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鑫 李曉蘭
大學宿舍文化是校園文化的一個分支,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占據(jù)著特殊地位,有著獨特而重要的育人功能。宿舍是大學生生活、學習、休息的主要場所,也是高等學校校園文明建設的重要窗口。大量事例表明,以宿舍為載體的高校宿舍文化是校園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大學生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因此如何通過加強宿舍文化建設來推進校園文明建設是擺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課題。
一、大學生宿舍文化的內涵
大學宿舍文化是大學生在宿舍范圍內開展各種實踐活動所創(chuàng)建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其內涵包括宿舍的政治文化、科技文化、娛樂文化等。它表現(xiàn)在宿舍成員的學習方式、生活習慣、人際交往、精神風貌、道德氛圍、室內環(huán)境布置、日常用品擺設等方面。其中有兩個方面比較重要,即“硬件”和“軟件”兩個方面。“硬件”是指宿舍的環(huán)境、衛(wèi)生、裝飾、設施和規(guī)章制度等?!败浖笔侵杆奚釋W生們的道德規(guī)范、組織紀律性、理想情操、心理趨向等。
二、宿舍文化形成的原因
宿舍文化作為校園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伴隨著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高校教育的變革、學生公寓管理模式的成熟、思想教育管理的改進和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的加強等外部環(huán)境發(fā)展逐漸形成。
1.招生制度和高校教育的發(fā)展
隨著高校擴招,“班級”作為最小學生集體單位的地位已逐漸為宿舍所取代。學生宿舍已成為大學生活動內容最豐富、停留時間最長、思想反映最集中的地方。從高校生活的特點來看,宿舍是課堂的延伸。從某種角度講,它比課堂的影響力更大,因為學生在宿舍里停留的時間一般比在課堂上的要長。據(jù)調查,大學生每天在宿舍度過的時間長達13個小時,除去8小時睡眠外,還有4-5小時用于學習、交談、娛樂、自身管理等。宿舍不僅是學生生活和休息的場所,也是他們學習、獲取信息、交流思想和交友娛樂的地方。
2.學生公寓管理模式的成熟
隨著培養(yǎng)模式的種類增多、學生人數(shù)增加和社會對人才要求的提高,各個高校也加大了對學生公寓管理的改革力度,由后勤公司來進行統(tǒng)一的服務與管理,進而形成多體制、多方面的管理模式,逐步形成特有的大學宿舍文化。
3.高校加強思想教育管理
由于學生宿舍已處于現(xiàn)代高校學生生活學習的中心地位,許多高校開始將學生宿舍管理列入學校重要工作內容,采取了各種措施加強學生宿舍的管理。由一個部門管理變?yōu)橛蓪W生工作部、院團委、保衛(wèi)處等部門綜合管理,由原來簡單的宿管人員、清潔工、樓長負責轉變成要求院系領導、專職輔導員、帶班教師入住學生宿舍,把嚴格管理和思想教育緊密結合起來。
三、宿舍文化的特點
1.參與性
宿舍文化具有明顯的個體參與性特征,宿舍中的各種活動對每一位成員來說都有充分的參與權。在宿舍里每名學生都自認為是主人翁,有對各項宿舍活動的參與權和話語權,可以對宿舍的活動表達獨立的見解與意見。加大了宿舍成員參與宿舍文化的自由度和自主性。
2.易變性
大學生容易受社會上各種文化影響,例如網(wǎng)絡、短信、飛信等等,使他們關注事物的興奮點經(jīng)常轉化,思想活躍領域廣、情緒轉換突然,這些都使大學生宿舍文化處于一種不穩(wěn)定的易變狀態(tài)。
3.真實性
宿舍文化可以比較準確地反映宿舍成員的思想、行為、文化修養(yǎng),在無老師和校方干預監(jiān)督的宿舍環(huán)境中,同學們思想行為的表現(xiàn)最真實、最集中。
4.互聯(lián)性
宿舍文化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影響、互相關聯(lián)的,是與整個學校的大環(huán)境息息相關的。學校大環(huán)境的好壞影響著宿舍文化的建設和發(fā)展。
5.影響性
大學生宿舍文化對宿舍成員的影響不是通過硬性灌輸,如各項管理規(guī)章制度、處罰條例等外部強制力量來完成,而是通過宿舍文化所形成的精神文明氛圍逐漸熏陶形成。這種無影無形的影響力,促使宿舍成員按照宿舍文化的要求行動。
6.集體性
大學生宿舍文化不單單通過個體做一些事情而體現(xiàn)出來,往往要全體成員集體參與才能達到最佳效果,例如最佳宿舍評比,宿舍裝飾比賽等等活動,不能單單靠一個或幾個宿舍成員來完成,而需要全員參與、齊抓共建才能取得好成績,這就突出了宿舍文化的集體性。
四、宿舍文化的功能
1.思想教育功能
宿舍是學校的一個“細胞”組織,也是青年大學生每天相聚的最穩(wěn)定的生活場所。在宿舍中,學生間的交往頻繁密切,每一個學生都是按照自己真實的思想和生活習慣說話做事,所表現(xiàn)出來的思想品德具有真實性。例如大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會遇到許多困難和挫折,從而產(chǎn)生大量的思想問題和心理問題,在宿舍這個自由的天地里,他們可以通過無拘無束的“臥談會”等形式進行表露或渲泄,與室友共同探討,讓室友為其想辦法、出主意。此時宿舍成員的真誠勸導和熱心相助就會增強他們戰(zhàn)勝困難的信心,消除過多的憂慮和消極思想,減輕心理壓力。
