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他弟兄倆叫祖宗
我知道他,是因為要記憶一個事件“陳橋兵變”。那是上中學時的一個需要解釋的歷史名詞,這個詞條中有兩個關(guān)鍵點,一是公元960年;二就是趙匡胤。那時直覺老趙并不是什么好鳥。一個出征在外的軍人,于私辜負人家老皇帝的托孤之信任,于公置國難當頭于不顧,反而搞起了政變,揮軍殺向東京。無論怎樣,這樣的人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尺度衡量下自然是并不怎么樣。
讀宋史,宋太祖是跳不過的開篇,讀著讀著竟對這位造反謀位皇帝有了幾分敬意,這也是稱其老趙的原因。
老趙是個軍人世家,而且是職業(yè)軍人世家。公元927年的二月二十六,老趙出生于洛陽夾馬營。他的父親是唐禁軍飛捷指揮使。在這之后他13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又給他添了一個后來也著名得嚇人的弟弟宋太宗趙光義。一個宋太祖一個宋太宗,合起來就是一個“祖宗”。一直到22歲,老趙作為個體平淡無奇,但他身邊的世界卻變化得令人眼花繚亂,后唐亡,后晉生;后晉亡,后漢生,后漢亡,后周生。22歲的老趙離家出走,流浪關(guān)西。這期間顛沛流離,一直處在下層軍士之中,直到27歲在一次與契丹軍的高平之戰(zhàn)中。因解救周世宗柴榮有功,才被提拔為殿前都虞侯之職,充當類似于中央警衛(wèi)團的一名軍官(殿前親軍)。之后軍功不斷,且一直任勞任怨,到33歲的那年六月做上了殿前都點校的職務,世宗去世。其7歲的兒子柴宗訓繼位。小皇帝剛一繼位即授老趙為歸德節(jié)度使、檢校太尉,仍兼殿前都點校,這樣的職位我想大致應與眼下的某軍分區(qū)司令員、衛(wèi)戍區(qū)司令之職相類。至此,老趙完成了他一生最后的一次正常升遷。
公元960年,老趙34歲。這年的年初一忽然出現(xiàn)了月蝕,這在老百姓眼里不是一個好兆頭。老趙受命領兵北據(jù)拒丹,可他起兵之時,忽有親兵告訴他說,現(xiàn)在滿城都在傳說,點校要做天子。老趙只是瞬間的錯愕,他馬上明白了這不是空穴來風。在這樣一個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年代,手握兵權(quán)的人一不小心就可能弄個皇帝當當,況且眼下的小皇帝才只是乳臭未干的小兒,自己現(xiàn)集重兵在手,難怪老百姓傳說。但柴家皇帝待自己不薄,自己如何能做這樣的事呢?雖然后來的史家大多認為陳橋兵變的黃袍加身是老趙自編自導的一幕劇,我卻不這樣看。這里有一個情節(jié),就是當老趙聽到這個他要當皇帝的傳言后,他做了一件極有意思的事。他居然在這樣關(guān)鍵的時候跑回了家,去問他的姐姐該怎么辦?話未說完,被他姐姐用搟面杖打了出來。而且一路責問,不外說你個大老爺們,有了事要自己做主,不要到家里嚇唬婦女孩子。老趙居然一聲不吭抱頭鼠竄。大家試想這樣的一個男人是不可能有犯上作亂的心思的,老趙是個老實人,做了那么大的官,30大幾的人了,還被一文不名的姐姐追著大罵而一聲不敢反倔。這說明長期的軍旅生涯已使他習慣了對上級對秩序和等級的服從,這樣的性格,生出反骨的可能微乎其微。老趙真的是個勞模型的老實人。
