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接:說米勒
◎“我從未聽說過這個作家。”——耶魯大學教授、著名文學批評家哈羅德·布魯姆
◎“她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但她在德國從來不受追捧。一方面她從自己的傳記、她在羅馬尼亞的生活中取材,另一方面她采取的藝術手法是如此的大膽、獨具一格與富于實驗性,以至于生活經(jīng)驗與藝術表現(xiàn)的碰撞產(chǎn)生出一種獨一無二的聲音?!薄聡膶W評論家丹尼斯,謝克接受BBC采訪
◎“有時候,諾貝爾獎評委會想強調(diào)某個作家的地位,有時候,他們‘象征性地凸顯文化與歷史的關聯(lián),仿佛他們認同這種關聯(lián)。米勒女士此次獲獎就是這種情況,既然她是一位出色的語言藝術家,其他也就不必多想了?!薄聡剁R報》
◎《齊奧塞斯庫賣了一個諾貝爾獎;1987年羅馬尼亞支付8000德國馬克讓赫塔·米勒移民》。——羅馬尼亞《真理報》(Adevarul)標題
◎“瑞典學院跟我們耍了一個下流手段。幾乎沒人認識他們挑出的真命天子。”——法國《新觀察家》
◎“我們只能相信諾貝爾獎評委會的成員個個精通歌德的語言,因為這位小說家的書幾乎沒幾本被譯為英語或瑞典語……在法國,只有三家不同的出版社翻譯過三部她的書?!薄▏妒澜鐖蟆?/p>
◎“它再次挑戰(zhàn)了英語出版界自鳴得意的盎格魯中心主義,這種盎格魯中心主義縮窄了好文本的定義,它擴大了我們對歐洲的概念。”“更廣義世界的代表在哪里呢?如果瑞典學院想一反人們對它的既定印象——一個歐洲俱樂部經(jīng)營者的形象的話,或許他們應該多花些瑞典克朗來雇些研究人員。”——英國《衛(wèi)報》
◎“如果你是一個美國人,而且你對她聞所未聞,那么,或許你和你的文學一樣,都‘大孤島了。”——《紐約客》雜志
原載《南方周末》2009年10月15日
魏一帆(Tim Hathaway)輯朱力安譯
Andrea Krauss亦有貢獻
本欄責編黑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