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建立后,軍事影視從來就是我國影視的一支主力軍,也是一支生力軍。它在半個世紀中對我國人民的教育影響作用,是無可估量的。然而,在歐、美、俄把軍事影視在全球玩得又熱鬧又賺錢又討好的情況下,在外國人通過軍事影視為他們的軍人造出一個個神化形象的時候,我們的軍事影視卻很少走出國門,很少在國外產(chǎn)生影響。也許,我國幾十年的軍事影視作品的國際影響力,還不及“5·12汶川大地震”中的系列新聞報道。針對目前的現(xiàn)狀,本文提出如下探索性設想:
一、改變“近視”的局限,具備世界眼光
長期以來,我軍影視作品都幾乎傳承著這樣一種傳統(tǒng):只看內(nèi)不看外,只對內(nèi)不對外,只想著教育國內(nèi)民眾而無意于走向世界。這種做法也曾經(jīng)讓我國民眾大受教益,但當我們需要向國際向世界推廣我們自己時,它就顯出“近視”的局限性來,顯然不合時宜。不難想象,當作品在定位上就根本沒有“走出去”、“推出去”的想法,又怎么還會去研究外國受眾,怎么還會去想著愉悅外國受眾,又怎么會拍制出影響外國受眾的作品來呢?如果根本就沒想過對國外推廣發(fā)行,國外觀眾甚至都沒有機會看到我們的作品,又怎么能期待作品會產(chǎn)生影響呢?
所以,要讓我們的軍事影視走出去,我們首先應該有世界的眼光,要站在世界的高度來設計我們新的作品。站得高,看得遠,也看得寬。站在世界影視的高度,我們就可以用世界的眼光來審視我們的軍隊和軍人。我們就可以找準自己的位置,既不盲目夸大也不妄自菲薄,從而在影視中表現(xiàn)自我的時候,能顯示出從容大氣來。在作品的受眾定位上,我們的某些作品可以直接定位于走向國際,當然這需要我們研究國外受眾,并充分吸收世界軍事影視作品的優(yōu)長,如學習對方的策劃思路、高超的拍制技術、先進的推廣理念和操作方式,然后結合國內(nèi)的實際,結合我們的傳統(tǒng)所長,走出一條獨特的中西結合的路來。
二、改變機制的局限,變“單干”為“多種經(jīng)營”
我軍的軍事影視作品的運作,長期以來表現(xiàn)為門檻高,態(tài)度慎重到幾乎謹小慎微,因而軍事影視作品的拍制,曾經(jīng)一時也只能是少數(shù)一兩家“名門望族”的影視單位才能擔當。在我們的意識里,一旦涉及軍事,那就上升到政治的高度,因而操作起來就一本正經(jīng),放不開手腳,而操作者的身份也不敢忽視,要求極嚴又極為講究,結果能做這行業(yè)務的也就只有那么幾家“國營單位”,慢慢就有了行業(yè)壟斷,在某種程度上局限了軍事影視的繁榮。沒有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競爭,也就沒有軍事影視的真正繁榮。我們的機制應該更放寬,更放松,降低門檻,改變幾家“單干”的現(xiàn)象;敞開大門,運作靈活,提倡并刺激“多種經(jīng)營”局面的產(chǎn)生,為我軍軍事影視作品的豐富加油、松綁。
所謂“多種經(jīng)營”,除了我軍利用自己的影視團隊拍制作品外,鼓勵政府影視單位甚至民營影視單位加入到軍事影視軍團里來,是最為有效也是必需的舉措,而這個時候,合作就顯得非常必要。合作的方式應該是多種多樣的,正因為方式的多種多樣,也就最可能結出豐碩的果開出多彩的花。因而只要對軍事影視有益的,我們都可以合作。就是在資金的分配上,也可以有很多種類型:(1)專拍。我軍利用軍隊影視力量,例如“八一”電影制片廠,獨家拍制出品。(2)合拍。對于好的劇本,軍隊影視力量可以和地方影視力量合作運行,特別是在資金運行方面。