不老實的是他手下的兵和他那個注定不尋常的弟弟。
那么,老趙的弟弟趙光義何以這么做?其實他也在軍中任職,若是直接將黃袍加在自己身上豈不更好?但當時的實際是,這老趙的弟弟很清楚論軍功論聲望自己都比不上這個老實哥哥,一呼百應。他知道自己不行。只是他的陰謀之術(shù)要遠勝其兄。他期待之下的富貴遠非那些下層士兵所能想象,也遠非趙普之類所能想象,他的目標其實就是黃袍加身的富貴。陰謀之人,再加冷靜的頭腦,于是他和趙普精心策劃了這場戲。他的理由很簡單,先借老趙的身去取了那黃袍來,然后弟再從兄身上取來豈不要自然快捷且合情合理的多,這就是趙光義策劃兵變的強大動力。
可憐的老趙其實成了他的弟弟、謀士和士兵追求富貴的墊腳石。
二、不干就殺了你
大年初三,微醉的老趙披擁進大帳的弟弟趙光義和謀士趙普等人的嘈雜聲驚醒。他被告知,士兵們希望他能當皇帝,而其已經(jīng)給他準備好了黃袍。老趙實實在在的有些緊張,面對這一幫神情嚴肅的下屬禁不住有些恐懼,以至扶住廊柱才得以站穩(wěn)腳跟。他第一個反應是不能這樣干。但那個陰謀的主策劃人,他的弟弟趙光義主意已定,斬釘截鐵地告訴他,不干不行,不干就殺了你。
真正的策劃是趙光義,編劇是趙普,執(zhí)行導演還是這兩個人。老趙還在遲疑,他還要確認一些事情。
一是你們能確認聽我的命令嗎?趙普的劇本里早就預想了這樣的名詞,他朝旁邊的人使了一個眼色,那人朝大帳外打了一個手勢,就如電視臺現(xiàn)場站在角落里的導鼓(引導鼓掌)人員,大帳外的群眾演員立時高聲響應:“老趙,我們看好你喲!”
二是你們貪富貴,卻讓我老趙背這個謀反的臭名,你們必須答應我的三項要求,否則殺了我也不干。一是不能驚擾原來的上級,包括太后和幼小的皇帝;二是不能傷害原來的同事。包括原來曾經(jīng)有過于我們的后周大臣;三是不能傷害、搶掠京城的百姓。這是自唐末五代以來的惡習慣例,每至改朝換代,無不縱兵劫掠,連王公貴族也難以幸免,還因此有一個專有名詞“靖市”。
再聰明仁慧的7歲的皇帝也畢竟是只有7歲,7歲皇帝治國能力與34歲時值壯年經(jīng)驗豐富的老趙相比高低之差應是顯而易見的。也許我們說可以等待,等到小皇帝成人時親政,那么中國有至少十年的輝煌歷史就會被掐掉一骨節(jié)。
三、老趙無意間成了主角
趙光義、趙普兩位導演的目光對視了一下,他們對老趙的“約法三章”稍稍有些錯愕。第一條不殺柴氏母子,這一點他們的劇本中早已寫過,他們知道老趙善良的底牌。第二條倒是稍稍出離了他們的謀劃,改朝換代,一朝君子一朝臣,干嘛還要顧及往日的舊同事。至于第三條不準“靖市”的約定更是違例。
可趙光義、趙普二位領導早已達到心照不宣的地步,他們清晰地知道他們想要的是什么。只一個眼神的交流,只是外人毫無覺察的一個瞬間,他們就答應了老趙的“約法三章”。
下面老土來走進二位趙姓導演那一個眼神及一瞬間思維的暗室之中。
[畫外語]
趙光義:怎么超出劇本啦?
趙普:第一條是,第二、第三有點兒過。
趙光義:答應他!記住我們要的是什么!
趙普:我明白,但群眾咋辦?
趙光義:做工作!還敢有不聽咱的嗎?
