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是著名的語言大師。精煉、生動性格化的語言是他話劇語言風格的基本特色,尤其是北京話更具特色。他的戲劇語言來自于生活,經過他的提煉和潤色,成為精當、簡潔而又生動、性格化的語言。同時,他的戲劇語言也是樸素的,沒有什么濃烈的色彩,以“白描”見長。
《茶館》這部劇作不僅是老舍最成功的作品,而且還是建國四十年以來具有世界影響的我國優(yōu)秀劇作之一,作品中人物眾多,事件繁多而龐雜,但卻濃縮了五十年的社會歷史的風風雨雨,桑田滄海,刻畫了一個個性格鮮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它是我國當代文學寶庫的瑰寶。文中寫了舊中國的三個時代:從清朝末年戊戌政變失敗;帝國主義指使封建軍閥進行割據(jù)、混戰(zhàn);直到抗日戰(zhàn)爭勝利,解放戰(zhàn)爭爆發(fā)前夕。它不是正面反映急風暴雨式的社會革命運動,而是通過社會一角的演變,自然地透露出整個社會變動的信息。作者在劇中通過北京裕泰茶館五十年的興衰變化,從各個不同的側面,描寫了各種類型的人物,再現(xiàn)了黑暗的舊社會的一幅生活圖景,把那些冷酷無情的血淋淋的社會相一幅幅的展現(xiàn)在讀者和觀眾面前。它揭示了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表現(xiàn)了埋葬舊社會,迎接新中國誕生的主題。
他的劇本結構之嚴謹,語言之生動、形象之完美,以及閃爍著智慧與哲理的警句,都值得我們深思、探求。下面,我試從《茶館》一劇語言運用藝術特色淺談一下自己的理解。
一、戲劇中的語言準確刻畫出人物的特點
人物最重要的語言是對話,“對話是人物性格的索引,也就是什么樣的人說什么樣的話。一個人物的性格掌握住了,再看他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就可以琢磨出他將會說什么與怎么說。寫對話的目的是為了使人物性格更加鮮明,而不只是為了交代情節(jié)。”“凡是有名的小說或劇本,語言都是原原本本的,像清鮮的流水似的,一句連一句,一節(jié)跟著一節(jié),沒有隨便亂扯的地方?!币虼?,在戲劇文學里,沒有人物的語言就無從塑造人物性格。戲劇文學的語言(人物對話),是塑造舞臺形象極其重要的藝術手段。
《茶館》一劇中,老舍塑造人物的一大特色,就是用人物的語言和行動表現(xiàn)出人物自己的特征來。高爾基曾說過:“劇本(悲劇和喜劇)是文學中最困難的一種形式,其所以困難,是因為戲劇要求每個劇中人物用言語和行動表現(xiàn)自己的特征,而不用作者的提示?!崩仙嵩谶@方面的才能是有口皆碑的?!恫桊^》里有一句無恥的話:“大英帝國的煙,日本的‘白面兒’,兩大強國侍候著我一個人,這點福氣還小嗎?”活靈活現(xiàn)、入木三分地勾出唐鐵嘴這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里的無恥之徒的丑惡嘴臉。對裕泰茶館掌柜王利發(fā)性格刻畫,用他的話說,他“作了一輩子順民,見誰都請安,鞠躬、作揖”,便把他善于經營、謹小慎微,與世無爭的性格活畫出來。
老舍不僅善于用人物的語言和行動表現(xiàn)自己的特征,注意人物說什么,而且更注意人物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所說的話,所用的筆墨也常常是十分精煉的,從而加強了戲劇性、行動性,也表現(xiàn)出人物性格的特點。老舍曾說過:“我寫慣了小說,我知道怎么描寫人物。一個小說作者,在改行寫戲劇的時候,有這個方便,盡管他不大懂舞臺技巧,可是他會三筆畫出個人來。”如第一幕寫了三德子在茶館里胡作非為、蠻橫無理。性格耿直、剛強,富于強烈的正義感和愛國心的常四爺看不下去,憤激地說:“要抖威風,跟洋人干去,洋人厲害!”窮兇極惡的二德子非但不聽,還要動手打人,并把條桌上的蓋碗摔碎,同時抓住常四爺?shù)牟鳖I子,恬不知恥地說:“我碰不了洋人,還碰不了你嗎?正當這場矛盾沖突一觸即發(fā)之際,且看戲里吃洋教飯的馬五爺如何表現(xiàn):
馬五爺:(并未立起)二德子,你威風啊!
二德子:(四下掃視,看到馬五爺)喝,馬五爺,您在這兒哪?我可眼拙,沒看見您!(過去請安)
馬五爺:有什么事好好地說,干嗎動不動就講打?
