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大學生作為社會特殊的消費群體,其消費行為,是他們走向成熟、挑戰(zhàn)競爭、學會生存的重要標志。關注大學生消費狀況,把握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導向,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是當今教育工作共同關注的課題。
[關鍵詞] 大學生 消費文化 價值引導
大學生作為社會特殊的消費群體,其消費文化的塑造和培養(yǎng)直接關乎著大學生世界觀與價值觀的形成,進而對他們一生的品德行為產生重要影響。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學會科學合理地消費,讓他們感悟到父母艱難創(chuàng)業(yè)的歷程,明確錢財的來之不易,能夠激發(fā)他們刻苦學習、積極向上,產生孝敬長輩、奉獻社會的情感,立下創(chuàng)業(yè)的志向和決心。所以,關注大學生消費狀況,把握大學生消費的心理特征和行為導向,對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一、什么是大學生的消費文化和消費行為
消費文化是指消費者的消費價值判斷、指導思想與行為準則,以及反映在物質產品上的文化層次和文化趨向。大學生消費文化是指大學生在消費活動中所具有的指導思想、價值判斷與行為準則,以及反映在物質產品上的文化層次和文化趨向。它涉及到大學生的消費水平、消費觀念、消費結構、消費方式及具體的消費行為等。在此基礎上的大學生消費行為是指大學生在有一定消費觀念,為滿足自身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而采取的消費行為。
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消費群體,他們中絕大多數人不能通過全職生產勞動獲取收入滿足自己的消費。滿足他們消費需要的經濟來源,一是家庭(包括家庭負債供給)和親友們的資助,占消費資金的絕大部分;二是大學生通過各種途徑,開展勤工助學活動,獲取一定的經濟報酬,以彌補學習消費之不足。因此,大學生消費基本上屬于單純依賴性消費,然而他們的消費行為又是復雜多樣的。
首先,從消費過程中的行為導向上看,表現(xiàn)為兩個方面:一是符合社會普遍道德規(guī)范、符合角色以及獲得社會普遍認同的理性的、科學合理的消費;二是受西方大眾文化影響,以西方后現(xiàn)代消費理念為指導,注重享受,超越自身經濟能力的非角色性消費。這種消費價值判斷表現(xiàn)為:象征性和理想性,其核心內容是消費至上觀念,追求無節(jié)制的享樂、時尚潮流、超前消費,追求商品的符號價值。
其次,從消費結構看,目前高校學生的消費結構是不合理的,高消費和浪費嚴重。表現(xiàn)在除正常的食宿費、學習用品和日用品費外,其它開支比較大,所占的比例偏高。如交際活動消費(主要用于同學、朋友之間活動,如旅游、交流、請客和送禮等)、文體活動消費(舞會、影視、體育比賽的門票和體育用品等)。
第三,從產生問題原因看,社會原因(如城鄉(xiāng)差別等)、家庭原因(經濟條件、成員受教育程度等)、學校原因(文化背景、教育力度等)、自身原因(獨生子女和非獨生子女、消費心理問題、透支意識的加強等)等方面。
第四,從突出案例分析看,有以下幾種情形:(1)“我為名牌而瘋狂”?!芭⒆拥貌幌Т鷥r打扮自己?!边@是小王同學的口頭禪。據其同學小黃透露,有時為了追求名牌和與眾不同的款式,她經常在網上購買衣服。(2)想說愛你不“便宜”。一男生列出了自己每月的“愛情消費”清單:和女朋友每周下館子“改善生活”,一般一頓飯要50元,每周一次每月就要200元。每月通訊費還要200元。周末兩人出去玩,即使看場電影也要20元,要是女友看上什么心儀的衣服或飾物,還要買下來。這樣,一個月僅“愛情消費”至少也要七八百元。(3)“攀龍附鳳”的追求者和受害者。大一張同學說,同學來一次也不容易,自己也去同學那里,人家很夠“意思”,各個方面都照顧得很到位,到我這兒了,如果招待不周,那也太沒有面子了,無論如何也要“硬撐”。
二、當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乖張的原因
當前大學生在消費上出現(xiàn)無計劃消費、消費結構不盡合理,攀比斗富、奢侈浪費、戀愛支出過度等問題,甚至有些大學生家庭經濟狀況不允許高消費,但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消費欲望,不惜做出一些損人利己甚至喪失人格、法理不容的犯罪行為。大學生怎樣消費、消費多少,消費什么、與其思想、感情、價值觀念等社會意識密不可分。而社會意識的產生,既與社會大環(huán)境的負面影響有關,與家庭環(huán)境有關,同時也與學校缺乏正確教育引導有著密切關系。