趙普:(意味深長地)嘿嘿,那當然。
趙光義:按計劃辦。
趙普:按計劃辦。OK,攝像、照明,各部門準備,開拍下一組鏡頭“黃袍加身”,演員上場。
……
于是,一個手勢過去,外面群眾演員立時呼聲如雷,表明誓死捍衛(wèi)老趙。演員甲捧著黃袍上,莊重地披在老趙身上。
鏡頭旋即轉(zhuǎn)向大帳外的群眾演員,導演助理的彩旗一舉,立時大家匍跪地上,萬歲之聲如浪似濤,一波又一波涌來。
老趙此時已有八分入戲。二位趙姓導演會心一笑,悄悄朝群眾演員做了一個OK的動作。
這時老趙剩余那二分清醒使他又向?qū)а輦兲岢隽艘蓡?,二位導演,邊關(guān)事急,敵人重兵壓境,我們這樣做是不是害了國家?是不是做了親者痛仇者快的事?不如先去退外敵再來論家事。
趙光義顯然對老趙的這最后一哆嗦不以為然。趙普早已趨前告訴老趙,這不行!你聽聽群眾們怎么說?群眾說,眼下皇帝年幼,我們拼了命流了血他也不知道領情,不如就先擁自己的領導當了皇帝,這樣跟著自己的老領導,赴湯蹈火咱也認了。還是先回京城繼了皇帝位,也就是一兩天行程,再去平定契丹不遲,那時將士賣命,小小契丹不足為懼。你不為自己想想,也該替群眾想想吧!
一切照劇本走。奉命出師抵御外敵的大軍出得京城僅僅三日,便后隊趕前隊殺回京城。本以為劍指處無處不落花,而陳橋門的守門者得知這趙家軍反了回來,竟然拒不開門,而且說了許多令老趙很不中耳的話,這對老趙是個實實在在的打擊,導演們說只要自己登高一呼便有天下應,可這才剛走幾步就被拒之門外,實在令人傷心。手下有人吵著打過去吧,咱都是皇帝了,咱怕誰?把守門那小子拿了祭旗!老趙未允,他的臉陰得要擰下了水。心里除了因打擊而受到的痛苦(當然是精神上的打擊)就是對自己所為的正當性有了片刻的懷疑,這一刻他覺得那守門的小吏是對的。
他們服從了老趙的決定,大軍竟在小小的陳橋門前折返,轉(zhuǎn)向封丘,文明而又有秩序。
到了封邱門,這次老趙找回了自信,守關(guān)者聞風而應,早早地將鑰匙插進城門大鎖上,吧嗒一聲開了鎖,刷拉一聲抽了門栓,忽隆隆敞開大門,來吧,我親愛的新領導,我看好你吶!
老趙順利地過了封邱門,但他的臉依然陰沉,我知道老趙怎么想,但我不說。老趙的大家之氣、正義之風決定了他會那樣做。只可惜匍匐在封邱城門的那位守門官員沒能明白。
沒過多久,在老趙登基之后的表彰總結(jié)大會上,陳橋、封邱二門的守門小吏才知道了他們的行為在老趙價值標準數(shù)軸中的坐標。
結(jié)果是,斬封邱而官陳橋。給他大開城門的家伙被砍了腦袋,那位閉門不理者竟然升了官,順他者亡,逆他者竟昌。
四、神秘的誓碑
那時,230多年的宋朝已經(jīng)成為歷史,元軍攻入皇宮,忽然就在隱密處發(fā)現(xiàn)了一處自老趙時樹起的石碑。這一隱密處這一石碑,是由老趙開始規(guī)定每一個趙家新任皇帝都必須來的地方,石碑上寫的是老趙與他后代之孫的約定。
這是一件重要的物證,物證的名稱叫“誓碑”,即寫上誓言的石碑。
這誓碑有些神秘,一是秘的時間太長。自老趙當上一把手之后的第三年開始設立,直至靖康之變,也就是說1127年共計164年之后才被解密;二是涉及人數(shù)極少且級別極高。其間,除老趙本身外就只有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欽宗八位皇帝,了解誓碑內(nèi)容的也僅限于此,可算絕對的頂級國家機密,有點兒像今天總統(tǒng)們手里的核鑰匙。
何時拜讀?如何拜讀?我們來復原一下宋太宗趙光義,也就是老趙的弟弟、老趙之后的第一人拜謁誓碑的情景。
趙老二經(jīng)過一番燭影斧聲(這是一個著名的故事。此處且按下不表),終于獲得了成為老大的機會。陰歷十月的開封已經(jīng)有些寒冷,老趙去世時那晚落地的大雪絲毫沒有融化的意思,但此時趙老二心里邊早已春意盎然,費了多大的勁啊,從陳橋兵變起苦等了12年,終于等來了“十年媳婦熬成婆”的這一天。他一定是在無人之處和趙普悄悄地擊了一下掌:“耶!”趙普心里同樣為自己的成功高興,這是他精心寫就的一場戲,演員表演出色,一切如常。但作為編劇,他要比演員沉穩(wěn)的多。他說,您好好將息身體,我馬上召集有關(guān)部門把登基大典的事情好好安排一下,這事馬虎不得!
