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衛(wèi)華
最近筆者深入一線教師的語文課堂,發(fā)現(xiàn)了不少問題,其中有個問題頗為共性:今天的語文課缺乏學生的思考。聽到教師滿堂的講解,聽到學生膚淺的笑聲,筆者頗有一種危機感。沒有思考怎么會有與文本的對話?怎么會有文本意蘊的重構?怎么會有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積淀?怎么會有學生生命的成長?眾所周知,語文思維能力是判斷一個人語文學習能力和語文運用能力的重要標準。葉圣陶老先生曾經(jīng)指出:思維訓練是語文課的主要任務之一。那么,語文課究竟該如何讓學生學會思考呢?筆者試從以下幾點加以闡述。
還主動權,讓學生有思考機會。
學生不會思考,綜觀時下課堂主要還是因為教師侵占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沒有時間思考。教師牢牢地將教學的主動權把握在自己手中。對于課文,學生怎么讀,什么時候讀,讀出什么等等都被教師操控了。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忙于應付教師的指令還來不及,怎么會有自己思考的時間和機會呢?
要改變以上現(xiàn)狀,筆者以為,教師應首先認識到學會思考對學生語文學習的重要性。“感悟力、反應力、預見力、轉化力、想象力、發(fā)散力、適應力、轉換力、判斷力、概括力、批判力、洞察力等”(冉正寶《語文思維論》)語文思維能力都將直接影響著學生日后的閱讀生活與人生發(fā)展。面對著浩如煙海的信息資源,學生以后怎么提取、整合、創(chuàng)造,這些都需要語文思維能力的直接參與。其次,我們應尊重學生的理解。童年生活就是一筆豐富的經(jīng)歷與體驗,對于任何文本,學生都會從自己的經(jīng)驗世界出發(fā)作出自我的解釋,這樣的解釋可能不適合成人世界,但那些都是合理的。閱讀成長不能是一種用成人理解問題的模式與思考方式來替代學生理解的過程,我們應該尊重學生發(fā)自內(nèi)心的理解。
設置情境,讓學生有思考平臺。
現(xiàn)今的課堂似乎趕“熱鬧”的趟兒,鬧得學生只顧了自己咯咯地笑,鬧得學生忘記了去體悟語言文字,鬧得學生以為這樣就是在上語文課。但是,語文課所追求的愉悅絕不是簡單、毛躁的快樂,而是涵詠之后的靈光閃現(xiàn)。
創(chuàng)設讓學生思考的情境,筆者以為首要的一點就是創(chuàng)設有質量的問題情境。今天的教師為了讓教學程序能夠順暢地完成,所創(chuàng)設的問題偏簡單、零散。什么才是有質量的問題情境?筆者以為,能夠不斷向文本深處漫溯,具有一定開放性的問題才能算得上有質量的問題情境。記得有一次,筆者在教學《游園不值》的時候,就讓學生比較“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與“春到青門柳色黃,一枝紅杏出墻來”這兩句詩,讓學生暢談“你覺得哪一句寫得更好”,結果學生都能從自己的角度對詩句進行一定的闡釋。盡管學生的思考有些零散與淺易,但是,只要他們的思考已經(jīng)出發(fā),他們就能夠有所抵達。
同時,筆者還以為教師應該創(chuàng)設一種靜思默想的情境來促進學生思考。對于剛拋出的問題,不要急著就讓學生回答,而應讓學生整體思考幾分鐘,讓思考有所得的學生思考得再成熟些,讓還沒有思考的學生趕快進入思考狀態(tài);對于正在解決的問題,不要以為一個學生回答到了問題就解決了,而要讓不同層面的學生回答,以便了解所有學生對這個問題的思考程度;對于已解決的問題,不要以為解決了就代表著這個問題的使命就終結了,而應讓學生對答案進一步整理,甚至可以再引發(fā)出新的問題來。語文課堂的靜思默想是一種教學境界,學生只有在靜思默想的時候才會步入文本意蘊的叢林,才會讓文字的馨香浸潤到自己的血液中,才會有學過語文的氣質與內(nèi)涵。
引向勝境,讓學生思考有方法。
掌握正確的思考方法能使思考事半功倍。從某種程度上講,閱讀方法就是思考方法。在課堂上,只要我們仔細觀察,學生在閱讀一篇課文之時,他們是會主動進行思考的,但是,他們的思考是處于萌芽狀態(tài)的,有些甚至是散亂的,這時就需要教師對學生的思考進行必要的點撥與訓練,使他們的思考更有方法,更有條理,更有品質,從而引導他們走向文本理解的深處,步入欣然會意的勝境。
孫雙金老師在執(zhí)教《天游峰的掃路人》一課時采用的是問題導讀的方法,在帶領學生質疑文本、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他進行了必要而有效的指導。在鼓勵學生提問的時候,他引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他是這樣引領的,現(xiàn)摘錄幾句:“聽見沒有?這樣的問題就是有價值的問題”,“別人關注人,而你關注了鳥,就是不一樣”……在解決問題的初期,他沒有急于讓學生按部就班地回答問題,而是先讓學生將所提出的九個較有價值的問題寫在黑板上,然后引導學生對這九個問題進行再思考再判斷,從而整理、歸納出三個可以統(tǒng)領全文的問題。在這個過程,學生獲得了一種提煉歸類的思考方法。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他又引導學生不斷與文本對話,鼓勵學生從不同的側面來思考問題,使問題的答案完備而條理,全面而深刻。學生又學會了一種推敲文本細節(jié)來解決問題的思考方法。正因為孫老師不僅給予了學生思考的機會,同時教給了正確的思考方法,學生的思考才會不斷地向更深的維度挺進,課堂上也就精彩連連。
要能夠對學生的思維進行方法上的引領與訓練需要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語文思維能力(知道有哪些語文思維訓練點,知道該如何培養(yǎng)并提升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同時還要求我們在課堂上有一個警敏的心,能夠在第一時間覺察到學生在什么地方是因為思維方法不對遭遇了學習的困境。只有這樣,我們的語文課才能讓學生真正思考起來,真正學有所得。