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寫錯我的名字
植物之名 劉夙
從小學起,我的名字就頻繁地被人寫鍇、讀錯,通常都訛為“劉鳳”“劉風”。這也沒辦法,因為“夙”不是一個常用字,很多人的確不認識。好在現在混進了學術機構,周圍人不認識這個字的不太多了;我收到的贈書上面的贈辭更是沒有把我名字寫錯的一誰都知道,要送人什么東西,卻把對方的名字寫錯,是多么尷尬的事情。
不過這還不算最尷尬的事,最尷尬的事是不僅寫鍇了對方的名字,還弄得天下皆知。比如在18世紀末,法國有一個叫米紹(A Michaux)的植物學家兼探險家到當時還沒有并入美國的佛羅里達探險。因為得到了佛羅里達總督塞斯佩德斯(V.M de Céspedez)的贊助,他決定把他建立的一個新屬胡枝子屬用這位總督的姓來命名,叫做Cespedeza??墒且驗槊捉B的手稿太潦草,他的新書在1803年出版時,排字工誤把C排成了L,結果胡枝子屬的學名就成了Lespedeza,而且再不能更改!
不過米紹本人倒不知道這件事。1800年他再次外出探險,本想去澳大利亞,卻因為和船長發(fā)生爭吵,在半道的毛里求斯就下船了。然后米紹來到離毛里求斯不遠的馬達加斯加,結果患上熱病,在他的新書出版的前一年客死他鄉(xiāng)??墒敲捉B的兒子也是個植物學家,看到父親用來紀念別人的屬名出了這樣荒唐的錯誤,而且將被同仁們一遍遍地征引,我想,他多少會替父親覺得難堪吧。
另一個故事是關于胡枝子屬的植物,它在我國和日本都有分布。日本管胡枝子叫かぎ,漢字則寫威“萩”。日本有一個姓氏叫萩原,是以地名為姓,著名日本天文學家萩原雄祜就是這個姓。我覺得萩原兩字在漢語中蠻有意境:秋天到了,胡枝子開滿紫花,原野一片紫氣氤氳,多么壯觀!所以,學天文學的朋友千萬別把萩原寫成“荻原”。荻是一種蘆葦般的草,在古代文人的眼中常常和秋天蕭條的景象聯系在一起,比如劉禹錫就有“故壘蕭蕭蘆荻秋”的名句。這樣的話,“荻原”就是長滿荻革的蕭條原野——想想看有多敗興。
嘗不出苦味的人
生活潛規(guī)律 孫尉翔
有的人是嘗不出苦味的。人群中約有75%的人能嘗出苯基硫脲(簡稱PTC)是苦的,其余的人則嘗不出任何味道。這個只是全球平均比例,各國的比例還不一樣。
若是一個人能嘗出PTC的苦味,那他對食物中存在的各種苦味劑也會特別敏感,例如被蟲叮過的絲瓜之類,因為這些苦味劑跟PTC的分子結構是類似的。而嘗不出PTC的人,也嘗不出帶苦味的食品。
對PTC的味覺是由TAS2R38基因變異決定的。想當年神農氏嘗百草,估計他就是帶有嘗苦味基因的那75%,否則很可能啥都嘗不出來,自己先被毒死了。
最近,西班牙研究人員從尼安德特人的骨頭中提取其DNA進行分析,發(fā)現這種遠古人也有TAS2R38基因。尼安德特人是比現代人(即智人)年代稍早,智商較低的品種。他們進化不過現代人,后來滅絕了。連他們也有TAS2R38基因,說明這個基因來自現代人和尼安德特人的共同祖先一一種更古老的人種,距今至少有50萬年了。
人的普遍生存本能是苦的東西不能吃。野外生存采野草樹皮吃,入嘴是苦的話我們都會立馬呸呸呸地吐掉。事實上許多有害的東西味道的確是苦的。因此,人們也很容易認為,能嘗出苦味的人,比嘗不出來的人,有更好的自我保護能力。
不過,在經歷了50萬年這么漫長的進化歷程之后,嘗不出苦味的人沒有全被毒死淘汰掉,而是至今仍占25%,這也說明苦的東西未必有害,嘗不出苦來也可能讓人獲益。
我們中國人應該是比較理解這個道理的,我們有“苦口良藥”這一說法,吃苦瓜、苦脈菜,喝苦丁茶,廣東人還愿意沒事喝涼茶。不知道這都是出于對神農氏的信任呢,還是因為中國人大多缺乏那個基因變異。
別惹外星人
科幻背后 宇鐳
兩年前,高大威武的擎天柱仰望星空,向全宇宙發(fā)出訊息,呼喚仍在漂泊的汽車人們來到地球。續(xù)集中的人類政府則很憤怒,因為擎天柱完全在把地球的安全當兒戲一向宇宙發(fā)信號召喚外星人這一舉動屬于標準的METI(給外星高智生物的訊息,Message tothe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行為,后果難以估量。