拜誓碑這件事的禮儀就相當嚴格,一是這誓碑放的地方特別。放哪兒?放在太廟寢殿的夾層密室里。想想看吧,太廟已是非同一般的圣地,圣地之寢殿更是圣地之禁地,這禁地之中還要再設夾層密室,這里放的東西之貴重要緊可想而知。誓碑就放在此,而且上面蒙了金絲編織的布幔。即使是圣地禁地之密室,還不放心,門口還要再加一把鑰匙,同時嚴加防范。毫無夸張的說,一只蒼蠅也進不去;二是謁見這石碑的時機特別。
那一刻來臨了,趙光義在不識字的黃門官的引領下步人密室,大臣們在門口垂首而立。小太監(jiān)緩緩揭開了金絲長幔,誓碑出現(xiàn)在趙光義的面前,他只匆匆瀏覽一遍,用了很短的時間。因為誓碑上的誓詞內(nèi)容實在簡短,只有短短的三條,他開始在心里誦讀,一、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于獄內(nèi)賜盡,不得市曹刑戮;二、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者;三、子孫有逾此誓者,天必殛之。
趙光義老老實實地念了誓詞,之后的幾位皇帝160多年一如既往地念了,而且認真地遵守了。
五、一杯酒洗去千年血腥
老趙當上了老板,天下最大的老板。這一晚,老板請客。沒其他意思,杯酒釋兵權(quán),讓大家心甘情愿地交出了兵權(quán)。動機的認可也較為一致——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也就是說,避免他的部下再出現(xiàn)一個李匡胤、王匡胤,再鬧出個王橋、李橋兵變之類。
先來還原一下當時的場景。
先是老趙依靠慣例對一起干革命的伙計們論功行賞,這里絕不是虛情假意,他甚至都下了手諭,白紙黑字寫著。任命石守信為某某軍區(qū)司令、任命高懷德為某某軍區(qū)司令……只待交由組織部門下文即可。
這一天應該是下著小雨,朝堂上君臣議著幾件較為輕松的事,興致盎然,不覺天色已晚。老趙說,罷了,今天加班大家辛苦,我老趙請大家喝幾杯!群臣歡呼,老趙請客總是讓人高興的事。
御膳房快速行動,或者是早早地就準備好了,辦公室主任趙普早作了安排。很快宴席即成。美酒斟上,老趙說。今天下雨天,喝酒天,啥話不說,先干三大杯再說,來,干啦!于是杯盞叮當、歡聲一片。三巡已罷,菜盡五味,看看這氣氛恰當好處,望著這些出生入死、意氣風發(fā)的將軍,老趙心里的話又涌上了心頭,他舉起了杯,站了起來,“諸位,我在這里感謝大家,若是沒有你們,我怎么能有今天,謝謝你們,我老趙先敬大家一杯”,咣,一觴酒下肚。但他沒有要坐下的意思,酒下肚,悲憂之色卻涌了上來。他接著說:“可我也要向大家說句掏心窩子的話,我當了天子,卻覺得不如做節(jié)度使、做點檢時陜_樂在。這一年,差不多我就沒睡過安穩(wěn)覺!”石守信等人聽了立即趁著酒勁大呼:“今天命已定,誰還敢有異心?”老趙好像在接著老石的話又好像在自言自語,“哎!