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老師對于使用新版的北師大教材感到教學難度很大,認為內(nèi)容太多,知識零散。一些人對舊教材情有獨鐘,其實是沒有領悟這套新教材的教法要領。教舊教材的一般程序是:教單詞、翻譯、分析、講解、朗讀、背誦,大部分時間花在講解語言難點上,新教材不再是單純地以語法項目為主要脈絡來組織安排教學內(nèi)容,而是根據(jù)交際目的需要,即考慮語音、詞匯、語法結(jié)構(gòu)等要素,又考慮語言的實用功能,并使它們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為了適應新教材,在教學方法上,要徹底改變過去一言堂、滿堂灌的格局,以生動活潑的方法進行“聽、說、讀、寫、演、唱、畫”的教學,寓教于樂。還特別要注意防止兩極分化,筆者采取了分層教學的方法,覺得效果不錯,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首先,我把班內(nèi)的學生分成A、B、C三組。每個組都有自己不同的目標和要求。A組是學習較好有較高積極性的,要求背單詞錯三個以內(nèi),多數(shù)課文要背誦;B組是學習中等或中下等的,要求每天背部分課文和重點句,如果課文較長可以讓這組學生分兩次背。C組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單詞只記黑體字,背詞組和較少的重點句。除了分組教學之外,要抑制兩極分化,還要特別注意教學的方式方法。
一、激發(fā)動機,誘發(fā)興趣。
教學心理學告訴我們,只有學生感興趣的東西,學生才會積極地認真思考,并以最簡捷、最有效的方法去獲得最必要的知識,這就是求知欲??梢哉f,沒有興趣就沒有求知欲。在學生初學英語時,興趣都很濃厚。但隨著學習難度的增加,逐漸遇到一些困難,如單詞記不住,語音、語調(diào)掌握不準等,就會產(chǎn)生畏難情緒,學習成績也隨之降低。良好的師生關(guān)系對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大有幫助,因此,教師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關(guān)心學生,尤其是差生,同他們交朋友,不歧視他們。在這個關(guān)鍵時刻,一方面,我?guī)椭鷮W生在認知領域里學會動腦,傳授可供思考的知識,避免死記硬背。比如在引導學生讀、記單詞時,就教給學生拼讀規(guī)則。同時,繼續(xù)采用新奇而具有“刺激”的教學手段,如放錄像,掛圖配合錄音,開展“默寫單詞、首誦句型”的競賽等等,以幫助學生保持興趣。另一方面,在情意領域里,我?guī)椭鷮W生了解學習材料,明確學習目的,以提高學英語的理性認識。同時,幫助學生建立英語學習的目標體系,指導他們尋求達到一個個目標的途徑和方法,鼓勵他們在達到目標的過程中,克服困難,磨煉意志。如此不斷努力,一個個目標實現(xiàn)了,積小勝,成大勝,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更大、更持久。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出現(xiàn)差距是不可避免的。一旦出現(xiàn),就應該及時找學生溝通,分析他們掉隊的原因,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使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到學習外語的重要性。同時給予學習方法的指導,耐心幫助他們補習功課。對于一些有可能掉隊的學生,及早指出,說明掉隊的嚴重后果,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提高課堂效率,改進教學過程。
外語教學和其他學科一樣,有嚴謹?shù)南到y(tǒng)性和連貫性。學生在初一階段所獲得的語言技能,能否在初二年級得到繼續(xù)發(fā)展,是防止分化的又一個問題。這就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力求把教學搞“實”、搞“活”。所謂“實”就是講究實際效果,把教學大綱化為具體的要求,落實到教和學上,對每課時的教學計劃逐項落實。課堂上,少講空話,多做實事,精講多練,以學生為主;對每個單元進行考查、總結(jié),分析存在的問題,及時補漏,幫助學生過關(guān)。平時作業(yè)或測驗得到好成績或有進步的,一定在班上進行表揚,給予肯定;對作業(yè)錯漏較多的當面批改,及時訂正。主要做法是:①制定課前2分鐘用英語提問值日生制度,使學生牢固掌握每一課的everyday sentences。②課堂教學中講英語,讓學生置身于英語的語境之中。利用實際生活情景、表演情景、模擬交際情景、直觀教具創(chuàng)設情景等形式,幫助學生聽懂英語,進而理解枯燥的單詞、乏味的句型。③課堂答問,師生用英語作簡單對話。④遇到內(nèi)容有情節(jié)的課文,組織學生扮演角色,說一說,演一演。⑤每節(jié)課尾留出5分鐘,讓學生用英語練“說”。其內(nèi)容是新學過的知識,或看圖說話,或自由對話或敘述某事某物。所謂“活”就是側(cè)重聽說訓練,把外語課由“講演課”變成“實踐課”。
一位偉人說過:“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缺少的是對美的發(fā)現(xiàn)”。教師應該把愛心獻給學生,而且要堅持一視同仁,將神圣的師愛均勻地灑向每一個學生。享受教師的愛是每個學生的需要,也是每個學生的權(quán)力,這是他們得以健康成長的陽光、空氣和水。教師對任何學生都不能有所忽略,更不能歧視問題學生。在學生眼里,公正、博愛的教師才是最值得信賴的。希望我們的每一個學生,特別是“問題學生”都能生活在陽光中、雨露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