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文電影以其豐富的語言輸入和真實的語境有效地輔助英語教學,并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本文論述了英文電影在聽力教學中運用的優(yōu)越性,并重點對電影的選擇與運用英文電影的教學設計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英文電影 聽力教學 建構主義 真實語境 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9682(2009)09-0053-03
【Abstract】With their rich language input and authentic context, English movies can be used as effective supplementary materials to teach English and to enhance students’ overall ability.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advantages of English movies in teaching listening and some suggestions on movies selecting and instructional designing.
【Key words】English movies Teaching listening Constructivism Authentic context Instructional designing
一、引 言
近年來,英語教學的投入與產(chǎn)出的反差一直是困擾著學術界與英語教育界的問題。學生從小學甚至是幼兒園就開始學英語,一直學到大學,可大部分學生的英語水平也只是聽不懂說不出的“聾啞英語”,這使得大學英語的改革勢在必行。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于2004年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提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yǎng),以適應我國社會發(fā)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薄督虒W要求》還建議改進單一的教學模式,充分利用多媒體和網(wǎng)絡技術。
新要求體現(xiàn)了大學英語聽說教學的重要性。但目前的高校聽說課仍存在諸多問題。首先,聽力教材內容以測試為主,應試成為主要的教學目的,學生整堂課地聽材料做題目,基本上沒有說的機會。其次,聽力材料的呈現(xiàn)方式單一,主要是固定的男女生把文字材料朗讀出來,語音語調缺乏變化和多樣性,而且聽力材料無法為學生提供相應的語言情景,從而增加了學生理解的難度。
那么,如何彌補聽力教學上的不足呢?通過筆者的教學實踐發(fā)現(xiàn),英文電影具有傳統(tǒng)的聽力教材所沒有的優(yōu)點,它具有較強的直觀性,自然地把語言與對話的環(huán)境,說話人的表情、姿態(tài)等多種成分結合起來,產(chǎn)生了身臨其境的直觀效果,同時,英文電影源于生活,貼近生活,語言地道通俗,內容豐富多彩,將其運用在聽力教學上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008年6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張堯學院士在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改革工作會議上提出了四六級考試改革的總體思路,其中最重要的改革就是:以來自電視節(jié)目或實際生活的視頻為基礎,進行除閱讀外的聽力、會話、語法、翻譯和寫作的考試。由此可見,引入英文電影輔助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也符合四六級考試總體改革方向。
二、英文電影在聽力教學中運用的理論依據(jù)
瑞士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提出了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該理論認為知識是學習者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而不是教師的傳授。獲得知識的多少取決于學習者根據(jù)自身經(jīng)驗去構建有關知識的能力,而不取決于學習者記憶和背誦教師講授內容的能力(何克抗,1998)。這對傳統(tǒng)教學理念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
“情景”和“意義建構”是建構主義學習環(huán)境強調的其中兩大要素。建構主義強調真實情景的必要性,認為學習者只有在真實的社會文化背景下學習才能重組原有知識結構,積極有效地建構知識。所以在學習過程中,教師應提供各種學習資源,使學習者在積極主動的學習中完成意義建構。英文電影通過圖象、文字、動畫等直觀形象的手段,構建了真實的語言交際情景,創(chuàng)造了真實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能在多感官綜合刺激中實現(xiàn)知識重構。
三、英文電影的優(yōu)越性