人誰不想富貴呀,一旦有人以黃袍加身,即使不想,又怎能脫身呀?”此話一出,全場肅靜,一是因為老趙在這樣的場合自揭瘡疤;二是其中的警告之意。石守信等人此時都怔了,但旋即聽了個明白。他們知道老趙是個實在人,別說老趙當時在陳橋時就沒存當天子之心,即便真做了天子之后,也是爽快得很。他有一次約各個分區(qū)司令去郊外打獵,行走林深無人處,老趙忽然下馬,走在前面背對著大家說,此處無人,你們今天若有誰也想做官家(天下當官的大老板),盡可射殺我。那樣以性命昭示的真誠敢以后背示人的胸懷不能不讓人信服。此時的石守信等人傻了眼,即使自己真的就是忠誠鑄造的雕像,即使是破了、碎了,片片都是忠誠。但若是真有人黃袍加身,怎么辦?說加身我也不干,不符合常理無人相信;說加身我才干,豈不在今天就準備向閻王報到?若是沉默無語,誰知你是不是默認?這是多難的題啊,有困難找領導,再難的事一把手一抓就不難。石守信們雖然不知道在他們之后數(shù)百年那個在慶功樓埋上炸藥的朱元璋,但是他們依然實實在在地感到這困惑帶來的危險。酒,他們是不敢喝了,放下杯子,一起跪倒在地:“陛下,我們太愚昧了,實在想不出如何應對這種情況,您就給我們指條明路啊!”此時老趙看著跪成一片的老伙計們,有了實實在在的感動。有人甚至看到有亮晶晶的東西在他的眼里跳動。他站到了他們中間,伸手扶起身邊的石守信,另一只手扶起了王審琦,動情地說:“人生在世,猶如白駒過隙,就是一睜眼一閉眼的事,不如多聚些金銀財寶,多買些房屋田地留給子孫,多養(yǎng)些歌兒舞兒來度過一生。我吶,也和大家結(jié)成親家,這樣君臣兩無猜疑,不是也很快樂幸福嗎?好了,不說這些了,不說了!大家喝酒!”老趙打住了自己的話,他要留一些時間給大家思考。他不是那種不解人意的老板。
第二天,石守信等人以身體健康為由申請交出兵權(quán),老趙一一照準。
這里其實有個誤會,大家應該注意到老趙讓石守信們交出的只是兵權(quán)而已,事關(guān)其薪水、職級方面可是不降反升。比如石守信不做了衛(wèi)戍區(qū)司令,去做了天平的節(jié)度使。高懷德為歸德節(jié)度使,王審琦為忠正節(jié)度使,也就是說從軍職調(diào)任地方,由部里調(diào)任省里。后來老土又查了一下資料,發(fā)現(xiàn)老趙酒后說的結(jié)親一說,竟也一一兌現(xiàn),老趙的妹妹嫁給了高懷德;兩個女兒分別嫁給了石守信、王審琦的兒子;三弟趙光美則娶了張令鐸的女兒??梢娎馅w的承諾雖是酒后,卻句句落到了實處。有人說,這樣削弱兵權(quán)才造成宋的積弱,以致與遼金夏之爭中終以失敗告終。老土覺得這觀點頗值得商榷,看看宋史,就知道在兵權(quán)集中于朝廷之后宋朝兵力并未見明顯的降低。南唐吳越諸富庶之國均臣服于宋就是例證。至于最后宋敗于金,那是差不多一百年之后的事。一個多世紀,趙家老店換了N個CEO,若將其罪系于老趙的這場酒上是不是也有不公之嫌?