今天的大學生生活在“沒有圍墻”的校園里,全方位地與社會接觸。當某些大學生受到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不良社會風氣的侵襲時,如果沒有及時得到學校老師和父母、親友的正確引導,非常容易形成人性中心理趨同的傾向,順應所謂的“時髦”、“潮流”,盲目追求高消費。與一些大學生不良的消費觀相對應的是,一些高校沒有開展針對大學生的消費觀念教育,對大學生的消費行為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具體表現(xiàn)為:其一,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研究不足。大學生的消費文化離不開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學校缺少對大學生思想觀念的深入了解,對待大學生的不良消費,不進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或者一棒子打死,或者聽之任之,其結果是管與不管一個樣,學生該怎么樣還是怎么樣。其二,“兩課”教學中對大學生消費觀的教育指導不夠。一些高校的“兩課”教學僅僅停留在政治理論課的教學上,一方面理論分析較多,聯(lián)系實際不夠,不能從大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等實際出發(fā),就理論講理論;另一方面,品德教育欠缺,人生觀、勞動觀、金錢觀、國情觀等重要思想觀念的教育沒有充分開展和深入進行,更不用說開展大學生的消費觀教育。其三,校風建設范疇中普遍缺少倡導大學生勤儉節(jié)約生活消費觀的內容。目前的校風建設從學生層面來看,主要關注的是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政治方向等內容,對學生生活中的具體思想、與行為關注得不夠,甚至存在嚴重忽視的現(xiàn)象,如大學生戀愛觀、消費觀、勞動觀等等。
三、結論與對策
當前,我國社會正處于激烈的社會轉型和全世界范圍內的經濟危機過程中,雖然社會經濟與以往比較已經取得卓越的成就,但是放眼世界,我們離工業(yè)化發(fā)達國家的距離還很遙遠。當代大學生在消費意識上不能脫離國情,脫離自身的條件基礎。加強大學生健康消費觀念的培養(yǎng)與塑造,引導其形成艱苦樸素、勤儉節(jié)約的消費品質,反對奢侈浪費、盲目攀比、過高消費等不良消費風氣,在當前國情和世界大趨勢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加強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的調查研究。教師應當重視和加強對大學生消費狀況的關注,注重研究大學生的消費心理與行為,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幫助大學生養(yǎng)成健康消費心理,形成正確的消費觀。在思想政治理論教學中,使用調查研究與理論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法,結合大學生的消費、戀愛、追星、形象塑造等實際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使理論教學擺脫空洞無物的說教,借以解決實際問題。
2.對大學生的財商加強培養(yǎng)。所謂財商,指的是一個人在財務方面的智力,即對錢財的理性認識與運用。財商與智商、情商并列為現(xiàn)代社會不可缺少的三大素質,也是現(xiàn)代教育不可忽略不宜回避的話題??梢赃@樣理解,智商反映人作為一般生物的生存能力,情商反映人作為社會生物的生存能力,財商反映人作為經濟人在經濟社會里的生存能力。學??梢耘e辦以“大學生消費”為話題的專題講座、研討會、辯論會等,讓大學生真正懂得什么樣的消費才是大學生應該具有的。
3.大學生良好消費風氣應該成為良好校風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校風是師德師風和學生學習、生活作風等的有機組合。其中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是體現(xiàn)學生生活作風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大學生良好的消費習慣得到培養(yǎng)和加強,就會對良好校風的塑造起促進作用,并形成校風助學風的良性循環(huán)。在校風建設中,不能滿足于“標語式”、“口號式”教育,應把校風具體化為大學生學習、生活的實際內容,成為看得見摸得著的引導牌。
大學生的消費文化不僅對其自身的思想、道德、人格和生活方式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而且會影響到教師,乃至整個青年群體的消費走向??梢哉f,大學生的消費行為是觀察社會生活變遷的一面鏡子。面對消費社會對大學生消費的負面影響,無論是家庭、學校、社會都要給予高度關注,引導大學生進行理性的、科學的消費,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念。
參考文獻:
[1]趙敏霞:道德教育是學校教育的根本[J]. 班主任, 2006(01)
[2]胡 娟:大學生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的研究[J].心理科學, 2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