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為了一切孩子”的教育口號提出后,本人更加感到教育的魅力應該體現(xiàn)在給每一個學生有一方“擁有夢想、實現(xiàn)夢想”的自由天空——讓多元智能凸現(xiàn),讓多彩個性張揚。所以本人認為作為一名教師,落實“為了一切孩子”的教育思想的關鍵在于要以實際行動關愛后進生。
一、做一位有愛心的雕塑家
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比魏螌W生的本質都是可以教育、培養(yǎng)、轉化、雕塑的,學生某方面的差是表面的、暫時的、相對的,對于后進生的教育應植根于愛,看重他們,不鄙棄他們,尊重他們,加倍的熱愛他們是教育取得成效的前提。
高爾基說過:“誰不愛孩子,孩子就不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睅煇凼墙處煴仨毦邆涞拿赖?,也是教師的天職。無限的師愛,可以開啟每個學生的心靈。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們應該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灑向每個學生,把關愛傾注于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之中,傾聽學生的意見和呼聲,和學生產(chǎn)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鳴,讓一切學生的心靈都感受到師愛的溫暖,用無限的師愛,開啟每個學生的心靈。
我曾教過一個這樣的學生,他家的生活狀況極糟,父母離異、生活拮據(jù),導致他失去家庭溫暖,在其他同學面前常感愧不如人,再加上自理能力也很差,就越發(fā)產(chǎn)生破罐子破摔的情緒。面對這種情況我多次與他談心,在生活上、學習上關心、照顧、鼓勵他。我又與瞧不起他的同學談話,告訴他們:他是我們中的一員,只有我們的關心才能真正幫助他。漸漸地,他變成了一個自尊心強的孩子,偶爾也會做出不可理喻的事來,無非是為了維護他那自卑和幼小的心靈。明白了這一點,我對他說:“老師不會因為一名學生的家庭背景而對他另眼相看,老師只在乎他是否真正學會做人,學到知識。讓老師來幫助你,使你成為一個別人喜歡的孩子,好嗎?相信你能行!”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努力地改變自己,不斷的進步,生活、學習都有了一個良好的心態(tài)。
通過這件事,我深刻體會到,如果教師在一個被認為難管的學生面前束手無策,只能用難聽的話打擊他,本身就是一種不稱職,更何況學生們其實不像有的老師認定的那樣笨。關鍵要看教師有沒有從心底里愛護學生的意識。愛是教師最美麗的語言,要當好一名教師,就要熱愛學生,愛得專心致志,愛得無私無畏!教師只有熱愛學生,學生才會把老師當成可以信賴的人,師生之間才能架起一座信任、友好的橋梁,學生才肯接受教育。師愛——真正是教育者取得成功的法寶。
二、做一位善發(fā)現(xiàn)的“伯樂”
“先有伯樂,而后有千里馬?!闭{查發(fā)現(xiàn),多數(shù)后進生最初由于課程變難而學習趕不上時,開始還想努力,但最后就放棄了,成為課堂的“客人”。為什么呢?因為冷落、否定的評價、失敗的體驗太多了,沒有人看到他們的努力,更沒有人肯定他們的進步,這嚴重地挫傷了他們的尊嚴,一點點的磨滅了他們的進取心。所以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我從欣賞后進生身上的“亮色”開始,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也要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讓他們感到:老師時刻在關注著他,他的努力,他的付出,老師都能看見;每付出一份,便會有一份收獲,讓他們重新?lián)碛行睦砩系臐M足,擁有進取的信心,更多地付出和投入,從而有更多的進步。
三、做一位善激勵的朋友
生活中,我們任何人都希望得到人們的尊重和贊美。后進生也有做人的尊嚴,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和贊美。所以,當班主任的我們作為他們的貼心人,應該創(chuàng)設特殊的情景和氛圍,讓他們的這種心理需求得到滿足。我常會以“我是集體花叢里的一朵花”、“我想開得最艷麗”、“夸夸我的好同學”、“他又有進步了”為主題召開班隊會活動,每學期不少于兩次,我讓孩子講述他們自己對現(xiàn)在、將來的設想,讓孩子們發(fā)現(xiàn)別人的長處,了解自己的長處,學會尊重自己,尊重他人,使后進生融入集體,在集體的尊重、激勵、贊揚中重新?lián)碛凶孕?,增強自信,不斷爭取更大的進步。
四、做一個寬容的師長
葉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解放孩子的頭腦,讓孩子敢想、善想;解放孩子的嘴巴,使學生有發(fā)表見解、提問的自由;解放孩子的雙手,使學生的雙手從這也不許動,那也不許動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解放孩子的雙眼,使學生學會觀察;解放孩子的空間,讓他們去接觸大自然、大社會,以擴大眼界,從鳥籠的學校中解放出來;解放學生的時間,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和特殊能力?!边@是葉老先生六十年代時就已經(jīng)提出的教育思想,很長時間以來,我們無法領會和很好地落實。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特別是對待后進生,很多人最缺乏的就是“教育的寬容”:很少站在孩子心理處境上去考慮方法是否得當,缺乏必要的耐心、和藹的面容、平和的心態(tài),常常恨鐵不成鋼。平時尚且如此,批評孩子時的脾氣更是很大,面目讓孩子更加受到驚嚇,使得教育總得不到令人滿意的結果。細細想想,有多少教育是嚴厲的,失敗是必然的,是孩童時代的自己都無法承受的。所以我在自己的教育日記中立誓:別總板著臉,別總大嗓門,別總對孩子說“你們不準……”、“你們必須……”、“叫你的家長”“你怎么總這樣!”……而是多對孩子說“沒關系,下次注意改正就是了?!?、“老師小時侯也犯過這樣的錯誤,我是這樣想的……”、“要相信自己!”……讓學生覺得你是師長——既是一位知識豐富、令人尊敬、寬容的老師,又是一位教子有方、關愛孩子的家長,而不是孩子們害怕的老師,更不是溺愛孩子的家長。實踐證明,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讓孩子不再壓抑,不再擔心,從心底里得到解放,綻放孩子的天性。
有人說當教師是一種職業(yè),而教育孩子是一生的事業(yè)。我覺得既然人具有發(fā)展的無限可能性,我們教育者就要爭取充分挖掘人的潛能;人具有學習的天性和本能,我們教育者就應該順應人的天性,激揚生命自身去發(fā)展自己。教師的全部使命可以概括為兩句話,即為了一切學生(面向全體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讓學生全面發(fā)展)。我們要真正地關心每一個學生,特別要關心后進生,關心他們的生活,關心他們的學習,關心他們的心靈,使他們在學校里獲得快樂,到社會上獲得幸福。
“不讓一個孩子落后”這句美國總統(tǒng)的話時常回蕩在我耳旁。是啊,小學階段正是接受能力強、極富模仿力和可塑性,也是學生個性人格、心理形成的關鍵時期,但同時又是感情最脆弱的時候,我們應抓住這一重要契機,用特殊的關愛育好每一棵健康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