二德子:嗻!您說得對!我到后頭坐坐去。李三,這兒的茶錢我候啦!(往后面走去)
常四爺:(湊過來,要對馬五爺發(fā)牢騷)這位爺,您圣明,您給評評理!
馬五爺:(站立起來)我還有事,再見!(走出去)
作者對這三個人物著墨不多,差不多只是一兩句話,卻寫得很細膩,把人物寫活了。不同人物說話的不同腔調、神態(tài)、動作,表明了他們不同的個性特征。二德子是個打手,他媚上壓下,無惡不作,一副奴才相。他對常四爺可以舉手就打,張口就罵,而對馬五爺卻是趨奉、避讓,低聲下氣,搖尾乞憐。愛國的常四爺說話不多,而剛直不阿的性格已躍然紙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馬五爺,大幕拉開的時候,“馬五爺在不惹人注意的角落,獨自坐著喝茶”,當二德子和常四爺發(fā)生沖突,幾至動武之際,馬五爺插上來,真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他在舞臺上亂哄哄的氣氛中,前后只說了三句話,就下場了。而他的社會地位、自負、威風、臭架子,已全部都包含在這三句話里了。不動聲色的三句話就把這個吃洋教飯的地頭蛇、洋奴的威風全部給抖露出來啦!
二、戲劇中的語言具有強烈的動作性
從話劇藝術的特性來說,臺詞(包括對話、獨白和旁白)是體現(xiàn)人物內心動作的形式,也是戲劇動作的基本形式。話劇者,戲劇性的基本因素正在于這個“話”字。小說是敘述體,作者可以提示,劇本采用代言體,一切都是用人物語言來表現(xiàn),僅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也可以把話劇看成是“語言”的藝術。但對這種說法,必須加以補充。日常生活中,大家每天都在說話,似乎寫好戲劇中的臺詞是很容易的,其實不然,要把日常會話提煉成戲劇臺詞非下功夫不行。人們對劇本中的臺詞,也有多種多樣的要求,這些要求都是對的,但首要的、基本的的要求,應該是要有“動作性”。使“話”具有戲劇性的根本問題就在于此。臺詞應有動作性,要能揭示出人物的內心活動,要能展開劇中人物之間的矛盾沖突,要能推動戲劇情的發(fā)展。且看老舍先生在第三幕里寫了王利發(fā)、常四爺和秦仲義這三個老頭子的一段對話,就很富有動作性:
王利發(fā):“我可沒有做缺德的事,為什么就不叫我活著呢?……”
常四爺:“沒有壽衣,沒有棺材,我只好給自己預備下點紙錢吧,哈哈……”
秦仲義:“……讓咱們祭奠祭奠自己,把紙錢撒起來,算咱們三個老頭子的吧!
三位老人在凄涼、辛酸的笑聲中撒紙錢給活人祭奠,給自己祭奠。他們并沒有痛苦、流淚,然而,王利發(fā)的一番話,真有聲淚俱下之勢。這段極度濃烈的發(fā)自內心的動作性極強的對話,展示了欲活不能、欲死不能的老人們的內心世界的矛盾性和復雜性。它既使人發(fā)笑,更催人淚下,這就是藝術語言的魅力。
話劇是“話”的藝術,老舍先生作為戲劇家是深知其中“味”的。他曾說過:“以言話劇,更須情文并茂,因為對話占有極度其重要的地位?!獙υ捠侨宋镄愿竦摹曇簟?,性格各殊,談吐各異,作者必須沉思熟慮:如此情節(jié),如此地點,如此時機,應該說什么,應該怎樣說。說什么可以泛泛地交代,怎么說卻必洞悉人物性格,說出掏心窩子的話來。說什么可以不考慮出奇制勝,怎么說卻要求妙語驚人。不論說什么,若總先想一想怎么說,才能逐漸與文學語言掛上鉤,寫出自己的風格來?!崩仙崾且晃徽Z言大師。他駕馭語言的能力很強,尤其對他所熟悉的北京話,運用起來得心應手,游刃有余。他的戲劇語言是來自生活的“活的語言”,經過他下功夫提煉和潤色,成為精當、簡潔而又生動、性格化的語言。同時,他的戲劇語言也是樸素的。沒有濃烈的色彩,以“白描”見長。老舍的語言風格對于他的戲劇創(chuàng)作藝術特色的形成,有著重要的作用。
三、戲劇中的語言含蓄,寓意深刻
老舍塑造人物的成功,同他善于運用人物個性化的語言是密不可分的。他用豐富純熟的北京話,精煉準確地讓什么人說什么話,什么話又只能由什么人說,這是劇中人物有能夠活靈活現(xiàn)的關鍵。人物在舞臺上“開口就響”,“話到人到”,使觀眾能聞其聲而知其人。這種個性化的語言是建立在角色的不同身份、地位、經歷、命運、教養(yǎng)上的,每個人都在說他自己才能說出的話,我們來看看幾個人物出場時的語言。
