上的有益鍛煉。
2、相對平等性。通過分層教學,使每位學生處在各方面條件基本相同的環(huán)境中求知,改善平衡了學生的心理過程,促使其融入集體中,處于同一起跑線上,體現了相對平等性。如在籃球原地投籃教學中,為達到某一目標(投籃命中),對不同性別、能力的學生進行分組,練習時各層組學生分別采用不同的投籃距離,較弱層組適當縮短投籃距離或降低練習籃板的高度,使練習者都能達到投籃命中的效果。
3、進取提高性。體育分層次教學,使學生通過不同的練習要求練習后,技術、技能上獲得分層組前的完善和進步,樹立起自己學習新難技術、獲取高技能的信心,使優(yōu)者更優(yōu),差者更強,人人進步,促進學生向更高要求、目標不斷進取,獲得不同層次上的提高。
五、初中體育分層教學實踐反思
體育教師在分層教學實踐時,在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上要注意以下幾點:
1、分層組要根據器材、場地、人數、性別、能力差異、個性特征等情況,做到多結合,能多則多,但要根據練習情況隨時調整。
2、注意鉆研教材和新課程標準要求,確定教學任務、內容要根據分組情況而定。每組都要明確練習內容、任務,要達到的目標,升組的標準,換組的時機,練習方法、手段和運動負荷等。
3、多采用有利于學生個性發(fā)展的競比激勵方法。如:同組競賽、低層組向高層組挑戰(zhàn)賽、不同標準下的多層組間比賽、練習后的考評表揚等,集體項目如籃球、排球等球類項目,還可采用人數多比少等方法。
4、把思想品行、體育精神貫穿于課堂教學中,教師多用啟發(fā)性,鼓勵表揚性的語言,表揚他們的進步,要求他們堅持學習和練習,克服困難。讓每個學生都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特長,補其所短,激勵進步,使后進生看到自己的閃光點,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中等生看到自己的發(fā)展前景,增強進一步努力的信心;優(yōu)等生知道學無止境,明確今后發(fā)展的方向。做到“長善救失”,通過合理有效的練習方法和刻苦不懈的努力行為,對所學習內容在技術、技能上,在個性的發(fā)展中獲得一定的提高。
5、要做到綜合評價??己伺c評價應該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以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是否積極、鍛煉是否認真刻苦等方面為主,激勵學生積極進取,主要通過教師對學生的觀察、考查和測驗,并參考學生自我評價和同學間互相評價的意見,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定。
總之,教師在編排設計、實踐體育與健康教學時,要從多方面、多層次去考慮自己的教學對象,在教學形式上不拘泥于某種模式,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使每一堂課都具有強勁的活力和豐富的藝術性。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金小兵.新課標下的教學模式初探[J].體育教學,2003(4).
[3]陳建德.體育課分層次教學嘗試[J].福建教育,2005(3).
[4]胡亮.“分層教學”在美術教學中的運用[J].廣州師訓,2007(5).
[5]劉偉潮.實施分層,讓每個學生獲得成功[J].廣州師訓,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