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泰國度假,留下至深印象的除了仙境般的藍(lán)天碧海以及平生感受到的最強烈的紫外線之外,就是一日三餐未曾間斷的美食。
說起泰國美食,我的腦海里便冒出酸甜、酸辣、甜辣等許多可以自由組合的詞匯。泰餐最有名的是搭配的各種香料和各種調(diào)料,基本都以上述口味為主。事實上,東南亞各國菜肴的籠統(tǒng)風(fēng)格都是以配料取勝,所以孫燕姿在去過印度之后才唱出“好像每個人都有特別氣味,聞了才發(fā)現(xiàn)那是咖喱作祟”,而我最不能理解的是在那些酷熱的國度里,人們居然都很熱愛煎、炒、烹、炸的做法。
第一次嘗試在全然陌生的國度里自由行走,其實有點緊張。起初幾天點菜時,看那泰文、英文對照的菜單真是有點傷腦筋。鑒于自己在國內(nèi)吃過泰國菜,因此出手就點了“TUM-YAM-KONG”,就是泰國美食里的經(jīng)典名湯“冬蔭功”,說白了就是海鮮酸辣湯。在泰語中,“冬蔭”指酸辣,“功”是蝦,合起來就是酸辣蝦湯了。在國內(nèi)喝過的“冬蔭功”色澤全紅,可是在泰國,湯汁卻呈白色,看似清淡,卻是最教人上當(dāng),喝一小口便幾乎辣到喉嚨。
曼谷的考山路背包客云集,路邊有很多小吃攤。加上辣醬的牛丸串味道不錯,一種里面有蔬菜和粉絲的炸春卷也很好吃。而最有意思的是我們發(fā)現(xiàn)了類似于過橋米線的東西,可以指明要牛肉、雞肉或是培根,然后還可從餐車?yán)飻[放的貌似粉絲的主料里任選一種,有粗有細(xì)。攤主會把你選好的料先加上青菜,放在一個大笊籬里到熱湯里面燙熟,之后倒在碗里加上湯就可以了。調(diào)料里有一種又酸又辣的汁,放在“泰式米線”里格外美味。
滿街超低價的椰子、芒果、木瓜、番石榴等各式熱帶水果當(dāng)然也不能錯過。那些水果的味道絕對不是國內(nèi)超市里擺的進(jìn)口水果能夠比擬的。小販們熟練地把你選中的水果剖開,去皮去籽,切成方塊,用竹簽穿起,方便又整潔。
酒吧或是餐廳中的花哨雞尾酒也值得一嘗。在普吉島的一個夜晚,我捧著一款用菠蘿做成杯子的雞尾酒暢飲,根據(jù)當(dāng)?shù)靥厣{(diào)出來一款“普吉天堂”,酸甜適口,若有還無的酒味令人進(jìn)入微醺狀態(tài),再配上安達(dá)曼海中的龍蝦肉,那是我至今最難忘的一次大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