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金祥 劉夕霞
從《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解讀蘇軾的戰(zhàn)爭觀
任金祥劉夕霞
1對“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一句的理解關鍵是解釋好“不能”。不能,不行、完蛋。這就像我們現(xiàn)在說的“能不能”和“行不行”,兩者意思相同。曾,曾經(jīng)、有時。以,在。整句譯為“那么天地萬物有時在瞬間就完蛋了”。作者這里以瞬間死亡、滅亡這種觸目驚心的突變?yōu)槔?,肯定了世間萬物的動態(tài)變化發(fā)展,照應了上文“客”的“哀吾生之須臾”。
2從《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解讀蘇軾的戰(zhàn)爭觀蘇軾的《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都詠及赤壁大戰(zhàn),兩文分別詠及作戰(zhàn)的敵我雙方,將兩文放在一起,我們可以完整地看出作者的戰(zhàn)爭觀:反對侵略戰(zhàn)爭,肯定保家衛(wèi)國的正義戰(zhàn)爭。
賦中,“客”為曹操的赤壁大敗而感慨:“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曹操立志統(tǒng)一全國,赤壁一戰(zhàn)使他功敗垂成,他原本一世之雄,最終和我們普通人一樣歸為渺小。“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可悲啊,人的生命太短暫了,否則曹操不就成功了嗎?
蘇軾的反駁可以歸納為三觀——宇宙觀、人生觀、戰(zhàn)爭觀。
要說人生短暫,確實如此?!白云渥冋叨^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天地萬物有時瞬間就完蛋了,這個突變可謂觸目驚心。但是,“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宇宙永恒人生永恒,正是因為人類世世代代生生不息才有我們今天高度發(fā)達的文明啊,所以作者說長江之無窮“又何羨乎?”完全不必“哀吾生之須臾”。
曹操算不算英雄暫且不論,作者接下來否定了曹操發(fā)動的赤壁之戰(zhàn),表達了熱愛生活,熱愛和平的態(tài)度。天下私產“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言下之意,曹操進攻東吳就是侵略,是要掠奪東吳人民的財富(當然,三國之爭是內戰(zhàn),統(tǒng)一是歷史大趨勢)。天下公產,像清風明月一樣,“取之無禁,用之不竭”,何必去爭奪?大家可以“共適”,和諧共享。
在《赤壁賦》中作者否定侵略戰(zhàn)爭,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作者肯定了保衛(wèi)家園的正義戰(zhàn)爭。作者盛贊周瑜的年輕有為,“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問,檣櫓灰飛煙滅”。在作者眼里,周瑜是“千古風流人物”,大英雄,因為在赤壁大戰(zhàn)中,他率領東吳軍民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擊退了侵略者。
作者赤壁懷古是為諷今。北宋時期,北方邊地先后有西夏遼金擾邊。作者痛斥侵略者的強盜行徑,期望北宋朝廷發(fā)憤圖強振作抗敵保護百姓,希望自己能像周瑜一樣報效國家。大家知道,兩宋三百多年問,科技發(fā)達,經(jīng)濟發(fā)達。但是,政治腐敗,皇帝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實行了荒唐的文官領兵制度,削弱了軍隊的戰(zhàn)斗力。這樣,在與外族的軍事對抗中,宋朝幾百年間屢戰(zhàn)屢敗,一直實行屈辱的投降求和政策。作者報國無門,壯志難酬,滿腔悲憤,“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只好“一尊還酹江月”。
改革課堂教學,使學生主動參與、學會學習
李志鴻
滿堂灌、以教師的“教”為主的教學模式,阻礙了學生個性的發(fā)展,發(fā)揮不了學生的學習的主動性,更談不上學會學習了。所以,改革課堂教學,是大勢所趨?!跋确藕蠓觥?,激活參與,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逐步掌握學法。無論是備課還是上課,不少教師常常習慣于從自己的角度去理解,把握教材,去“精心”設計教法,而對學生如何學,考慮卻很少,甚至根本不考慮。課堂上也常常將誰為誰服務也顛倒了。教育理論告訴我們:教學的本質應是學生的認識過程,是學生認識客觀世界的過程。學生沒有自主參與的機會,學習熱情會越來越淡薄,自信心越來越不足,能力也越來越差。要改變這種現(xiàn)狀,必須:
1大膽地“放”“放”就是充分給學生以自主權,最大限度地在時間上、空間上給學生以自主學習的機會。課前放手讓學生去憑已掌握的舊知識去探求新知識,讓學生去摸索學習方法,發(fā)現(xiàn)問題,知不足而努力學。課堂上放手讓學生充分去讀,放手讓學生去說,去寫……這樣在“放”中讓學生進行聽說讀寫思的訓練。
只有大膽地“放”,才能讓每一個學生得到練的機會,才能讓不同的學生得到最好的發(fā)展,才能讓學生帶著自己學習成果,向老師和同學展示自己的成功,才能得到老師有針對性的幫扶。重要的是,只有大膽地“放”,才能喚醒學生自主意識,激活學生主動參與意識,使“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得到落實。也就是“變先教為先學”。
2精巧地“扶”“扶”就是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放”之后的“扶”才是有針對性的,才是學生需要的?!胺觥币龅镁?,要扶在學生的疑處,難點之處,“扶”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扶”不但要讓學生“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梢允抢斫庠~語的方法,也可以是讀懂課文的方法。例如,預習時,怎樣抓題目審題,憑借課文內容不能直接解決的問題怎么處理,等等。教師要善于幫助學生掌握學習語言文字自身的規(guī)律,還要善于幫助學生掌握學習語言文字的一般方法。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舉一反三,活學活用,才能讓學生學會,會學。
主動參與,學會學習,學會創(chuàng)造,是素質教育的重要體現(xiàn)。教師應適應時代的發(fā)展,更新教學觀念。在教學中,切實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既培養(yǎng)人,又發(fā)展人,為全面所謂提高人的素質而服務。為人師者,當以每個學生的終生發(fā)展為己任,多多探討教育藝術,融洽師生關系,使學生在和諧、愉悅中把握自己,主動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