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yǎng)學生觀察動植物的生活習性、形態(tài)結構、生殖發(fā)育的能力,分析解釋一些生物現象的初步能力,是中學生物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把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作為重要的教學任務之一。本文談談如何在生物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
一、觀察能力的概述
觀察能力是指運用感官進行有目的、有計劃、持久的知覺活動。它是認識自然,獲取信息必不可少的一種智能活動。觀察在生命科學研究上具有重大作用,許多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的規(guī)律是由生物學家通過觀察發(fā)現的。荷蘭德爾夫特市的列文虎克用顯微鏡觀察一滴池塘水,發(fā)現了微生物世界;奧地利生物學家孟德爾,通過觀察雜交豌豆后代的性狀,發(fā)現了遺傳規(guī)律,創(chuàng)立了遺傳學。在對生命現象觀察的過程中,生物學家們積累了大量感性材料,經大腦思維加工形成了理論學說。達爾文在五年環(huán)球考察中,積累了豐富的動植物及大自然的觀察資料,經過研究提出了自然選擇進化論,寫下了《物種起源》這部巨著。
二、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觀察方法
觀察能力的提高,有賴于正確的觀察程序和方法,教會學生用正確的方法進行觀察,對培養(yǎng)學生觀察力是很必要的。
1.對比觀察
對比觀察是運用縱橫比較進行觀察,同中求異或異中求同。對比觀察能使學生從平常的現象中發(fā)現不平常的東西,從相似的事物中找出差異以及從差異中找出共同點或因果關系。例如:在觀察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發(fā)現中,普利斯特萊的實驗,就是用對比來發(fā)現植物生長需要二氧化碳。
2.重復觀察
為了保證觀察結果可靠性,觀察的次數要多,否則就難以區(qū)分偶然發(fā)生和一貫現象。也就是巴甫洛夫所說的“觀察、觀察、再觀察”,深刻地揭示了觀察的嚴肅性和科學性。
3.先整體觀察后局部觀察
教師要指導學生全面進行觀察,抓住事物的各個方面及其發(fā)展變化的全過程,這樣才能達到認識事物的目的。例如:觀察葉片的結構,先用肉眼觀察葉的形態(tài),觀察葉上表面與下表面的區(qū)別,再制作葉片橫切面的臨時玻片標本,將自制的臨時玻片標本放在低倍顯微鏡下觀察,仔細觀察葉片的表皮、葉肉和葉脈三個部分,認識和掌握葉片的形態(tài)和結構。
三、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的途徑
學生的觀察能力只有在觀察實踐中才能形成和發(fā)展。生物教學的各種活動都離不開觀察,它們都是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的途徑。在多年的生物教學實踐中,靈活運用適當的方法和途徑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并能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1.充分利用課堂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1)利用多媒體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多媒體教學形象直觀,它和教材中的插圖緊密配合,具有生動、形象、可視性強的特點。比如,在講生命的基本特征時,就可收集許多植物、動物、真菌(蘑菇)以及細菌、病毒的圖片,制作幻燈,讓同學們觀看,將抽象思維轉化為形象思維,也使學生的記憶能力、判斷能力得到培養(yǎng)和提高。
(2)通過演示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演示實驗是一種加深學生感性認識的直觀教學方法,也是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的有效途徑。在演示實驗中,為使學生觀察準確,教師演示操作必須規(guī)范、準確,實驗現象要清楚;演示前要講清實驗裝置的名稱、構造、性能、原理及注意事項;要指導學生進行觀察,要啟發(fā)學生在觀察過程中積極思維,透過現象看本質。
2.通過生物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實驗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形成生物概念,理解和鞏固生物知識,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生物實驗中,學生要通過視、聽、嗅、觸、味,全面觀察動植物和人體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功能,因此生物實驗是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的主要途徑。通過生物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時,教師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充分做好實驗前的準備工作,這是保證觀察順利進行的前提。準備工作應該包括:①準備實驗用具和選取實驗材料。②做好實驗準備。課前,教師一定要按實驗要求親自做一遍實驗,以便了解觀察內容的各個細節(jié)和觀察中易出現的問題,從而上課時能正確指導學生。③精心設計觀察的方法和程序。
(2)明確觀察的內容、步驟,指出觀察的重點和難點及解決的方法。在學生開始觀察前,教師要通過講解、學生預習,使學生明確觀察的內容、步驟、重點、難點,使學生在觀察時目標明確,有條不紊,重點突出,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3)掌握與觀察有關的基本技能。對生物現象的觀察僅使用感官是不夠的,往往要借助于各種觀察用具和技能。如,動植物細胞、組織及微生物等一些微小的結構,必須要用顯微鏡或放大鏡才能看見,觀察時還要將標本做成裝片(或切片);有些標本需要長期觀察,則要制成蠟葉標本或者浸制標本。因此,在進行觀察前,一定要使學生掌握各種觀察工具的使用和技能運用,這對學生順利地進行觀察及培養(yǎng)觀察能力是很重要的。
3.通過課外活動和野外觀察,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利用課余時間和假日組織學生開展課外活動和進行野外觀察,通過采集、制作動植物標本、栽培植物、飼養(yǎng)動物、生態(tài)調查等,可以觀察到大量的感性材料,這不僅大大地擴大了學生的知識視野,同時還培養(yǎng)了觀察興趣、觀察能力和科學的工作方法。因此,課外活動和野外觀察是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的又一條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