1.英文電影真實的情景語言有利于開展語境化教學,提高學生的語言技能。
情景教學法強調語言學習在真實的語景中呈現(xiàn)和練習,這樣才能有效地調動學習者的積極性。語境是指人們運用自然語言進行交際的言語環(huán)境,它對話語意義的恰當表達和準確理解起到重要的作用。就英語學習者來說,最理想的語境無疑是生活在英語為第一語言的國家,但這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是不實際的。而英文電影至少提供了半真實或者虛擬真實的語境,是有效輔助英語課堂的教學手段。
英語教學除了傳授語言知識,還應該發(fā)展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流的語言技能。電影語言的情景教學真實而直觀地展現(xiàn)了語言使用的背景和環(huán)境,提供了語言的交際情景,使學生不由自主地擺脫母語的羈絆,克服膽怯心理,更多地運用英語思維,自然地進入用目的語進行交流的狀態(tài),從而有效地提高語言技能。
2.英文電影的運用能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記憶力
研究表明,以聲像形式出現(xiàn)的語言呈現(xiàn)方式能顯著提高外語學習者的理解能力,聲像資料豐富的語境有助于聽力的多方面提高。同時,心理學對人類記憶特點的研究表明:單靠視覺記憶的效率為27%;單靠聽覺記憶的效率為16%;視聽覺并用為66%,并不是簡單的兩者相加為43%。[3]
傳統(tǒng)的聽力材料只有聲音的元素,而很多場景的轉換只能通過文字來說明,聽者往往容易將文字說明與聽力材料的正文混合在一起,引起了理解上的錯誤。英文電影將畫面與聲音有機地結合起來,語言信息更加完整具體,含義更為明確,有助于清晰的理解和長久的記憶。
3.英文電影能較長時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更有效地激發(fā)學習興趣。
英文電影往往能反映時代的思想,其題材豐富,故事情節(jié)曲折動人,能自然地把語言、認知和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聯(lián)結在一起,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注意力是影響聽力理解的一個重要因素,聲像并茂的影視材料能更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筆者曾對所任課班級學生的聽力注意力集中時間的長短做了一次調查:對于課本聽力題目,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普遍在15分鐘左右,一些聽力基礎差的學生甚至是3~5分鐘;對于英文影片則多在30分鐘左右,聽力基礎好的學生達到一個小時以上。由此可見,英文電影能讓學生較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是提高學生聽力理解的好材料。
著名語言教學專家Stempleski和Tomalin認為,音像結合的教學手段比任何一種教學媒體都能更加全面而真實地展示語言信息。同時,英文影片中個性化的人物語言能刺激學習者的語言模仿的愿望,有效地激發(fā)學習語言的興趣。而興趣是對學習起著催化劑作用的積極的心理因素,英文電影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豐富的故事內容以及富有生活氣息的語言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習不再成為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進而提高了學習效率。
4.英文電影培養(yǎng)了英語學習者的跨文化意識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學習語言也是學習文化,它們是不能截然分開的,在教學中應堅持語言與文化并重的原則。因此,學習語言不僅是學習詞匯和結構,它還包括了解目標語國家和任何一目標語為共同語的國際交流場合的文化。[2]
而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往往忽視了跨文化的重要性,只注重語言知識的傳授和操練。學生的跨文化意識薄弱和缺失往往造成語言交際上的誤解甚至是失敗。從某種意義上說,電影是一種包羅萬象的文化載體,英語電影從多方面、多角度展示英語民族的文化。[6]從電影中感受文化能理解得更為深刻,記憶也更長久。比如在《六天七夜》這部英文影片中有這樣一個情節(jié):男女主角在酒吧里相遇一番禮節(jié)性的問好后,男主角說:I will buy you a drink.(我請你喝飲料),女主角很驚奇且略帶生氣地說:hey, I am here with somebody.(喂,我是和別人一起來的),女主角的言外之意是,我有男朋友了,別來打攪我。女主角的反應在中國人看來有點過大,男士請女士不是應該的嗎?不接受也不必要生氣呀。在英語國家卻不是這樣,女士接受陌生或交往不深的男士的請客,也就暗示著關系會更進一步。
四、英文電影在聽力教學中的運用
很多英語教師喜歡在聽力課堂上播放英文電影,但缺乏計劃性和目的性。通常是想放什么電影就放什么電影,而且是通篇播放,沒有對影片播放的目的和要求進行交代。學生得不到有效的指導,看電影也只能成為娛樂和消遣,也就達不到教學的效果,反而浪費了寶貴的課堂學習時間,使學生對看電影產(chǎn)生抵觸情緒。
那如何讓英文電影發(fā)揮其優(yōu)勢,輔助英語聽說課達到有效的教學效果呢?