(3)投資。對于有潛力的作品和地方影視團隊,軍方可以直接投資扶持。(4)入股。軍方以資金、資源入股的方式,直接參與管理與經(jīng)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借船出?!钡男Ч?5)獎勵。設置專項高額獎金,獎勵軍事影視的優(yōu)秀作品,刺激軍事影視優(yōu)秀作品的產(chǎn)生。對于一些成本低質(zhì)量高的作品,獎金甚至能起到?jīng)_抵部分或大部分成本的作用,這對于一些中小型民營影視單位,可以起到“強刺激”的作用。(6)基金。建立軍事影視基金會,在更大層面上對軍事影視團隊和作品,進行持續(xù)性的扶持和鼓勵。
事實上,“合作”的層面還可以更廣泛地挖掘,例如軍事影視力量和地方影視力量在人才方面的合作,在技術方面的合作,在劇本方面的合作,在拍制方面的合作,在發(fā)行方面的合作,甚至在創(chuàng)意和管理理念方面等,都可以大做文章。而合作的對象也可以放開手腳,當時機成熟時,甚至也可以和國外的影視力量,乃至國外的軍事影視力量合作,共同打造軍事影視精品。
三、突破隊伍的局限,組建高素質(zhì)的策劃制作隊伍
團隊永遠是決定一項事業(yè)能否長遠發(fā)展的基礎。當我們的軍事影視要走向國際之時,我們就需要一支國際性的軍事影視團隊。沒有團隊,即使有最先進的技術和設備,也無異于我們有最先進的武器而沒有能運用這些武器的軍隊一樣,同樣是不能打硬仗和打勝仗的。關于團隊建設,首先應該對我們現(xiàn)有的團隊“優(yōu)化”和“升級”。就目前我軍的軍事影視團隊現(xiàn)狀來看,已經(jīng)具備一定的團隊規(guī)模,但這離我們要走向世界的要求還有很大的距離。第一步可以按照國際模式的要求,與國際運作團隊對接,按照最先進的國際團隊管理結構,配齊我們隊伍的單位建制。總結起來,在以下3個方面是我們最應該關注的:(1)策劃隊伍。面向世界,在世界的格局里做策劃創(chuàng)意的隊伍;(2)制作隊伍。包括編劇、導演、攝像和剪輯等,能按照世界級的要求做精品做大片;(3)推廣隊伍。主要是影片的推廣與發(fā)行人才,能夠在世界的層面上廣開傳播、發(fā)行渠道,建立流通的平臺。
長期以來,在我國軍事影視領域里,策劃隊伍和推廣隊伍是最受忽視的,因而也是目前最該下功夫的。因為沒有高素質(zhì)的策劃隊伍,我們的影視“軍品”就流于常規(guī),因而不能也沒有想到要走出國門;因為沒有世界級的推廣隊伍,我們的軍事影視作品就沒了走出去的腿,也沒了走出去的渠道,只能在國內(nèi)紅火,在國外無聲無息。事實上,我國的軍事影視作品一直有種“皇帝的女兒不愁嫁”的優(yōu)越感,在國內(nèi),它的傳播發(fā)行,只要借助國內(nèi)的影視發(fā)行渠道,確實可以沒有任何阻力的暢通,但要走向國外,情況就是另一回事了:一切都得靠自己動手。對高效快捷的推廣發(fā)行團隊的建設,這是我們過去最忽略的,也是我們現(xiàn)在最薄弱的,也是我們現(xiàn)在最該補課的。
美國在這方面的做法就和我們大不一樣,也值得我們好好借鑒。據(jù)資料顯示,美國的影視娛樂業(yè)每年出國賺取的利潤,僅次于其龐大的軍火出口利潤,位居全國第三。這確實是一個又賺錢又討好的行業(yè),但它在本土的票房等經(jīng)營額,常常只占其收入總額的三分之一,三分之二都是在本土外的國際市場上獲得的。它能取得如此驕人的成績,與其龐大的發(fā)行渠道和高素質(zhì)的推廣發(fā)行隊伍是分不開的。它在“海外”的市場如此龐大,它的軍事影視影響力又何愁不大呢?
