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就建構主義理論應用于畢業(yè)論文(設計)的可行性進行了分析,建立了把建構主義理論應用于畢業(yè)論文(設計)指導的教學模式,主要包括創(chuàng)設情景,自主選擇課題;自主學習,確定試驗方案;協作學習,共同完成論文過程等方面。
[關鍵詞] 建構主義;畢業(yè)論文(設計);模式
畢業(yè)論文(設計)是高等院校培養(yǎng)人才、加強素質教育、鍛煉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現階段本科教學實施創(chuàng)新教育的重要突破口。畢業(yè)論文(設計)既是對大學四年專業(yè)學習的一個綜合檢驗,也是衡量一個學校教學水平的重要標準。加強和改進畢業(yè)論文(設計)的質量對提高普通本科院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建構主義強調學習過程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對學習者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思維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把建構主義思想引入畢業(yè)論文(設計)的指導工作對于教學改革,提高畢業(yè)生的綜合素質和畢業(yè)論文(設計)的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現結合自己的實踐,就如何把建構主義理論引入到本科生畢業(yè)論文(設計)的指導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建構主義的基本觀點
誕生于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建構自己知識經驗的過程。具體來說,知識主要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和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即通過人際間的協作活動而實現的意義建構過程,因此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huán)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屬性。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提倡在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強調學習過程應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習者的自主建構、自主探究、自主發(fā)現,并要求將這種自主學習與基于情境的合作式學習、與基于問題解決的研究性學習結合起來,因此特別有利于學習者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思維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二、把建構理論應用于畢業(yè)論文(設計)指導的可行性
1、現代教育技術為建構主義理論在論文(設計)指導中的應用提供了有利的物質支持
現代教育技術是以計算機為中心的通信網絡、多媒體技術等各種高新技術?,F代技術發(fā)展與普及,為建構主義教學觀—“情境、協作、會話、意義建構”等的實現,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先進的教學媒體可以創(chuàng)設符合實際的虛擬“情景”,豐富的網絡資源可以使學生迅速檢索與課題相關的信息資料,通過系統(tǒng)的分析,比較確定自己的試驗方案,電腦的廣泛應用為論文的寫作修改創(chuàng)造了便利的條件,先進的分析軟件為數據的快速處理提供了保障。所以,現代教育技術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有利于學習者觀察、思考、比較的信息教學環(huán)境,為學生營造一種參與、應用、實踐的思維和行為空間,也是建構主義能夠在教學中應用的重要物質保障。
2、畢業(yè)論文(設計)的特點有利于建構理論的實施
畢業(yè)論文(設計)是對大學四年專業(yè)學習以及綜合素質的一個全面考驗,主要考察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這和建構主義的宗旨是一致的。在論文(設計)的完成中需要學生利用現有的知識技能和掌握的信息去獨立探索,還需要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及時的信息反饋,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協商”、“會話”兩大要素正迎合了這一特點。協商、會話能有效地敦促學生運用現有的知識和技能開動腦筋,積極探索,有利于學習者自主學習,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鍛煉。
三、基于建構理論的畢業(yè)論文(設計)指導模式的構建
1、創(chuàng)設情景,自主選擇課題
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和科研方向,確定參考性的論文題目,在學生選擇課題前開展一次課題介紹會,就相關研究取得的成就及進展等做一概括的介紹。教師要當好“導演”,選擇與當前研究主題密切相關的知識、技術、或問題,作為學習的中心內容,充分利用圖片、實物、光盤、多媒體等音像資料讓學生對相關研究進行切實的感受,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在教師參考性的論文題目的基礎上,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確定論文的題目,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允許學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對畢業(yè)設計(論文)的課題進行適當的調整。
2、自主學習,確定試驗方案
由于情境的創(chuàng)設和教師的引導,使學生發(fā)現畢業(yè)論文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并對發(fā)現的問題主動尋找解決的途徑,通過廣泛搜集整理與課題有關的資料,想出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極具挑戰(zhàn)性的解決問題的過程易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內部動機,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此過程中,教師主要是幫助學生獲取有關的信息資源,并告知學生怎樣有效地利用這些資源。教師在學生獨立探索提出試驗設計方案后,應及時進行指導,啟發(fā)式的指出試驗方案中的缺點和不足,引導學生深入的思考,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經過反復推敲、修訂,最終確定比較科學合理的試驗方案。
3、協作學習,共同完成論文過程
試驗方案確定后,教師盡量創(chuàng)造試驗條件,滿足學生試驗的要求,并把所選課題的試驗方法和試驗技術相近的同學分成小組,定期進行交流,師生共同研討在試驗實施及論文寫作中遇到的具體問題,使每個學生的觀點在和其他學生以及教師一起建立的協商環(huán)境中受到考察、評論,同時每個學生也對別人的觀點、看法進行思考并作出反映。利用組內討論、交流來補充、修正,加深每個學生對試驗技術和方法等的理解。教師對于學生在具體工作中碰到的問題,應通過啟發(fā)的方式,給學生指明解決問題的方向而不是直接告知自己認可的方法。當學生根據老師的啟發(fā)并查閱大量資料后提出多種解決措施時,教師要適時作出恰如其分的評價。
4、效果評價,實現意義建構
畢業(yè)論文是對整個學習實踐過程的概括和總結,是學生對所學知識建構的實現。論文成績的評定是對學生主動進行意義建構的的反饋。成功的反饋可以使學生提高自信心,激發(fā)追求更大成功的欲望。對于畢業(yè)設計(論文)的成績評定主要看學生在畢業(yè)設計(論文)過程中是否樹立了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了創(chuàng)新能力。具體包括這樣幾個方面:(1)學生在論文完成過程中是否做了些實質性的工作,在選題、研究方法、研究結論方面是否有創(chuàng)新點,能夠解決一定的實際問題,分析問題是否正確、全面,具有一定深度或有所創(chuàng)見,對實際工作有一定的指導意義。(2)論文的寫作是否中心突出,論據充足,結構嚴謹,層次分明,表達能力如何等。(3)論文的材料是否豐富,數據是否可靠,能否對試驗數據進行科學的分析,得出正確的試驗結果,并根據試驗結果提出自己新的觀點或合理的解釋,或對無法解釋的結果能夠指出可能存在的問題。(4)答辯是思路是否清晰;回答是否準確;對相關知識是否掌握全面;語言是否流暢等。
總之,學習是一種自主活動的過程,只有激發(fā)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形成學習動機,才能使知識的建構具有效果。把建構主義理論應用于畢業(yè)論文(設計)的指導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有助于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發(fā)散性思維,提高學生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和競爭意識等非智力因素,符合社會對人才的要求。
[參考文獻]
[1] 何克抗.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與教學設計[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5).
[2] 王國臣.建構主義教學論與教學模式改革[J].高教研究,2003(6).
[3] [JP3]陳琦.建構主義與教學改革[J].教育研究與試驗.1998,(3).
[4] 趙廣濤,焦現偉.建構主義觀下的體育教學論[J]山西師范大學學院學報,2004.(6).
[作者簡介]
王萬新(1971-)男,山東平原人,碩士,講師,主要研方向:自動化加工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