20世紀60年代開始,弗蘭克·德雷克等科學家發(fā)起了一系列搜尋地外文明的項目,簡稱SETI,我們可以在《接觸》這一部科幻電影中看到他們的主要工作方式:用射電望遠鏡接收來自宇宙的信號。SETI歷經十年,一無所獲。
20世紀70年代,與SETI相對的另一種試圖接觸地外文明的實踐手段——METI,開始被提上日程。發(fā)起者認為,人類之所以還沒有發(fā)現外星文明的蹤跡,只是因為他們還沒有發(fā)現我們,可通過向外太空發(fā)射定位無線電信號,告知地外文明人類的存在。
到目前為止,較有影響的METI項目共實施了四次。1974年11月6日,第一個星際無線電信息通過300多米口徑的阿雷西博雷達被送往M13球狀星團,它只有3分鐘長,而之后的三次METI項目都發(fā)生在最近lO年,主要發(fā)起者是俄羅斯的薩特塞夫,目標是多個可能存在地外文明的星體,發(fā)送時長都在上世紀70年代那次的百倍以上。
METI面對的壓力不比擎天柱少。第一次發(fā)射不久,許多科學家就呼吁頒布國際禁令,專門針對地球上那些妄圖與地外生命建立聯系和向其傳送信號的任何企圖。宇宙文明等級最低端的人類貿然向外太空發(fā)射信號,將會泄露自己在太空中的位置,從而招致那些有侵略性的文明的攻擊。地球上所發(fā)生的歷史一再證明,當相對落后的文明遭遇另外一個先進文明的時候,幾乎毫無例外,結果就是災難。
科學家、科學作家大衛(wèi)·布林曾頗具想象力地猜測,人類未能發(fā)現任何地外文明的蹤跡,有可能是因為一種還不為人類所知曉的危險,讓所有其他宇宙文明保持沉默,而人類所實施的METI,無異于是宇宙叢林中的自殺性呼喊??苹米骷覄⒋刃赖男≌f《三體》中,這稱為黑暗森林理論。
拳擊手哈勃
浪漫天文學 李 旻
我們今天談哈勃,自然會想起哈勃空間望遠鏡,它帶給了我們無數的驚喜。今天,大部分精美的天體照片。都來自哈勃空間望遠鏡。
哈勃空間望遠鏡是為了紀念哈勃。哈勃是誰?偉大的天文學家。雖然他沒有獲得諾貝爾獎,但是,毫無疑問,他是現代天文學、天體物理學的莫基人,否則,絕對不會把第一架空間望遠鏡命名為哈勃。
哈勃在30歲正式從事天文學工作前,經歷非常豐富。他在芝加哥大學學的是理科,學過數學、天文學。但畢業(yè)后去了牛津學法律。在大學期間,他是個優(yōu)秀的籃球隊員,球隊據說成績不錯。哈勃身體很棒,還是個不錯的拳擊手,甚至有人找他去參加世界重量級拳擊賽的訓練。其實他在青少年時代,就刷新過州里的跳高紀錄。不過他在英國學完法律后,回到美國沒有馬上從事律師工作,反而去了一所中學,教西班牙語并擔任籃球教練。不久,他自己開了家律師事務所,做起了律師。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來臨,他又去從軍。戰(zhàn)爭結束,30歲的他正式去威爾遜天文臺工作,從此他開始把我們的時代領入宇宙時代。
哈勃的工作幾乎都是劃時代的,首先是搞清楚了星云是什么。上次講述了造父變星,哈勃在星云里發(fā)現了造父變星,確認了原來星云是河外星系。接著,通過測量星系的光譜,發(fā)現星系都是遠離我們而去,而且越遠的星系,遠離我們的速度就越快一這就是哈勃定律。同時星系的速度除以星系的距離是個常數一晗勃常數。哈勃常數是宇宙學的基本常數,它決定了我們目前宇宙的大小。
為什么哈勃能獲得如此重大的成就?很多人分析,這與他曾經的法律訓練有關,哈勃的工作邏輯縝密,重點突出,他善于從細微處發(fā)現證據。而這些正是一個優(yōu)秀律師所需要的品質。另外他早年職業(yè)的多樣性對他發(fā)散性思維、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訓練也起著重要的作用。當然,相比籃球隊員、西班牙語教師、律師來講,作為天文學家的哈勃才最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