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多歲的陳俊愉研究梅花已經(jīng)有70年,其間只“南梅北移”就用了50年,讓梅花跨越了淮河,北上千里。在對梅花的了解上,至今還無人能出其右。
鷲峰國家森林公園里的梅園種著100多種梅花,4月底的時候,卻只有室外還開著幾株,溫室大棚里都只是枝枝葉葉?!澳銇淼幕ㄆ诓粚ΑJ覂?nèi)的花期在1-2月,室外的大約在3月中到4月中。”公園門口,曾在北京林業(yè)大學念書的朋友說,“其實以前北京不開梅花,這些都是我們學校的陳老師引種過來的。”
南花北調(diào)
梅,落葉喬木,原產(chǎn)于中國。雖然自古被列入歲寒三友,但“梅花歡喜漫天雪”的詩句并不科學。它本性喜溫喜濕,在0℃~2℃間才會授粉、受精,因此,淮河成了梅花開花的北界。
當北京作為元大都的時候,就有人嘗試種植梅花,無不失敗。建國后,北京市園林局也曾想方設法,將幾千棵梅花苗種從江南運來北京培植,但都不抵嚴寒。
“用苗怎么行?沒有抗寒性啊?!标惪∮湔J為,光扦插改變不了梅花的本性,還要給它的下一代進行“斯巴達教育”,鍛煉出有抗性的新品種?!氨热缥沂前不杖?,吃米飯就很習慣,也吃得多,但饅頭就不行。兒孫呢?饅頭、米飯沒什么差別了。為什么?經(jīng)歷了一個有性的過程?!?/p>
從1957年起,陳俊愉開始做梅花育種的工作。
陳俊愉的所謂斯巴這教育,就是給梅花一個惡劣的生境,讓它在半死不活的狀態(tài)下長大。這樣,經(jīng)歷了磨難,適度改變了本性,下一代種子就有可能適應下來。他從南京中山陵梅花山和湖南沅江引入威千上萬顆天然授粉種子,在北京林業(yè)大學和北京植物園種下,進行抗性馴化(見本期“辭典”)。經(jīng)過5年的露地越冬實驗淘汰,1964年,“北京小”梅和“北京玉蝶”梅兩個品種經(jīng)受了零下19℃的考驗,神奇地開放了?!?片乳白色的瓣背灑上極淡的粉紅暈,多像又胖又嫩、白里泛紅的嬰兒笑臉!”陳俊愉高興壞了。
以后的半個多世紀里,他和一撥一撥的研究生又進行了異地移植雜交、品種間雜交、種系間遠源雜交和雜交種馴化等種種嘗試。2004年,“燕杏”、“豐后”、“送春”等10個梅花品種開在了塞外和關(guān)外。去年和今年,西北的烏魯木齊和東北的大慶陸續(xù)有花開放。已經(jīng)掌握著22個抗寒梅花新品種的陳俊愉知道,“成了!”
在中國國土上,梅花一路向北遷移了2000多千米。在陳俊愉的記憶里,這場耗時50多年的梅花“三級跳”倒也沒遇見什么技術(shù)瓶頸,就是反復嘗試,等待,再嘗試,再等待。后來他說,自己好像一輩子就千了“南梅北移”這么一件事?!暗N恐怕就得這樣。”
中國式分類命名
上世紀中葉。陳俊愉創(chuàng)立了“中國梅種系、類、型三級分類體系”。
為梅花分類、記載,自古多是文人所為一文人喜的是梅“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恰好拿來以梅剖志。宋人范成大賞梅、記梅、詠梅,所作《梅譜》是中國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梅花專著。
1942年,留法教授曾勉發(fā)表學術(shù)論文,介紹了重慶的15個梅花品種,是科學整理我國梅花品種的開始。當時還是研究生的陳俊愉“一讀傾心”。
去丹麥留學后,陳俊愉開始獲得研究的靈感?!拔覍ふ腋鞣N機會,向人類學家和文字學家們提問學習。當時知道了蒙古系統(tǒng)的黃種人在性狀上有一個關(guān)鍵性差異,叫蒙古斑,是一塊青黑色的胎記,長在剛生下來的小孩子臀部,長大了就沒有了。于是受到啟發(fā),梅也一樣,分類的依據(jù)要看小時候?!标惪∮湔f。
