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妍
[摘 要] 本文在分析學習動機定義與分類的基礎上,論述了大學英語學習動機的激發(fā)策略,主要是:幫助學生樹立現實合理的學習目標;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合理調整教師對學生的期望值;提高教師的專業(yè)水平和教學藝術。
[關鍵詞] 大學英語;學習動機;激發(fā)策略
大學英語學習動機的激發(fā)策略教育探索
教育探索大學英語學習動機的激發(fā)策略
英語學習動機與學習態(tài)度、學習策略、學習成績等有著很大的聯(lián)系。近年來,常常被忽視的英語學習動機的研究越來越引起了英語教育界的重視,人們已經開始認識到它在英語學習中起到的關鍵作用。對于一個英語教師來說,只有了解了學生的學習動機才能采取與之相應的教學策略來提高教學效果。正如Oxford所說:“教師如果連學生的動機根源在何處都不清楚,又如何能澆灌它們呢?”
一、學習動機的定義及其研究啟示
研究界講學習動機定義為對于目標的一個定位,它是由多種動力因素組成的一個整體系統(tǒng),其中包括學習需要、學習自覺性、學習態(tài)度、學習興趣等。英語學習動機的研究是集心理學、社會學和語言學于一體的綜合性邊緣學科。
學習動機給學習者提供了一個重要的能源,它可以促使學生知道為什么要努力學習,讓他們原愿意將這樣的學習行為維持一定的時間,讓他們感受到自己與學習活動有多么大的相關性。許多的研究已經證明了這樣的因果關系:學習動機影響著努力程度,努力程度影響著學習的結果,而好的學習結果促進了能力的提高。也就是說,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實際上是增強他們的英語學習能力。因此,激發(fā)和維持積極的學習動機對于最終的英語學習的成功的作用是如此的重要。
二、學習動機的分類
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Lambert和Gardner等人將影響學習的動機分為“融入型”動機和“工具型”動機兩大類。關于學習動機的另一個較為經典的緯度劃分使Wdward Deci的“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之分。他認為,具有“內在動機”的人對其從事的活動本身感興趣,語言學習活動本身就是學習者追求的目標。學習者由于求知欲、好奇心或者愛好等對英語產生了真正的興趣,并能夠從學習中獲得愉快和滿足。而“外在動機”是指學習者為了達到某一目標而不得不學習英語。由此看來,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激發(fā)學生的“內在動機”,培養(yǎng)學習者對英語學習的真正的內在興趣。
三、學習動機的激發(fā)策略
1、幫助學生樹立現實合理的學習目標
幫助學生制定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樹立現實合理的學習目標有助于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師要讓學生們相信并且看到切實可行的學習目標是可以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下實現的。當學生在英語學習上取得一點進步時,教師要及時加以肯定和表揚,以增強學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教師同時也應讓學生明白,目標的實現是一個長期的艱苦的過程,應該樹立克服困難、迎接挑戰(zhàn)的決心和信心,以便朝下一個目標邁進。作為教師,可以給每個學生設立一個成績單,讓學生清楚的看到自己的進步,從而提高其英語學習的動機。
2、幫助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般情況下,英語成績不佳的學生都存在著不好的學習習慣。教師不僅要反復的向學生強調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受益終身的重要性,而且還要在實踐中促使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要教育學生獨立完成作業(yè),不拖交,缺交作業(yè)。要培養(yǎng)學生具有早讀的習慣,課前預習,課后復習和積極參加課堂活動的習慣,尤其是培養(yǎng)日積月累的英語學習的習慣。英語學科知識點零碎,篇章獨立,單詞隨上下文而釋義,因而較其他學科缺乏規(guī)律性。學生如果平時不努力,在考試之前突擊英語實難奏效。因此,要把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提高到保證學習質量和發(fā)展智力水平的高度來認識,并依賴于教學行為的不斷指導使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潛移默化中逐漸形成。
3、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自學能力是學生自覺利用舊知識獲得新知識的能力,是獨立掌握知識的綜合能力。首先,教師應當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其中包括精讀、泛讀、朗讀、背誦、查字典等技巧的應用。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質疑問難。不僅要學會在單詞、短語、句子方面質疑,也要學會在篇章結構和思路方面質疑,使學生針對所學內容提出有分量的問題,避免在無關緊要的枝節(jié)問題上糾纏。最后,教師要幫助學生學會自我批評和自我總結,及時發(fā)現自己在英語學習中存在的不足之處,以便從教師的教學和同學的幫助中得到補償和修正。
4、教師對學生的期望值要適度
教師對學生的期待要符合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要掌握適度性原則。如果教師的期望水平太高,超過了學生的潛在發(fā)展水平,對學生就是一種負擔。這樣的期望會給學生帶來極大的心理壓力,使學生遭受不必要的挫折,損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甚至使學生產生嚴重的自卑心理。如果教師的期望水平太低,對學生又不具備挑戰(zhàn)性和吸引力,起不到激勵學習的作用。因此,教師的期待水平應達到“跳一跳,夠得著”的效果,學生對這樣最具有挑戰(zhàn)性的期待既有一定的把握,有沒有充分的把握,要想成功就必須全力以赴。只有這樣,才能最有效的激發(fā)學生內在持久的心理動力,使其朝著教師期待的方向發(fā)展。
5、提高教師的專業(yè)水平和教學藝術
大學英語教師要想得心應手的授業(yè)解惑,不僅應當具有扎實廣博的本位性知識,即傳統(tǒng)概念上的專業(yè)知識,而且還應具有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所要求的拓展性知識,即專業(yè)知識以外的諸多學科的知識。對于很多學生來說,語言課枯燥乏味。因此,除了備好教材以外,教師還需要利用大量的課外知識來補充不足,以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時刻注意自己的課堂投入程度和授課激情,做到公平的對待每個學生,從而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
在英語學習中,學習者的心理因素對學習效果有著很大的影響,尤其是學習動機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因此,對英語學習者學習動機的研究應該成為英語教育的一項重要的任務。另外,研究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對制定教學大綱,明確教學原則和設計教學方案都有一定的啟發(fā)意義。作為大學英語教師,我們應該及時的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機情況,并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給與適當的指導。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大學英語教學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文秋芳,王立菲.英語學習策略實證研究[M].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 華惠芳.試論英語學習動機與策略的研究[J].外語界,1998.
[3] 張雪驕.英語學習動機的激發(fā)和培養(yǎng)[J].沈陽教育學院學報,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