2.導向上進功能
在宿舍這方無拘無束的天地里,大學生可以自由傳播、交流各種政治信息、社會信息、校園信息。社會上流行的市場經(jīng)濟文化中的風險性、機遇性和功利性傾向都在刺激著大學宿舍的政治文化氛圍。管理者要堅持以正確的輿論引導大學生之間的交往和交流,使宿舍文化具有明顯的導向上進功能。
3.群體凝聚功能
宿舍是學生學習、生活、娛樂非常集中的場所,尤其在宿舍內學生彼此以兄弟、姐妹相稱,“家園”氣氛十分濃厚。宿舍文化的重要作用就是強化宿舍成員的這種高層次的“家園”意識,用集體主義觀念取代傳統(tǒng)的家庭觀念,從而在全體成員中形成一種無形的向心力。
4.人格塑造功能
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看,宿舍文化是一種群體心理環(huán)境,通過這一環(huán)境的熏染,使個體將這種群體心理環(huán)境非強制地、非邏輯地移植到自己的心理系統(tǒng)中,經(jīng)過同化而形成個體的心理特征,并在深層心理結構中把宿舍文化的宗旨和要求內化為自己的價值體系,從而完成世界觀、人生觀的確立和人格的初步成熟。
5.素質拓展功能
學生公寓作為校園文化的重要陣地,為大學素質教育的開展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提供了廣闊的天地。不同專業(yè)的學生住在一起,可以彼此交流學習經(jīng)驗,傳遞學習方法,完善知識結構,開拓視野。學生公寓作為第二課堂,通過各種活動的開展,培養(yǎng)了學生社會適應能力、自主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實踐能力和集體主義意識,為增長社會知識、鍛煉社會能力提供重要渠道。
6.文化教育的導向功能
大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是個體與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結果。隨著改革的深入,大學生作為校園文化的主體,其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已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大學生敢于求新、求異,敢于追求、探索,但同時他們思想單純、情緒不夠穩(wěn)定、缺乏社會閱歷、容易為表面現(xiàn)象所迷惑。由于學生公寓文化是在高校德育工作的大環(huán)境下發(fā)展成形的,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學生的參與行為也完全是基于內在需要,學生在活動中的感受容易對其產(chǎn)生深刻的影響,因此學生公寓文化可作為重要載體為實現(xiàn)思想教育目標服務。
五、大學生宿舍文化功能的建設與實踐
1.創(chuàng)新管理機制
成立由學校分管、領導負責,以學生工作部為主,由團委、總務處、保衛(wèi)處等有關領導參加的學生宿舍管理機構,負責學生宿舍的日常衛(wèi)生、制度規(guī)范、設施維修、安全保衛(wèi)及生活服務等管理工作,克服教管脫節(jié)、出事相互推諉等弊端。建立安全隱患排查制度。實行學生宿舍長就寢考勤匯報制度,成立學生公寓安全自查小組,組織學生進行安全巡查。大學生通過自愿參與的治保工作,不僅提高了自我保護意識,也使學校的安全工作做到防范于未然,使學生的身心與財產(chǎn)得到有效的保護。
2.要以人為本,全方位配合機制
宿舍文化建設的目的是針對學生素質的培養(yǎng),因此要牢牢抓住理解學生、關心學生,激勵學生、教育學生的中心思想。教師要為人師表、管教管導;后勤部門要關心同學們的冷暖,提供優(yōu)質的管理服務和完善的物質條件;班主任更要深入到宿舍中去,用自己的模范行為和良好品德去感染學生,與學生交談,了解他們的心理動向。
3.發(fā)揮學生“三自”功能的自我運行機制
學生是宿舍文化的主體,必須依靠大學生自己管理自己。尤其是要發(fā)揮大學生骨干的模范帶頭作用,把他們推上“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舞臺,通過他們團結更多的同學,影響他們都朝著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目標努力。要在宿舍建立以宿舍長為聯(lián)絡點、以大學生舍管會組織為核心的管理網(wǎng)絡,發(fā)揮其在公寓管理中的次要核心作用。
4.建立健全大學生宿舍管理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
大學生宿舍文化建設,必須有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規(guī)章制度。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每一位大學生有一個良好的、有序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才能使大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學校要把大學生在宿舍里的表現(xiàn)進行量化,列入學校對大學生的德育考核內容,用制度、規(guī)范約束大學生在宿舍中的行為,從而為學生在宿舍正常的學習、生活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