唐鐵嘴一開口就是:“王掌柜,捧捧唐鐵嘴吧!送給我碗茶喝,我就先給您相相面吧!手相奉送,不取分文?!被蠲撁摰毓串嫵鲆粋€窮困潦倒,以賣卦為生的江湖浪子的形象。黃胖子一上場,還沒看清人就叫道:“哥兒們,都瞧我啦!我請安了!都是自己弟兄,別傷了合氣啊!”完全是一個平日飛揚跋扈的流氓頭子的語言,這話也只能從他口中說出。而秦仲義出場時,只簡單一句話:“來看看,看看你這年輕小伙子會作生意不會!”作為房東,那種居高臨下的神態(tài),惟妙惟肖的表現(xiàn)出來了。又如劇中的沈處長,前后講話共有七次,而臺詞卻只有兩個字,其中的一個“好”字變換了一下聲調為“蒿”音,結果這個洋人“巴兒狗”的奴才嘴臉和對小百姓那種趾高氣揚的兇惡相,便活靈活現(xiàn)地暴露了出來。
老舍還很注意用人物間語言的對比,來表現(xiàn)他們的個性、性格。帷幕拉開,舞臺上出現(xiàn)了一八九八年戊戌變法失敗的那一年秋天的情景,秦仲義作為主張實業(yè)救國的資產階級改良派的代表人物,一出場便雄心勃勃地說:“把本錢攏在一塊兒,開工廠!……頂大頂大的工廠!那才救得了窮人,那才能抵制外貨,那才能救國!”他是個新興階級的代表人物,說話的口氣,神態(tài)是積極向上的。而與此相對照的反動的頑固勢力的代表人物龐太監(jiān)走進茶館,卻拿腔作調地說:“天下太平了,圣旨下來,譚嗣同問斬!告訴你,誰敢改祖宗的章程,誰就掉腦袋!”他笑里藏刀,奸詐狡猾,說話的神態(tài),腔調是頹廢沒落的。從他倆說話的不同語氣和神態(tài)的對比中,展示了他們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語言是極其精煉而個性化的。
他在《茶館》劇中的許多人物語言設計上都是從生活中選取的素材而且達到了所謂言簡意賅,經得起吟味,雅俗共賞的境界。劇中人物語言有許多地方都有著豐富的內涵,“話中有話”,一語雙關,一箭雙雕的地方很多。
比如,第一幕結尾之處,按劇中作家設計,是在一段靜場之后,閉幕之前,突出正在下棋的茶客那句帶三關意義的臺詞:“將!你完了!”透過這句話表面的意義,我們可以看出,第一,是指它直接表現(xiàn)棋勢的定局;第二是指它暗示受害者(康順子)的命運;第三是指它象征腐朽的清王朝。這加深了對代表清廷利益,維護清廷統(tǒng)治,自己和清廷一樣衰敗卻很冷酷的龐太監(jiān)的丑惡的揭露和批判。又如第三幕里,老掌柜接待剛進來的顧客,說:“二位早班兒!帶著葉子哪?”接著對兒子說:“老大拿開水去!“大栓下去拿開水時,他說:“二位,對不起,茶錢先付!”顧客之一說:“沒聽說過!”老掌柜說:“我開過幾十年茶館,也沒聽說過!可是,您圣明,茶葉、煤球兒都一會兒一個價錢,也許您正喝著茶,茶葉又長了價錢!您看,先收茶錢不是省得麻煩嗎?”另一顧客說:“我看哪,不喝更省事!”兩人干脆不喝茶,走了。拿開水的王大栓回:“怎么?走啦?”老掌掌柜說:“這你就明白了!”在老掌柜這句話里,包含著豐富的心理內容以及社會內容。
的確,老舍多才多藝,戲曲、曲藝、小說、散文、都有很深的造詣。他發(fā)揮了這個有利條件,努力把其他體裁的語言形式融會貫通到戲劇里來,在話劇民族化、大眾化方面作了可喜的探索。在《茶館》里,地方色彩很濃厚,大傻楊的三段數(shù)來寶,起了交待劇情的作用和刻化大傻楊這一人物的作用。同時,人物間的對話富于曲藝語言特點,采用了抖包袱的相聲語言手法,還有提示內心思想的警句,幾乎每個人物都有一句。劇本中還適當?shù)卮┎辶诵┍本┑胤椒窖栽~語,對那些土生土長的北京人來說,這些凝結著醉人的鄉(xiāng)土氣息的詞語,當然會帶來沁人心脾的親切感和喜悅感,勾起人們對鄉(xiāng)土風味的共鳴,獲得美的享受?!恫桊^》集中體現(xiàn)了老舍的多重藝術才華,同時也為我國話劇創(chuàng)作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