六、老趙死得不簡單
公元976年10月20日,是一個難得的晴天,到了晚上。還見星光閃耀,可忽然間就陰霾四合,鉛云密布,不一會兒竟有雪粒從天而降,天地很快便處于一片混沌之中。人之生死,也只是須臾相隔。
這一天,天地人合謀給后人設了一個謎。
這一天,老趙猝死,年僅50歲。宋史上有一段簡短到不能再簡短的記述,翻譯成白話也不過區(qū)區(qū)11字,20日晚,皇帝死,享年50歲。
這個事件也成就了中國的一個成語——燭影斧聲。
它最早來自于僧人文瑩所著的《湘山野錄》的《續(xù)錄》。書中說,在十月二十日那天晚上,老趙約請其弟趙光義來宮中飲酒,弟兄倆大約想說些私房話,便把工作人員(包括宮妾)都攆了出去。連近侍也只能在廊下遠遠的立著,看到的只是燭光下兄弟倆在室內(nèi)飲酒的身影。也不知過了多久,侍衛(wèi)遠遠看到燭影之下,坐在下首的趙光義不斷起身避席,動作好像是推辭什么不可承當?shù)氖禄蛭?。就好像兩個人喝酒,一個身份尊者客氣地說再喝一杯吧把這塊鹿脯吃了吧我真是佩服你的才能呀你比我強很多?。欢鴮Ψ讲桓页惺?,于是頻頻起身作讓。說些折殺我呀您過獎啦我實在不敢當之類。接著兩人繼續(xù)喝,喝完的時候已是三更天,大殿外的雪已積了數(shù)寸。這時就見皇帝趙匡胤用手中的柱斧戳地,回頭對身后的太宗說,“好做,好做!”然后就解帶就寢,不一會就聽到殿內(nèi)鼾聲如雷。當晚老趙的弟弟趙光義也在禁內(nèi)留宿。到五更天,忽然發(fā)現(xiàn)老趙已是鼻息皆無。他的弟弟在靈柩前按照老趙的遺詔即了皇帝位。
“燭影斧聲”故事的作者是宋朝本朝大概與蘇軾同代的杭州的一位僧人。
那天,大致的場景主要有兩種——
第一種情景,略具桃色。燭影之下多了一人,就是那位漂亮的花蕊夫人。閑雜人等都被趕到了門外廊下,但皇帝身邊是缺不得人的,花蕊夫人陪侍左右。趙氏弟兄本來說些風花雪月的事情,相談甚歡,可小趙看哥哥老趙已呈醉意,燭影搖曳,酒壯色膽,他竟扯起了嫂子的裙角,花蕊夫人不敢太過聲張,只能東避西讓,小趙愈加張狂,一用力差點將花蕊夫人的棉裙扯下,嚇得花蕊嗷的一聲大叫,這時老趙被驚醒?;秀敝锌吹酱饲榇司常豢啥簦骸袄先?,你算什么東西?那可是你的嫂子呀!”
“我、我……怎敢對嫂子無禮……”光義囁嚅道語。
“不敢?你有何不敢?上次一起吃飯你竟借醉酒一箭射死你的嫂子越國夫人!我當時考慮不能因一女人傷了兄弟和氣,違了社稷安寧,沒有和你計較。可你一而再再而三的如此,你簡直禽獸不如!”老趙愈說愈生氣,趙光義卻百般解釋。老趙狂怒,手舉柱斧,捶地之聲咚咚作響,“你干的好事!你干的好事!”小趙擔心老趙殺了自己,先下手為強,奪下哥哥手中的斧子,一下結(jié)果(當然也可能是誤傷)了老趙,然后一不做二不休,就在哥哥靈前宣布就任新一屆CEO。
還有第二種情景。就是一場平常的兄弟酒宴,這樣的酒宴與老趙而言是平常的事。有一次夜里下著大雪,他還跑到趙普家里,又約了趙光義,三人喝了大半夜,弄得趙普到家里都不敢脫工裝。這次喝酒兄弟把酒論英雄,喝得高興,老趙甚至送趙光義走出前廊,他手扶柱斧,豪情滿懷,大叫:“好好干吧。好好干吧!”送走了趙光義,趙老四內(nèi)宮休息,至五更天忽然發(fā)病猝死,連醫(yī)官都未及搶救,人便說沒就沒了。當時在他身邊的年僅21歲的宋皇后慌了手腳,讓太監(jiān)王繼隆(一說王繼恩)去通知老趙的兒子德昭、德芳趕緊入宮。這王繼恩原是趙光義潛伏的心腹,竟然先去通知了趙光義,趙光義直入內(nèi)宮,可憐宋皇后還在催問德芳到了嗎,這時王繼恩搶前一步說:“晉王趙光義到啦!”宋皇后大為驚愕,一下子想到可能的變故,便哭著對晉王說:“我們母子的安危,全靠官家啦?!弊⒁?,這“官家”二字可是只有皇帝才能享用,此時趙光義竟不避讓,只說:“你們放心,大家共富貴?!庇谑蔷驮诶馅w的靈前,宣布就任新皇帝。
那么,老趙到底死于何因?
