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如果課堂評價運用得好,它對于創(chuàng)造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習興趣,調動其積極思維,增強克服困難的決心,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如何利用好課堂評價這一教育工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學習質量的提高呢?本人在該方面作了一些嘗試與探索,下面就此談幾點體會:
一、注重評價標準的個性化,激活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
傳統(tǒng)的評價過分強調統(tǒng)一標準。出于嚴格要求,教師往往以班里的尖子學生的回答作為評價參照,于是,大多數學生的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往往就會“不盡人意”?,F代素質教育觀倡導學生參與評價后,教學組織形式呈現多樣化,學生自主活動的時間增多了。在小組內、班級里有了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意見和結論的機會,而再也不是去揣度教師期待的標準答案,課堂上就會出現不同的聲音,引發(fā)爭論,甚至還會出現一些教師意想不到的“奇談怪論”。如果此時,我們還以教師的權威去壓制這些“奇談怪論”,以自己的標準答案來作最終的評價,那只會限制學生的思維,導致學生好奇、探究、創(chuàng)造的內在動力的減退,最終扼制了學生個性的自由發(fā)展。因此,在課堂評價的標準上,應強化“自我參照”,就是以學生個體原有水平為標準,從“知識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法與過程”這三個維度入手,綜合地去評價學生。評價標準因人而異,學生的表現不求完美,只要有進步,就應給予肯定。這樣具有個體性特征的靈活評價,才能促進學生增強自信,發(fā)揮其創(chuàng)造潛能。
二、注重延時評價,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
人們由于受思維定勢的影響,新穎、獨特、有創(chuàng)意的見解常常會出現在思維過程的后半段。教師在課堂上倘若過早地對學生的回答給予終結性評價,勢必就會阻斷了學生的探究與思索,扼制其探索的欲望,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果教師此時能把握好評價時間的度,合理推遲評價,就能讓更多學生擁有更廣闊的思維空間,使之可以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來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參與表現的欲望,讓他們就問題展開自由的討論,互相取長補短,形成正確的觀點,這時教師再評價,并對學生進行必要的疏導,這樣就能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中,這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求異思維、多向思維等。例如:在教學《我盼春天的薺菜》中我組織學生討論“我盼春天的薺菜,是因為 ”一題時,就成功地運用了延時評價。其中一位學生說:“我盼望春天的薺菜,是因為渴望春天?!边@時教師沒有及時評價,而是接著讓幾位學生回答。學生有的說:“是因為我餓?!庇械恼f:“我盼望春天的薺菜,是因為薺菜好吃,挖薺菜時心情坦然?!甭犃诉@樣的回答,剛才那位學生又舉手了,說:“老師,我還想補充自己的回答。我盼望春天的薺菜,是因為春天有了薺菜,我是那么快樂、自由、幸福?!边@樣的回答正是體現了這個學生已學會了自我評價、自我選擇。試想,如果在學生產生錯誤觀點時,教師就立刻指出來,并出示正確答案,學生的理解和感悟會有他們探討得出的結果深刻嗎?
三、注重評價主體的多元化,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傳統(tǒng)課堂教學大多采用師生問答、教師評價的形式,老師成了評價的權威,是學生學習表現唯一的評定者。由于教師是課堂評價的“主宰”,課堂上缺乏了學生的積極參與,也就缺乏了生氣和樂趣,缺乏對智慧的挑戰(zhàn)和好奇心的刺激。現代素質教育觀,要求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生動活潑地學習,在愉悅的身心交往中發(fā)展學習技能,發(fā)展人格。所以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打破師生授受的傳統(tǒng)講授程式,促使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多向交流,在共同活動中自主學習,獲得知識,成了課堂評價改革的關鍵?!皩W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自然也是評價的主體,因此在課堂上,應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評價中,使其成為學習活動的有機部分。此時,教師就應在學生自評、互評的基礎上作好指導工作,為學生提供一些有效信息和評價語言,如指導學生如何多角度地去看待評價的問題,如何利用語言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意圖等。如在教學《窮人》一課時,教師引導學生質疑,有的學生提出:“文中的‘溫暖’和‘舒適’用得不夠準確?!庇械膶W生說:“漁家的小屋里只有一個沒有熄的爐子,外面寒風呼嘯,在里面聽得清清楚楚,說明屋子是漏風的,屋子里怎么可能說是溫暖的呢?”有的學生說:“是啊,廚房、餐廳、客廳、臥室都合在一起了,而且又是漏風的,怎么能算是溫暖、舒適?”有的學生說:“我覺得,‘溫暖’和‘舒適’用得非常準確,因為小屋跟外面相比是溫暖而舒適的?!贝藭r教師沒有及時評價學生,而是隨機引導:“有道理!你們能聯(lián)系上下文的內容來思考,具體說說嗎?”片刻,剛才持不同見解的那位學生又舉手要求發(fā)言:“我聽了剛才幾位同學的發(fā)言,覺得有道理。再聯(lián)系上下文想想,覺得我剛才講的沒有道理。”通過學生之間的互評、自評和教師的導評,不但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提高學生的評價能力。
總之,課堂行為表現評價有別于傳統(tǒng)的評價方法。課堂行為表現評價的目標是使每一個人的各種能力都得以體現,評價必須考慮學生個體間的差異,考慮每個人發(fā)展的不同階段和知識的多樣化,從而使不同程度的學生在不同領域的能力都有所提高。課堂行為評價作為教學活動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它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始終,在教學改革的浪潮中,我們要不斷積極研究、優(yōu)化評價內容和方法,促進師生共同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