四、改變“土產(chǎn)品”的局限,將“土產(chǎn)品”變?yōu)椤巴撂禺a(chǎn)”
在“地球村”的今天,將國產(chǎn)的作品稱為土產(chǎn)品并不為過,走不出國門的就是“土產(chǎn)品”,走出了國門的它就是“土特產(chǎn)”。軍事影視作品也同樣具有這種區(qū)別,對于走出國門的“土特產(chǎn)”,“土”不再是缺陷,相反,它成了一種強烈吸引國外觀眾的特色。在這種情況下,越“土” 甚至越有吸引力,越“土”越受關注和歡迎。這也就是魯迅先生總結過的特性:“越是民族的,也就越是世界的”。事實上,世界軍事影視,也是因為這種千姿百態(tài)的軍事影視“土特產(chǎn)”,才顯示出它豐富多姿、絢麗多彩的光芒。
那么怎樣才能把軍事影視的土產(chǎn)品變成土特產(chǎn)呢?答案也許特別簡單,那就是:把它賣給國外去。然而要做到這一點,卻有大量工作要做。應該從策劃創(chuàng)意“動手”,在產(chǎn)品質(zhì)量上下功夫,并研究國際公民們的口味,生產(chǎn)出讓世界感興趣的作品。最后也是最關鍵的,是我們要有走出去的勇氣和眼力,要有向外推廣的意識,并有將“土產(chǎn)品”變?yōu)椤巴撂禺a(chǎn)”的措施和行動。當然,這還需要我們有高效快捷的推廣渠道和推廣隊伍。
把作品賣到國際上去,這是最關鍵的,也是產(chǎn)生影響的第一步。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國產(chǎn)品終究是土產(chǎn)品,它跨不出成為“土特產(chǎn)”這一步,也遑論去影響世界。
五、改變“單一”的局限,多種角度講故事
我國的軍事影視作品,在建國以來的大半個世紀里,雖然產(chǎn)品數(shù)量繁多,但產(chǎn)品的種類卻相對單一,缺乏多元視角??偨Y起來,人物形象基本都只有鮮明的正反兩方面,正面人物基本上都屬于英雄范疇,表現(xiàn)出堅強、剛正、英勇、機智、正確;相反,反面人物都是兇惡、丑陋,又狡猾又愚蠢,但最終都難免被消滅的結局。一句話,這類軍事影視幾乎都屬于英雄電影,這類電影對于鼓舞人民士氣、打擊敵人氣焰,在那段特殊時期曾經(jīng)起到特殊的作用。但是它們的缺陷也很明顯:其結構幾乎一樣,情節(jié)大致相同,人物形象帶有明顯的臉譜化和類型化。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娛樂方式的增加,它們的影響力也就有所衰減。
要向世界水平看齊,以下幾個方面是我們必須關注的:(1)豐富性。無論是作品的題材、結構、情節(jié)、人物形象乃至講述故事的方式等方面,都需要做得更為多樣也更為豐富。(2)思想深度。作品的思想深度是一部作品的真正意義所在,思想的挖掘越深,它就越能引發(fā)人的內(nèi)心震撼和深層思考。一部思想貧乏或沒有思想價值的作品是可怕的,也是難以有深遠影響力的。(3)視野高度。如果我們的作品是眼觀世界,探討的問題是從全球全人類的“眼睛”去審視,那么作品才有可能引起世界的關注和共鳴。
軍事影視很少不涉及英雄的主題。對于英雄,我們過去習慣于仰視,習慣于把他們塑造成高高在上不食人間煙火的偶像,那當然是不真實的。這些年來,我們開始習慣于平視英雄,直接催生了軍事影視作品的豐富性,但一些新問題的出現(xiàn)也值得我們關注。例如,《激情燃燒的歲月》中,石光榮老年命運中那種孤寂與彷徨的描寫,在新的生活中,他已基本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炊事班的故事》里,那種為娛樂而娛樂的傾向有可能因為強調(diào)搞笑而走向庸俗。《集結號》中,對軍令和對“執(zhí)行命令是軍人的天職”的質(zhì)疑,有一種否定傳統(tǒng)價值觀念而出現(xiàn)的虛無情緒。這些,都是需要我們研究并杜絕的。
近年來,一些軍事影視作品中的英雄,其性格雖然不再顯得單一,但卻有兩種性格相加而不是融合的表現(xiàn),呈現(xiàn)的是一種“1+1”的性格。這些作品中的英雄,性格不再完美,但他們的性格多是“好的性格”中再加一些“壞的性格”,有時候這些英雄更多的表現(xiàn)得像“雙重人格”?!读羷Α分械睦钤讫?,軍人性格中加了“兵油子”和“奸商”的壞習氣?!独嵌净ā分械睦嵌净?,軍人性格中注入了江湖浪人的習氣。這種做性格做加法的方法顯然是不足取的,但難以理解的是,這種情況卻相當普遍,而像《潛伏》中的余則成、《集結號》中的谷子地,這樣豐滿、和諧的性格形象,卻顯得少見難得。多元、豐滿的人物形象,深刻、典型的人物性格,曲折、合理的故事情節(jié),嚴謹、科學的敘事結構,新穎、別致的敘述角度……這些都是成功的軍事影視作品需要具備的。我們的軍事影視要走出國門,就必須提供既叫好又賣座、既豐富又獨特的作品,要做到這一點,有一個最基本的要求:變著花樣講好故事,變著花樣寫好人。
總之,隨著我國的國力日益增強、隨著我國的國際地位日益顯要,我軍的對外形象宣傳已日益顯出其重要性和緊迫性,毋庸置疑,我國的軍事影視作品的國際傳播,將在這一新的歷史使命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也許它是一場新的戰(zhàn)役,是一場意義深遠爭斗激烈而又面孔親切的人心爭奪戰(zhàn)役。在這種新型的戰(zhàn)役里,我們起步已顯遲緩,要實現(xiàn)跨越式發(fā)展,研究、探索我國軍事影視作品的國際傳播對策刻不容緩。
(作者單位:解放軍西安政治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