后來,這用在了雜交品種“杏梅”上。杏梅是杏和梅兩親本的雜交后代,難于分類。陳俊愉發(fā)現(xiàn),在它種子外面的內(nèi)果皮,也就是“果核”的表面,有蜂窩狀點穴,這個性狀梅有,杏卻沒有。他立刻想到了蒙古斑,于是將其列入梅種之下。
陳俊愉也接觸到了國外的花卉分類命名法,但極其反感,嫌太簡單沒意境?!霸缁ㄆ贩N群,晚花品種群,多花品種群……”陳俊愉孩子似地嘟囔,“洋鬼子,直腿子?!?/p>
他的理想中,花卉的名字理應一半科學,一半諍情畫意。
“二元分類法”命名是陳俊愉與周家琪副教授的獨創(chuàng),他這么概括——“‘演化關(guān)系’為主,‘形態(tài)實用’為輔,出現(xiàn)沖突時,后者為前者讓路?!?998年秋,他和他的中國梅花臘梅協(xié)會通過了國際園藝學會授權(quán),雙雙成為梅的“國際登錄權(quán)威”。這意味著,“二元分類法”已納入了新的國際慣例。
第二年,陳俊愉跑到了洱海源頭。那里有一種梅花很怪,一年竟綻開兩次,1月初,先葉而開,7、8月份,帶著葉子再開一次。連續(xù)去了兩三年后,他將其定名為‘宮粉二度’,完成國際登陸。
“宮粉,指真梅大品種群,直枝梅中,宮粉品種群,是科學的一元;二度,則是詩意的一元。”
“我最得意的命名是‘凝馨’,”說這話時他眼中有光,“意思你明白嗎?”
“梅花院士”
92歲的陳俊愉研究了一輩子梅花,但其實是整個花卉界的泰斗。1949年以后,中國的花卉產(chǎn)業(yè)是靠他推動起來的。
“花卉既是科學,又是產(chǎn)業(yè)?!标惪∮湔f,1919年英國人福禮士來到云南騰沖,一種葉子類似琵琶葉、高度超過屋頂?shù)母呱蕉霹N令他異常興奮。立即就想到了兩個關(guān)鍵的生態(tài)因子:涼快的溫度和酸性土壤,正適合英國本地?!案6Y士拿回英國雜交。他后來說,
‘沒有中國的高山杜鵑就沒有英國的現(xiàn)代園林’?!?/p>
世界名花,像珙桐、百合、芍藥、萱草、玉蘭、山茶、翠菊、杜鵑……無一不出自中國。陳俊愉曾指著一株百合說:“大家看,這是回姥姥家的外孫女!”
花卉業(yè)是一項朝陽產(chǎn)業(yè)。三四十年前世界花卉年消費額僅幾十億美元,現(xiàn)今已達2000億美元上下。陳俊愉希望中國能在花卉產(chǎn)業(yè)上抓住機遇?!叭澜?000多種花卉是中國傳出去的,我們沒有好好利用。以梅為例,國內(nèi)現(xiàn)在有300多個梅花品種和果梅品種,而在歐美等地,幾乎沒有梅花,拿過去一棵就可以賣幾十美元?!?/p>
陳俊愉說自己身后的梅花研究,就是“能把種質(zhì)資源搞搞清楚,育出更多新品種。”他的大弟子張啟翔,如今接替他成為中國梅花臘梅協(xié)會的會長,孫女陳瑞丹,則從分子生物學角度研究梅花品種間的親緣關(guān)系。但成為“梅花院士”的陳俊愉,今后仍可能會是孤品。
1998年,陳俊愉帶著包括劉青林在內(nèi)的4、5個研究生去田里做梅花的育種實驗。學生負責記錄花瓣、顏色、花態(tài)等20多項內(nèi)容,但品種鑒定一定是80多歲的陳俊喻本人來做?!爸挥欣蠋熌茏?,因為他的知識和經(jīng)驗最豐富?!眲⑶嗔终f。老先生自己也有感覺?!皣易匀豢茖W基金,兩三年就要求出成果。我搞那個‘南梅北移’用了50多年啊!”他頓一下,“帶過40多個博士,還沒找到真正的接班人。”
現(xiàn)在,陳俊愉每天從一大早忙碌到傍晚,他想完成剩下的專著,能多留下一點東西。但未竟的事還有一件“這么大的文明之邦怎么能沒有國花呢?”1952年,陳俊愉就開始不斷上諫評選國花的事,至今他依然執(zhí)著,上博客、發(fā)表文章、號召簽名?!皩ξ业淖龇?,不理解的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