1.合理選擇英文電影
英文電影的選擇應主要從三個方面考慮。首先是語言。影片的語言應該規(guī)范清晰。語速過快,俚語過多的影片會影響學生的理解,也打擊他們的自信心。其次是主題,作為教學材料,影片的主題必須積極健康,切忌暴力低俗的內容。最后是影片的長度。如果是通篇播放的影片,長度應在90分鐘左右。鑒于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教學主要還是以片段播放為主,選擇與聽力課文有關的影視片段,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呈現(xiàn)給學生。
2.運用英文電影精心進行教學設計
由于英文電影的內容廣泛,語言豐富,可以根據(jù)不同的教學目的進行相應的教學設計。
(1)培養(yǎng)聽說能力的教學設計
傳統(tǒng)的聽力課堂只注重聽,而忽視了說的訓練。聽和說是兩種密不可分的語言技能。聽是語言的輸入,而說是語言是輸出,外語教學應遵循輸入與輸出并重的原則,如果只有輸入而沒有輸出,學生所學到的知識就很難內化成為自己的知識。
英文電影有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jié)使學生有很多的感想,這就激發(fā)了他們表達思想的渴望,這時候可以進行一些口語活動,比如師生問答、小組討論、角色表演等等,經(jīng)過英文電影視聽的語言輸入,學生的口語表達會更加自然流暢,大大提高了語言輸出的質量。
(2)培養(yǎng)學生應試能力的教學設計
教育司司長張堯學院士在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改革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其中的一個流程圖最能說明四六級改革的總體思路,主要程序是:①看一段來自某個電視節(jié)目或實際生活的視頻(5分鐘左右);②考生在觀看1~2遍視頻后回答關于視頻理解的4~5個基本問題;③聽力填空:把視頻中的會話按句重播,然后要求考生填寫出重播中的關鍵詞;④會話測試:把視頻中的會話按句重播,然后要求考生復述,評判使用語音識別技術;⑤閱讀測試:一篇或兩篇短文;⑥語法測試:以視頻和閱讀材料為基礎,回答語法問題;⑦翻譯測試:以視頻和閱讀材料為基礎,完成翻譯;⑧寫作測試:以視頻和閱讀材料為基礎,完成命題作文。
從流程圖可以看出,引入視頻是考試改革的最主要手段,體現(xiàn)四六級考試也開始注重真實語言情景的呈現(xiàn)。除了閱讀理解以外,聽力、會話、語法、翻譯和寫作的測試都是以視頻為主。教師可以根據(jù)考試改革的思路,運用英文電影進行教學設計以培養(yǎng)學生在聽力、會話、語法、翻譯和寫作方面的應試能力。比如,根據(jù)影片情節(jié)與主題,設計相關的問題或選擇題;節(jié)選詞匯短語豐富的片段設計填空題;精選語言經(jīng)典的片段進行段落聽寫,使學生通過影片的觀看和學習能掌握新的詞匯句型;要求學生翻譯影片中的經(jīng)典對白,或只看中文字幕說出英文句子,并與原聲進行對比;關于寫作能力的訓練,可以寫觀后感、影評等。
(3)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電影語言情景教學設計
由于課堂教學時間有限,而英文電影的播放又十分耗時,這就需要教師進行有效的課外學習任務的設計,這樣既節(jié)省時間提高效率,又能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比如,教師推薦一些好的影片讓學生課外觀看,并選出兩三部影片來寫影評或觀后感;或者每周安排一兩個學習小組負責一兩部影片,小組成員分工合作完成任務,一些成員對影片的背景和故事梗概進行介紹、一些成員就影片中反映的問題說出自己的感想,部分或全部成員選定某個片段進行表演等等。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能力,也節(jié)省了寶貴的課堂時間。
3.教師在電影教學中的作用
在運用英文電影進行教學中,學生是教學的主體,而教師則在整個教學活動中起主導的作用。首先,教師對影片進行整理和分類,使之與課本內容相聯(lián)系,能系統(tǒng)化地輔助課堂教學。其次,教師對所選的電影材料應盡量熟悉,這樣才能重點突出,節(jié)省時間,更有效地為課堂教學服務。同時教師還應多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聽取學生的意見,及時對電影教學進行調整和改進,使之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更突出教學的重點。
五、結束語
英文電影為英語教學提供了真實自然的電影語言情景教學,它彌補了傳統(tǒng)聽力課本的不足,正確地運用英文電影能對聽力教學起到有效的輔助作用。因此,教師應根據(jù)不同的教學目的進行相應的教學設計,使英文電影能更好地為教學服務,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 Stempleski, S. Tomalin, B.Video in Action: Recipes for Using Video in Language Teaching. Hemel Hempstead: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UK)Limited, 1990
2 Tomalin, B. Video in the English Class: Techniques for Successful Teaching. London: British Broadcasting Company, 1990
3 戴正南、黃光遠.教育技術與外語教學[M].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8:20
4 何克抗.建構主義——革新傳統(tǒng)教學理論的基礎[J].教育技術研究,1997
5 教育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8
6 龍千紅.電影與英語聽說教學[J].外語電化教學,2003.6
7 張堯學.關于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改革的總體思路[J].外語界,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