趙光義謀殺了老趙,不敢說一定是;但說不是,還有諸多疑問未解,難以說服自己。一是中國自夏禹傳啟以來,皇位傳遞一般情況下都是循子承父業(yè),父位子繼,否則便視為越位,不合法。二是其弟趙光義繼位后,當年便更改年號,將開寶九年改為天平興國元年,而慣例是新皇帝繼位后要等到次年才能改年號。老趙駕崩已是十月二十日,離年終只有一個多月,新皇帝竟不能等?應是不自信,急于掩蓋什么的表現(xiàn)。三是“金匱之盟”的荒唐。據(jù)說,讓弟弟接替皇位是他們的母親預先和他們兄弟約定好的。但是趙母去世時,老趙只有35歲,身體正壯,趙光義23歲,而老趙的兒子也已經(jīng)14歲。在老趙那樣的年齡段,老太太有必要心急火燎地安排趙光義來接班嗎?到老趙死,其子也已到30歲,不可謂不成年。怎么就該了趙光義做這皇帝?最有意思的是,這“金匱之盟”竟是在老趙死后六年才公布。且說明是“趙普筆錄”,正是實實在在的有意思,莫不就是為平眾論加以偽造的?我看可能性在98%之上。四是趙光義何以對史家記錄格外關(guān)注起來。在老趙時期,對史家是滿懷敬畏之心的(掉牙故事就是例子),而且從不過問史家記下的內(nèi)容,而趙光義對此卻事必躬親。這么說吧,每天的大事記他都要審查,不滿意的事他一概刪除。所以宋史有關(guān)此事官方記載還有多少可信之處,值得商榷。
老趙死了,留下了千古之謎。
自公元976年10月20日老趙死的那一天,直到有記載的紹興九年共計165年間,每到這一天,東京的天氣總是一反常態(tài),雨雪風冽。
老趙葬于永昌陵的那一天,玉兔撞鑼,石人作揖,天地共吊老趙。
金滅宋時,金人大將把趙光義一派子孫幾盡殺絕,有人觀那金人大將相貌,竟然像是老趙再生。
好了,說了老趙許多,不知道說對了幾分,改日去謁永昌陵,再向老趙請教?,F(xiàn)已是深夜,一晚寫字勞乏,竟是饑腸轆轆。想起了老趙有一次夜里在宮中也是餓了,忽然極想吃羊肝,可是猶豫了半天終沒有下令。左右問他,“皇上有什么事就請盡管吩咐吧。我們一定照辦!”老趙說,不說也罷,我要是說了,就會每天必有一只羊被殺,算了,不吃了。可嘆老趙,做了那么大的官,想吃羊肝竟這般約束,這樣的官似比我這民都強了許多。現(xiàn)在我也想吃羊肝了,馬上收了文字到樓下,那里有上好的燒烤等著我,嗬嗬。
作者簡介 老土,原名張本剛,江蘇銅山人。著有散文集《鄉(xiāng)下來的樹》、《而且》。
責任編輯 蔣建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